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名师讲动物笑谈教案一等奖

日期:2022-06-08

这是名师讲动物笑谈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名师讲动物笑谈教案一等奖

名师讲动物笑谈教案一等奖第 1 篇

学习目标

1.感受作者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2.学习文章略带调侃的诙谐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动物的世界是一个友谊的世界,是一个甜蜜的世界,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的脚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去感受感受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嗔怪(chēn) 小凫(fú) 麝香(shè)

鹳(guàn) 蹒跚(pán)(shān) 羞怯(qiè)

驯养(xùn) 禁锢(gù) 虐待(nüè)

咒骂(zhòu)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嗔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彼此相差很远。

需索:索取,需求。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作者简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在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同时也对动物的友情世界及相类似的人类行为本身,产生更深一层的了解,从而体会生命的真谛。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世家》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结构并归纳大意。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总括自己时常被人当疯子。第二部分(2-9):研究水鸭子。第三部分(10-19):研究大鹦鹉。

2.课文写了与黄冠大鹦鹉“可可”有关的哪三件趣事?

【交流点拨】唤回迷路的可可;可可咬掉父亲的扣子排成排;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到树上。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交流点拨】作者通过叙写自己与水鸭子、鹦鹉打成一片的相关趣事,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忘我的科学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二)深层探究

1.文中多次提到“我”的疯,你怎样理解“我”的疯?

【交流点拨】“我”专注于动物行为的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顾自己的尊严,与动物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我”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其实“我”的疯正好体现了“我”对动物研究的疯狂、执著与忘我的精神。

2.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具备哪些精神?

【交流点拨】专注、忘我、执著。

(三)语言品析

本文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风趣幽默,请结合具体的例句加以分析。

【交流点拨】“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一句中的“犯罪现场”大词小用,夸张地写出了可可的恶作剧让父亲很生气。

“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句中“弯、蹒跚、抓住”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可可的恶作剧让父亲很尴尬,让人读了忍俊不禁。

四、板书设计

动 研究水鸭子 学母凫又蹲又爬又叫

物 新出世的雏凫只认母凫的叫声

笑 模仿大鹦鹉的叫声唤回大鹦鹉

谈 研究大鹦鹉 大鹦鹉咬下父亲的扣子

大鹦鹉把毛线缠到树上

五、拓展延伸

有很多人把劳伦兹比作是现代的法布尔。两人都喜欢在天然环境里观察动物的行为,两人都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客观的态度,两人的文笔都极生动、准确,对生物学界有难以衡量的贡献。推荐阅读法布尔代表作《昆虫记》。

名师讲动物笑谈教案一等奖第 2 篇

一、本课的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自读课文,我的思路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本课的学习,知道本文的语言特色,即幽默诙谐风趣,并且通过精彩语句的赏析领会人物形象及作者作为科学工作者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老师作为向导,引领学生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二、本课的亮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阅读方法。听说读写全面涉及到,特别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把握。在默读过程中,下达要求明确,学生默读目标明确。问题的设计有梯度,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2、重点词语在课堂上就训练掌握,争取当堂解决。

  3、学生在以前训练的基础上已经学会了如何做批注,并且掌握了做批注的技巧,这是值得我欣慰的,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更重要。

  三、本课的缺点:

  1、导入的时候有点生硬,图片选的还不错,但是没有与学生有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交流显得生硬。

  2、词语没有区分开重点是注音还是解释。

  3、学生在默读的时候老师应该保持安静,给学生一个静心的空间。

  4、在进行赏析的时候,老师重复的话语有点多,学生说得好的就不要再重复了。

  5、最后总结的时候,老师说的多,应该设置一道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来讨论回答。

名师讲动物笑谈教案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

2.品析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动物有关的科普文章《动物笑谈》。谁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呢?(板书课题、作者)

(学生交流,谈论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说说你觉得文中有趣的内容。

(学生的阅读体会深浅不一,言之有理即可)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教会学生从课题入手,在非常放松的状态下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趣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笑谈趣“事”

1.阅读课后的“阅读提示”

师:课后的“阅读提示”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自读课文的主要内容与学习重点。请大家默读“阅读提示”,提炼要点。

预设“阅读提示”中包含了以下学习要点与信息:

(1)文章主要内容——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作者为了探求科学真理,放下尊严,做出一些怪诞的举动;二是可爱调皮的动物们搞恶作剧。

(2)文章语言风格——诙谐风趣,略带调侃。

(3)作者精神——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质,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2.明确学习目标

师:根据“阅读提示”的要点,我们可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课件出示:

(1)快速默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

(2)品析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又不乏幽默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对动物、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生齐读学习目标)

3.学生自主学习

(1)用5分钟时间快速默读文章,找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章、达成目标的文段或句子,进行圈点勾画。

方法提示:

①圈出重点生字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②画出关于 “科学研究者的疯举”和“动物的恶作剧”的内容,并进行概括,填写下表。

预设

课件出示:

表示事件起始的语句 趣事

有一段时间我正在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 作者学母鸭的叫声,在草地上屈膝爬行,带小水鸭前行

记得有次我把一堆水鸭蛋拿给一只麝香鸭代孵

于是我立刻着手去做这个实验。就在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天

另一次我差点儿被送进疯人院里,这得怪我养的那只黄冠大鹦鹉“可可”了 在公共场合,为了唤回黄冠大鹦鹉,作者模仿大鹦鹉的叫声

六月里的一个周末,我从维也纳坐火车回艾顿堡

又有一次,这只鸟的恶作剧把我吓了一大跳 大鹦鹉爱搞恶作剧,把老教授衣服上的扣子全部咬掉并整齐排好

这只鹦鹉还有一样好把戏,可以跟猴子和小孩子的丰富想象力比美 大鹦鹉故意把鲜艳的毛线缠到树上

(2)明确文章中心句。

师: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预设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师小结:观察者为了研究动物,常常需要放下自己的尊严,与动物打成一片,研究方法也是怪诞不经,因而在人们的眼中,他们就是疯子。他们真的是疯子吗?刚刚我们运用学习《猫》时的填表格法,厘清了文章思路,把握了文章大意。学习,贵在运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教会学生运用课后“阅读提示”,抓住学习要点与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跳读课文,笑谈趣“味”

1.跳读课文,圈点勾画

再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精彩句段,体会:

(1)劳伦兹专注忘我的精神和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2)文章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方法提示:①结合旁批,边阅读边做批注。

②朗读标记的文段、勾画的句子,尝试品析,并做好批注。

品析角度——词语的运用,句子的描写方法、修辞手法、抒情方式和语言特色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交流阅读批注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交流阅读批注。

(1)体现劳伦兹专注忘我的精神和对科学研究的热爱的语句:

①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可是,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

②想想看,我不但得蹲在地上爬行,还得不停地嘎嘎地叫,这真不是好玩的。

③所以,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④不过我到底还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可可伸开了翅膀迟疑了一会儿,然后敛翼俯冲而下,只一下就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了。真是谢天谢地,我总算松了一口气。

预设

①运用动词“匍匐”“坐”“蹲”写出“我”为了致力于动物研究,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尊严”,与动物们打成一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表现小鸭子看不到“母亲”时的焦急情态;表达作者对小鸭子的怜爱之情,对科学研究的热爱之情。

②写出作者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为了探求真理,无论多么辛苦都毫无怨言,表现“我”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我”暗自得意的心理与观光客被吓呆的表现形成强烈的反差,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侧面表现“我”研究方法的怪诞,表现“我”对科学研究的热爱之情和做研究时忘我的精神。

④通过对周围人吃惊表现的描写,反衬出了“我”当时为了唤回可可叫声的奇特,表现了“我”对动物的喜爱与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课件出示:

(2)体现文章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的语句:

①他们大概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至于那些小鸭子,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你叫那些观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

②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

③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

④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它总是蹿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要是没人在那儿打断它的好把戏,它就把整棵树都缠上鲜艳的毛线,叫你怎么也没法子再解开来。

预设

①语言诙谐幽默,以调侃的口吻写出了“我”充当鸭妈妈的艰辛过程。

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鸭子对“我”这个“鸭妈妈”的依恋,略带调侃的语气中体现了诙谐幽默的语言特点。

③通过“我”的见闻,写可可的恶作剧让人忍俊不禁,语言活泼幽默。“全咬下来了”“整整齐齐”“一丝不错地”这些词写出了可可的调皮可爱和聪明有趣。

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可可咬住线头飞到空中的样子比作“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可可调皮可爱的样子和动作的轻盈敏捷。“好把戏”“叫你怎么也没法子再解开来”表现了“我们”对可可恶作剧的无奈,语言幽默。

师小结:文章中“做水鸭子实验”部分,讲述了实验的起因是为了解释“我”心中存在的疑问,通过实验“我”得出了猜想,又进一步做实验,得出结论,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这个过程体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过渡:作者看似疯狂的行为,体现了一位科学工作者追求真理的执着不懈与严谨求实的态度、专注忘我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一般人眼中枯燥艰难的科学研究,在劳伦兹的笔下,却是妙趣横生、笑点不断的,这得益于他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和活泼的行文风格。

(板书:专注忘我、为科学献身、严谨求实)

3.合作探究

参考下面的资料,讨论:为什么作者与动物们之间的关系那么亲密和谐?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课件出示:

劳伦兹说:“你必须和活生生的动物建立亲密关系……如果你对动物没有爱心,不能把动物视为人类的近亲,就别想与动物建立互信的关系,就别想在研究方面有什么重大收获。”

劳伦兹和周围的动物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真正融入它们的种群,所以才能无需借助所罗门王的魔戒,便能与动物心灵相通。

预设

动物的本性活泼可爱,充满灵性。作者对动物们非常友好,包容它们,有耐心,有爱心,使得它们非常依赖、依恋、信任作者。作者对自然生灵充满敬意和爱心,对科研充满热爱和专注,愿意放下高贵的尊严,与动物们像家人一样生活。因此,作者与动物们的关系才那么和谐。

(板书:关爱包容耐心——对动物专注忘我为科学献身严谨求实——对科研)

师小结: 作者与动物之间的趣事让我们在忍俊不禁之余深受感动。正是因为作者有爱心、包容心、耐心,他才会放下高贵的尊严,用各种奇怪的方式进行研究,用饱含爱意的笔墨、活泼诙谐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一个个可爱美好、富有个性的生灵,描述了一段段美丽而奇妙的真情。每一个生命都是神圣、平等的,都是值得被尊重与爱护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品析语言,感受文中观察者与动物们的趣味,体会作者的科学态度及人文情怀,进而深层次理解他们之间和谐的关系。

四、拓展延伸,笑谈趣“思”

1.类文阅读

师:请结合类文进一步了解作者作为科研工作者具备的品质。

课件出示:

所罗门王的指环(节选)

穴乌的记忆极好,任何东西只要捉过它们一次,它们就终生不忘,而且还会彼此示警,群起而攻之。我的园里养了很多穴乌,每次要在小鸟身上系上锡环以便辨识,就要伤许多脑筋。每次我把小鸟从巢里取出,总不免被成年的穴乌撞见,不一会儿,我的身边就飞满了吵嚷愤怒的大鸟,这对以后我和它们之间的交往,自然妨害甚大。

我该怎样才能使它们不把我当敌人,一见我就避开呢?答案很简单:化装。但是化装成什么呢?我忽然想起每年12月6日为了庆祝圣尼古拉和魔鬼的大节里所穿的鬼装,它们现在正躺在阁楼里的一个盒子里,拿出来真是方便得很。那是一套华丽的、全黑带毛的鬼装,不但如此,还有一个面具可以套住整个头部,有角,有拖在嘴外的舌头,还有一条非常长的尾巴。

如果在一个可爱的6月天里,你忽然听到一栋高房子的屋顶上,发出一阵可怕的吵声。你抬头一看,却是一个有角、有尾、张牙舞爪的撒旦,从一个烟囱爬到另一个烟囱,热得连舌头也掉了出来,身边还有一堆黑鸟,发出刺耳的尖叫,紧追不舍,真不知你会怎么想。大概不会猜到这个魔鬼是在用钳子给小鸟上锡环吧?那天一直到我把工作做完,才发现村里的大街上已经挤满了人,他们惊愕的神情与那堆观光客在栏杆上的表情一样。如果这时我把衣服脱掉,再向他们解说一番,相信他们会明白原委;但是这样做那些鸟就会认得我了,失了我化装的原意。所以我只友善地向大家摇了摇尾巴,然后很快地从阁楼的天窗消失。

(1)选段所讲述的内容是什么?请试着概括。

(2)结合选段内容与《动物笑谈》,简要谈谈你认为科研工作者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预设

(1)“我”通过化装,来给穴乌系上锡环。

(2)科研工作者,不仅需要有专业素养、对科学研究的高度热情,还需要有专注忘我、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更要有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2.人物探究

师:你知道哪些对研究充满热爱与执着的人呢?

预设 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他做了数百次的危险实验。

曹雪芹——为了写成经典名著《红楼梦》,在穷困潦倒之际,他隐居西山,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定力惊人。

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核弹研究,他身先士卒,亲临实验现场,宁愿受到核辐射,也要弄清实验事故原因。

3.探究对比

在《猫》一文中,第三只猫生前备受冷遇,冤死后却让作者充满了自责与忏悔;本文的作者却一直与动物们友好相处。他们对待动物、生命的看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预设 尊重每一个生命;生命之间都是平等的;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强势或强权欺负弱小生物,应该理解每一个不同的生命。

(板书:尊重信任理解——对生命)

结束语:作者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他与动物之间的趣事,不仅向我们普及了科学知识,而且展示了科学研究的趣味。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动物学家,但劳伦兹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万物生灵都是平等的。让我们善待生灵、尊重生命吧!因为人类用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以什么样的现实来回报人类。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拓展阅读类文、对比已学课文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使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与人文情怀。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观赏电影《阿鹦爱说笑》。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认知后,要求学生选读与动物有关的作品,有利于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巩固技能,提升能力。

【设计亮点】

参照单元教学目标,本文教学继续以默读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运用学习《猫》时的方法理解内容、探究主题;以品析文章有趣的语言为突破口,引领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这篇自读课文的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予以学法指导、适时引导,层层推进,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相信学生,学生才会像文中的小动物们展现出灵性。敢于放手,学生才会在自主的思考、讨论、交流中提升阅读能力。例如,在“跳读课文,笑谈趣‘味’”环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会劳伦兹专注忘我的精神和对科学研究的热爱,体会文章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展示后,学生有了逐层深入的理解。紧接着进一步引导思考“为什么作者与动物们之间的关系那么亲密和谐”这一问题,并补充资料,学生就会了解作者的态度,体会他的爱心与善意、生命意识与人文情怀。

这个教学设计还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深层拓展。如在“拓展延伸,笑谈趣‘思’”环节中,探究“人与动物们的关系”时,联系作者的其他文章以及《猫》进行思考,从而获得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

名师讲动物笑谈教案一等奖第 4 篇

 《动物笑谈》同样是部编教材新入选的课文。这是奥地利生物学家、鸟类学家劳伦兹写的一篇有关研究动物的文章,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想到了这篇课文的两个特点——科学严谨的表达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如何在教学中落实体现。

  通过比较,分析作者在写“水鸭子小凫”和“黄冠大鹦鹉可可”的时候,是通过什么方法让读者了解这两种动动物的?

  本文首先是一篇科学研究报告对水鸭子小凫的研究,通过概括课文内容可以理清楚,完全符合科学研究中“发现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而对大鹦鹉可可的研究,则主要是通过观察法,记录和描述他的行为方式,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可可在记忆力、逻辑思维和想象力上的出色表现,来得出这种的智商是多么出众的结论。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