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写游记教案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5-28

这是学写游记教案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学写游记教案设计一等奖

学写游记教案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记,也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全文两条线索贯穿始终,内容安排浑然一体,叙序有详有略。课堂,既要生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热爱文本;更要严谨——教给学生准确无误的知识。因此,我在课堂上设计了“旅游”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形式。

  文中有两个句子写出了作者乘船进入内洞时的真实感受,无疑是本篇课文中的重要语句。如何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呢?我先播放配乐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知作者的真实感受;然后,又让学生抓住“挤压”“稍微”“准会”等词语,或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课文内容,或解读作者心情;最后,水到渠成地小结学法,热情鼓励。这样处理,不但顺利地达成了预设目标,而且渗透了学法指导,还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效果是显著的。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揣摩体会,做到不仅读懂,而且有所感受,增强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使课文中描写的景象,尤其是关于孔隙的“窄”,内洞的石钟乳、石笋的描写能够在头脑中再现,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在观察、构思、表达等方面的匠心。

学写游记教案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特点,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信息资源平台。在本课的学习中,我选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诵读法,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金华的双龙洞,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因此我在教这课时,创设了一个快乐夏令营,让同学们以夏令营队员的身份,去欣赏课文,并且以这条游览的主线贯穿整节课的始终。我还通过自己设计的过渡语,始终让学生沉浸于参加夏令营去游览双龙洞的情境中。这样不仅把枯燥的文字变成有趣的游览,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使他们感觉在身临其境的游览西沙群岛。

  二、以读为突破口,训练学生的语感。

  语文教学的特色任务是语言训练。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和点拨,应该说这节课中,文本的朗读是充分的扎实的,主要包括朗读整篇课文或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朗读。从数量上分析,其中自由朗读四次,集体朗读五次,个别朗读的次数更是充分。从质量上分析,我给了每个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接触文本,从而有助于他们整体感知文本,并产生对文本的独特认知。在各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学生朗读的增量体现较为明显。首先让学生充分练读后,根据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读给老师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带着情感和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味道,语感也便随之产生了,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我将从赏句入手,抓住体验,通过课件、诵读、动作、描述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从而读懂每句话。尝试阅读用欣赏的方式进行,学生对喜欢句子可以多读几遍,有朗读的自主权,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要的教学环节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己通过学习、讨论来理解课文。学习课文时,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景点,避免平均使用力量。而学习途径也可以自主选择,或朗读或表演或介绍等,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不足之处:教学内容过多,对各个教学过程挖掘的深度不够;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不够,教学气氛不活跃。

学写游记教案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一、教学目标:

1. 根据游踪和个人体验,安排好写作顺序。

2. 抓住游览场景的特点,安排好详略布局。

3. 用好记叙描写的表达,力争让文情并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体会寓情于景,融理于景的写法。

三、过程与方法:

游记类作品将山川风情写于笔下,将美景定格于文字中,用风景传达风景的情韵,抒发个人的感悟。然而,有不少学生出游时也为所观之景而激动,动笔写时,就像记流水账一样,让读者读起来索然无味。因此,如何来写游记类文章,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

引导法、赏析借鉴法、自我评价法、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设计,激发兴趣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理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游记,那是很有意义的事。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记叙文。

二、回顾课文,熟悉游记

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浏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能作为游记的材料。但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 本单元我们学了四篇游记。《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我们了解了哪些游记要点呢?结合课文例子小结:

1.三要素 所至 所见 所感

2.顺序:游踪(移步换景),时间 (移时换景)

3.角度:定点观察 (俯视仰视环视) 移步换景

4.表现方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写景与写人结合

语言可以诗意可以幽默

多角度观察(不同方位、不同感官)

三、回顾经典,再识游记

请同学们自由谈一谈自己知道的名人所写的游记名篇。

总结:郦道元《水经注》(由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记录)《大唐西域记》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陆游《入蜀记》

余秋雨《霜冷长河》

刘白羽《长江三日》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四、结合案例,学写游记

翻开课本111页。里面提供了一个案例。

请大家结合我们的所学,来点评这个案例。案例如下:

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园。

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走进。

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上划船,湖边有很多游客。

我们沿湖行走,湖边有亭子,亭子、中有人休息。

我们登上了名为琼岛的小岛,看到了负有盛名的北海白塔。

1.找三要素。

所至:

公园门口——湖——亭子——琼岛——白塔。

所见:

门口——湖(大,游人多)——亭子(有人休息)——琼岛(小岛)——白塔(有名)

所感:没有写。

2.优点,按照游踪来写。缺点:缺乏具体的描写,没有写所感。描写景物,抒发感受,是写作的重点,需要详写。

1. 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顺序合理)

以游踪为序是写游记常用的写作顺序。每到一处,观察点不同,所见之景也会不同,随着自己游览参观的开展,将一处处迷人的景物有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就是移步换景。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就是以游踪为序,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例如《登勃朗峰》,通篇文章用到了移步换景法,第三段、第四段就用到了定点观察法,对勃朗峰的美丽风景进行了全方位、细致的描绘,突出了勃朗峰的无限魅力。再如《壶口瀑布》中对“龙槽”的描写,作者也用到了定点观察法。

定点观察,就是观察者选定一个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观察对象有次序地进行观察。运用定点观察法,首先要注意选择好观察位置,也就是立足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立足点不同,观察时事物呈现的面貌也不同。

2.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所谓突出重点,就是能体现这一处景物的特征(独特性)的要详写,而不能体现其特征的则要略写或不写,如《登勃朗峰》就抓住了勃朗峰景色秀美、雄伟壮观的特点进行详写。

3.景中有人,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游记,写的就是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是“我以我眼看世界”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应让游览参观中的景成为我们内心情感的载体。如《壶口瀑布》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中,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人文典故,丰富内涵(内容丰厚)

如果在游记中引入一些典故、传说、史料、前人的评价等,定然会丰富游记的内涵,给景物添上一层诱人的人文色彩。如《登勃朗峰》写下山时车夫车技之高,叙述奇人奇事,就有传奇色彩。

5.巧用修辞,增添文采(语言优美)

在写作中,除了要工于遣词,还要善用修辞。妙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这样不仅能使事物更形象,还可以引发读者的遐想和想象,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

6.创新思路,彰显个性(构思新颖)

写作时,可以依据内容特征,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进行观察,创新写作思路,彰显作者独特的个性。如《一滴水经过丽江》,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旅游者兼讲述者——“一滴水”,既用它串起文章,形成时空线索,又用它与读者交流,抒发情怀,这就使文章在“展现”之余又有“讲述”,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感受。

五、归纳总结,游记技巧

1、 游记的题目:常以参观地地名为题,也可以个性化一点

2、 游记的结构:开头、正文、结尾

3、敘述方法:借景抒情、由事及理

4、写景顺序:时间、空间、游踪顺序等。

5、游记内容:特色景物、 最打动人的景物

6、多种写作技巧:比如移步换景、定点观察;多种表达、具有知识性……

师总结:走进大自然吧,出门天地宽、鹏鷃逍遥游。把游览的过程呈现出来,沿途的风景就开在了心间。无论写景、抒情还是说理,都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诗情催发、美景常驻,我记我快乐,我写即永恒,万千美好在写的当下照进胸间。

六、技法运用,写作训练

我们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有过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与遐想。请选择一出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点拨:1、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写提纲。

2、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的取舍与叙述的详略。

3、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适当插入对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七、课内迁移,自我总结

请认真阅读第五单元写作指导板块,并结合第五单元所学课文,总结游记写作技法。

技法1:

技法2:

技法3:

八、例文共读,学写评语

阅读这篇习作,从游记的写景、抒情等角度找出其优点及不足,并选取片段来升格。

学写游记教案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脉络清晰,语言平实动人。但是,由于金华双龙洞对于没有游过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还有由于经历有限,孩子们对溶洞这一事物还不了解,因此,要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双龙洞的美,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就必须给孩子们一个对溶洞有一个感性认识,这就必须借助于多媒体了。

  我在教学中按游览路线带学生学习外洞、孔隙、内洞的时候却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图片、录象出示的时机没有把握好。语文学科还重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图象资料出示过早,学生就会忽略对语言的体会和理解。所以应该出在学生理解、感悟完文本,用图象去验证他们的体验,此时看过后会对文字有更深的体会。这也让我意识到了,语文学科中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这样才更有实效性。

  另外,除了多媒体的运用外,还要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学习“孔隙”一段时,学生问我:“老师,我怎么感觉不到孔隙像大家说的那样低矮呢?”为了节省时间,这时我马上把孔隙的录象放给孩子看,然后问他感受到了吗?学生只好点头。课后我细细琢磨之后,才觉得当时的处理不太妥当,放掉了一个绝好的教学契机。如果我让他细细读那一段文字,然后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品味,肯定比直接看要好得多。这种情况说明我在教学中面对突发的学生提问的处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除了以上两点在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之外,但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还有做的比较成功的地方:我及时抓住教学契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动笔写了一段话。例如,在讲解内洞墙壁上的一段文字是这样的:“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我及时抓住这个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机会,让同学们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想象在内洞的石壁上可能还会有什么样的图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是十分惊人的,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想象写出一小段文字,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动笔写的能力,又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一节课上完之后,总会有得有失,但关键是我们要及时反思,不断校正,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教学中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误。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