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语文找春天一等奖说课稿

日期:2022-06-08

这是小学语文找春天一等奖说课稿,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学语文找春天一等奖说课稿

小学语文找春天一等奖说课稿第 1 篇

开场白: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第二单元主题活动二《播种春天》。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播种春天》这一节课选自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二册,对第二单元中“春天在哪里”、“我们播种春天”等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而设计。儿童通过活动,感知春天、赞美春天,并在实践活动中将对春天的热爱、赞美内化为儿童的品德,培养儿童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新课标轰轰烈烈推行的今天,《品德与生活》的教材不再作为知识的载体供教师讲授,它是教师引导儿童活动的工具,教师要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儿童实际,把儿童生活中的问题、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我对《播种春天》的设计,也是我为探索《品德与生活》新的教学模式做的一次大胆尝试。

  2、教学目标:

  新课程规范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为此,我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情感目标:让儿童充沛感知春天独特的季节特点,培养儿童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认知目标:让儿童全面、详细地了解春天里人、事、物的季节特点,认识各种植物种子。

  能力目标:培养儿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播种的基本技能。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和一年级小朋友们的认知水平,结合这节课的活动特点,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活动,让儿童感知春天、赞美春天,并在实践活动中将这种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内化为儿童品德,培养儿童积极的生活态度。

  4、教学准备

  为了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课前让小朋友们搜集各种植物种子。

  二、说教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这三个基本特征。这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这一节课中,我的活动设计充沛体现了这三个特征,特别是开放性这一特征。

  1、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它特别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发明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和其儿童的其它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它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伸。

  首先是活动时间的开放性。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知、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课前,教师安排小朋友们完成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请小朋友们课前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到社区里搜集各种植物种子。通过课前活动,小朋友们和春天、和大自然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并且获得了真实的感知与体验。

  其次是活动空间的开放性。在这一节课的活动中,小朋友们从教室里走到了操场上,这就打破了保守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精神要求,同时也符合小学低段儿童的年龄特点。

  再次是活动内容的开放性。课内的播种活动结束后,这个活动并没有因为课的结束而结束,紧接而来的是课后对种子的照顾、观察、记录,小朋友们在课后悉心照顾晕些种子,将课内活动延伸到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在课后的活动中仍能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

  2、合作探究与实践体验教学法

  现代教育提倡自主学习,以发展儿童的发明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去探究、解决问题,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并享受发明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探究“怎样播种”这一问题时,我采用了合作探究和实践体验的教学法,让小朋友们发明性的解决问题,展现并提升他们的智慧。

  除此而外,考虑到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一直注意使用生动有趣的激励机制。例如,我在自身的班上上这一节课时,有一个小朋友在描述自身观察到的春天时这样说: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树都发芽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连小青蛙也睡醒了,“呱呱呱”唱起了歌来!春天可真美呀!教师评价这个小朋友: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小能手,智慧花瓣送给你们小组。教师用这样的方法激励小朋友们,激活课堂。

  三、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说教学过程。这一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三个教学环节:歌曲引入、感知春天――赞美春天、抒发感情――播种春天、实践体验。由感知春天而酝酿情绪,由赞美春天而抒发感情,由实践活动而内化品德,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儿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现在这就具体的来说一说每一个环节的设计。

  1、歌曲引入、感知春天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标明,兴趣是儿童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上课时,教师用一首《春天在哪里》引入。“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拍起手、唱起歌。这首歌是小朋友们在这一学期的音乐课学习过的,这首歌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充溢童趣,在活动前播放,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同学情趣,又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为“感知春天”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歌曲结束了,当小朋友们还沉溺在歌曲的优美旋律中,意犹未尽时,这时教师谈话一样自然简洁地提问:这首歌在唱什么?

  “春天是什么样的?”由此引入“感知春天”的活动。一问激起千层浪,有了课前观察的铺垫,此时的课堂成了小朋友们自我发表的天地,顿时,教室里竖起了一双又一双的小手,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小朋友们的回答,比较全面地了解小朋友们对春天已经有了多少感知,同时也便于自然地引入教师准备的课件。为了实现我的教学设想,我在班上上这节课时,在这一环节,小朋友们用稚嫩的声音描述着他们眼中的春天,用他们那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展示着他们找到的小蝌蚪、小蜗牛、甚至是一片树叶、一株小草……整个教室充溢了浓浓的春意,教室里洋溢着童话般美丽的春天的气息。这时,教师适时播放多媒体课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课件将小朋友们带入了真实的生活世界,面对此情此景,小朋友们情绪高涨。

  2、赞美春天,抒发感情

  “面对这样美丽的春天,你想怎样赞美她?”至此,同学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从他们的渴望的双眼、从他们兴奋的表情可以看出,小朋友们完全沉溺在春天充溢生机与活力的美丽景色中,内心高涨的情绪

小学语文找春天一等奖说课稿第 2 篇

 《触摸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手触摸、用心感受美好春天以及在一个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安静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文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安静的举动,她从捉蝴蝶,到放蝴蝶,再到仰起头张望。一条是作者的感受,从惊叹,到感动,再到对人生发出感慨: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文章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读起来让人不自觉地被课文细腻的情感牵动着。本篇课文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珍贵与美好,并思索应该怎样去热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从而升华学生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好句,增强语言的积累。

  过程目标: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关键词句蕴含的道理及领悟其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和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

  我的教法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创设情境法、品味语言法、朗读体会法、想象感悟法

  我先说一下第一课时的内容简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二、疑而学文,识写生字。

  一、再读课文,自读自悟。四、课后作业,词句积累。

  下面,我主要精讲第二课时,这个课时主要分为四大板块:

  一、复习巩固,进入新课;

  二、品味语言,感悟奇迹 ;

  三、情感的升华,生活源于爱;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进入新课

  1、 在复习巩固环节,我先让学生读词:流连、花繁叶茂、流畅、灵性、弧线、飞翔、缤纷。

  设计理念:这些词是文中关键词语和难以理解的词语。温故而知新,词语是学习课文的基础,巩固字词为学好课文打下了基础。

  2、 接下来,我先出示春天美景图,接着说道:春天向我们走来了!我们眼前的春天多美啊,你们能不能用成语来描绘一下?(学生就开始描绘了:五颜六色、花繁叶茂、五彩缤纷….)多么美啊,这些多姿多彩的景色我们都可以用我们明亮的眼睛看到,可安静却无法用眼睛去看。她是怎么感受春天的呢?今天,让我们跟着小女孩安静一起去触摸春天吧!

  设计理念: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能够通过展示孩子熟悉的春天美景,创设了情境,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 品味语言,感悟奇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安静是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坚强、热爱春

  天、热爱生活)在“品味语言,感悟奇迹”着一环节中,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师:安静看不见美丽的春天,却深深地热爱着春天,她用手触摸、用心感受着春天,创造了很多奇迹。

  教师说完后,让学生试试从课文中找出安静身上发生的奇迹,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老师要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以引导,并给予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安静身上发生奇迹的句子正是基于这一理念。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在安静身上发生奇迹的句子 :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1、 针对这个句子,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想:为什么你认为这是奇迹?你体会到了什么?

  2、 学生可能会回答:安静正在花香中流连,所以走得很流畅。学生还可能会说:她对周围很熟悉,所以才没有摔倒。…这样,通过联系上下文加强了对句子的理解。

  3、 学生回答后,我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个句子,要求读得流畅,读出流畅的感觉。

  读想结合的运用,让学生在读中悟理,更深刻地领悟了句子的含义。

  学生也可能提出这个句子:“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为了让学生加强理解,我做了如下安排:

  1、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感情。

  2、接着,我出示了着两个句子,进行比较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1) 教师问道: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你有什么不同感受?

  通过比较的思考与回答,学生品味了语言,更深刻地把握了句子的用词。

  (2) 接着播放背景音乐,男生读,再女生读。

  4、 假如我们正看着安静,我们看见她极其准确地把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此时此刻,你们会怎么做?文中的“我”有是怎么做?“我”喊出来了吗?为什么不喊?带着这样的话语,我让学生想象自身可能的举动,加深了内心体验,并与文中的“我”的做法相比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文中作者的情感。

  5、 最后,我让学生怀着同样的心情读这句话,通过朗读来加深对情感的领悟。

  那么,学生还可能提出这样的句子: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实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气的灵性抓住了。 ”

  如何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句子的意蕴,把握此句的情感呢?

  1、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要求细心感受

  2、 接着,我对重点词语进行了分析。提出问题:“悄然”“竟然”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再回答。讨论的学习方式,加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理解了句子的深刻含义。

  3、 现在你们都是安静,请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朗读来做动作。师读: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教师接着读句子,学生跟着教师的朗读做动作。并回答问题:

  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神奇的灵性”指什么?

  4、 然后播放背景音乐,全班轻声朗读这一段。

  最后提出了疑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要求学生通过安静来想象,从而升华了文中安静热爱生活的主旨。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时,通过启发、提问、让学生进入到语言中,与作者、与文本对话。我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体会用词,在读想中体会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音乐的渲染创设了情境,并在朗读中加以体会,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熏陶。

  三、 情感的升华,生活源于爱

  1、 师:这样一个全新的地方,让安静很留恋,她感受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请闭上你

  们的眼睛,想象一下,我们也站在花繁叶茂的春天,让我们与安静一起细细地感受春天吧。(背景音乐)伴随着动情的话语与深情的音乐,教学进入了第三个大环节:情感的升华,生活源于爱

  教师随即提出了疑问:安静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张开了手指,放飞了蝴蝶)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许久,她张开手指………张望。”

  (1)针对此句,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并写下感受。

  (2)接着提出问题:安静不能看到东西,为什么还用“张望”?

  学生可能说:她想看蝴蝶飞到哪儿去了。也可能说:她也想象蝴蝶一样飞翔。…….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行了总结:安静渴望着自由飞翔,经常流连在花香中的她用手触摸春天,用心热爱生活,她也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总结后,我出示了文章的中心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全班齐读着句话后,通过让学生找安静放飞蝴蝶的原因,知道了:蝴蝶也有生活的权利,蝴蝶也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3) 最后,让学生找找出文中几处写作者不惊动安静的句子。讨论:为什么不惊动安静?

  教师总结并得出了结论:安静也有生活的权利,安静也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潜能”。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了安静的内心世界,也更深地感悟了课文语言。同时通过写所思所想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读、写很好的融入到语文课堂中。

  2、 接下来,教师讲述通过图片和资料,讲述了海伦的故事。并让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故事以及身边的人和事。

  设计理念:把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了,促使学习生活化把学生的眼光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在布置作业,课外拓展的最后环节中,我让学生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设计办小报的作业,正是基于这一指导精神。

  五、说板书

  17触摸春天

  安静 :创造奇迹—热爱生活

  放飞蝴蝶 -珍爱生命

  〔板书的设计突出教学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语文找春天一等奖说课稿第 3 篇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春之声》的第一课时,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莫扎特所创作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本节课我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学唱、欣赏、朗诵描绘春天景象的艺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与文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音乐自身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

  1、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通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

  2、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发学生体验在清新流畅的音乐中焕发的青春气息,唤起学生对音乐、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在音乐的启迪和感染下,产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做到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

  难点:歌曲准确、有感情的演唱及情感的表现。

  四、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阶段,加上十三、四岁的年龄正处于变声期,所以我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五、说教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所以本节课我设计并运用了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听、多唱、多想、多讨论、多创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真正体验快乐音乐的宗旨。

  六、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在选择学法指导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音乐能力,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动静结合,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达到教学目的。

  七、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音乐课件,让学生欣赏任贤齐的《春天花会开》,并播放以春天为主题的风景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的走近春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初听歌曲,体验感受

  我先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童声合唱团演唱的《渴望春天》,使学生熟悉旋律,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用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和他非凡的音乐天赋,为下面的歌曲学习奠定基础。

  2、学唱歌曲

  本环节,我采用了听唱、教唱、设疑、讨论等方法,练习6/8拍节奏,准确的换气点和弱起的整齐,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放手让同学们自主探究学习,改变以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固定模式,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作品的风格,感知歌曲的特点,并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三)巩固练习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会唱歌曲了,但是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还不够,所以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通过设疑,讨论,让同学们再次欣赏歌曲,真正理解歌曲的风格和演唱情绪,最后在音乐伴奏下,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演唱,以达到教学效果。

  (四)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在这个环节,我通过播放课件,用配乐,让学生朗诵朱自清的散文《春》及古诗词当中有关春的诗句等,音乐与文学相结合,强调春之美,音乐美,春之声的主题,唤起他们对音乐,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五)小结

  通过课件展示,师生共同进行总结,一起感受春天,享受美好,珍惜现在,一起渴望春天,最后共同在优美的《渴望春天》歌声中结束。

小学语文找春天一等奖说课稿第 4 篇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二、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真切的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课所在的第五组课文都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所选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四、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细腻的眼光通过盲女的细小动作揭示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深刻道理,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一意味深长的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因此,我采用利用cai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课外文本拓展来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

  【说学情】

  学生对盲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这对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有一定障碍。因此,我将在课前安排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走路、读书、写字等行动,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说教法】

  本课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采用勾画、批注、交流、朗读、书写等方法来学习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品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

  【说教学准备】

  cai课件包括《千手观音》的舞蹈片段、课文图片、海伦·凯勒的照片及音乐磁带。

  【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文

  我让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片断,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看了后有什么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只停留在对节目的赞美,我适时提醒学生这是一群残疾人表演的,从而引入课文:“一群残疾人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真是一个奇迹。有个盲女孩也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我们跟随着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随即板书课题。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 播放大家熟悉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生动、鲜活的情境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首先提出问题:“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板书:“创造奇迹“。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并在书旁标注自己的感受。再在四人小组内讨论,接着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用课件相机出示语句,帮助理解。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句子,如 :

  句子一:“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你认为这是个奇迹?”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她是一个盲女孩,却能在花丛中走的很流畅。引导学生抓住“流畅”一词,让学生感受一个盲童能够流畅的在花丛中穿梭说明她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指导学生读出这种热爱之情。

  句子二:“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用课件出示另一句子“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让学生比较朗读,说说哪句更好,在比较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感受安静创造的奇迹,同时读出作者惊讶。

  句子三:“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先让学生说一说对“竟然”的理解,“竟然”可以换成什么词?用“竟然”来说一句话。通过这个过程既对学生进行的词句的训练,又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奇迹。接着我说:“现在大家都是安静,请闭上眼睛,伸出双手,边听老师的朗读边想象做动作,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一环节的安排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安静当时的感受,使学生与安静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了解到正是因为安静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才是她抓住了这美好的瞬间。

  句子四:“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提出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这一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再次深入安静的内心,去体会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这个版块的设计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老师要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以引导,所以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把握的难度也相对大些,因为学生交流的答案不是按照教师预设的进行,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轻声读一读课文,再次享受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通过音乐的渲染,使学生沉浸在安静的体验中,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接着用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海伦·凯勒的相片,教师随机旁白:“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从这些事例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启发或感受?请随着音乐,打开心灵之窗,写下自己所思所悟。”教师巡视,发现好的感悟向全班推荐。最后总结(屏幕打出语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引导学生齐读这句话。

  本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画面的运用、音乐的渲染和课外人物的介绍,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从而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残疾人也不例外。当最后出示引领全文的这句话时,使学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难点。同时通过写所思所想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读、写很好的融入到语文课堂中。

  四、积累语言,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和背诵下来。

  2、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设计办小报的作业,正是基于这一指导精神。

  【说板书】

  17、触摸春天

  安静──创造奇迹──热爱生活

  板书的设计突出教学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