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兰亭集序》教学反思

日期:2022-05-28

这是《兰亭集序》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古文化中的经典,都让我爱不释手。我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更是情有独钟。《兰亭集序》既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又是一篇不落俗套、格调清奇的散文。对于教学经验还不丰富的我来说,不论怎样精心设计、用心传授,总感到没有把此文语言之优美,感悟之深刻呈现给学生,现将教学中的所得和困惑加以总结,以待日后改进。

  教有所备

  1.思想上的准备。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有一种创新的思想在。具备了创新思想,也就有了改变自我的动力。这是我上好这一课的关键。

  2.知识上的储备。为了上好这一课,我认真研读了课文,做到教材烂熟于心。我研读有关本课的资料,占有了较丰富的讲课素材。我又认真研读了有关本课的经典课例,汲取养料。

  3.精心做好设计。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对课堂进行多角度的设想,设计了多套教学方案。当然,在课堂上,我基本上能够按照我的预想方案进行教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课堂上能够看到学生还是很积极踊跃的,他们和我一起很好地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有很多收获,这里确实难以尽述。但我明显感觉自己在语文教学上仿佛成长了起来。我相信我的语文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好!

  二、教有所长

  1.注重积累,学会审美。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梳理。学生能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理解重点文言词语和语法现象。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常用的成语(情随事迁、崇山峻岭、游目骋怀等),再如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等。学生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夯实了基础。

  本文熔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为一炉,学生通过研讨可获得画面之美、活动之雅、理趣之丰。同时,本文又是王羲之书法的代表作,他的行书被誉为“飘若惊龙,矫若浮云”。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领略其书法的精妙,获得审美享受。

  2.读思结合,增强语感。

  我参照新课标精神尝试改变文言文教学思路,从由教师讲解变成让学生诵读,从重视翻译到重视感悟。我把自己的思考设计为“文言文四步诵读法”: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懂句意,三读,读出情感,四读,品味评价。《兰亭集序》的教学,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的。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诵读都有目的,每一遍诵读都有任务。通过诵读,使学生身临历史的情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产生心灵之间的感染与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

  采取诵读的教学方法后,我发现,许多过去需要讲解的知识在诵读中就解决了。比如实词的意思,这节课中,有学生不懂“俯察品类之盛”的“俯察”的意思,就有学生告诉她自己总结的规律:文言文句式整齐,通过和上文“仰观宇宙之大”中“仰观”二字对比,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俯察”的意思。再比如虚词的用法,如果让教师来讲解“也、哉、夫”表达不同语气的知识,哪里比得上在诵读中感受“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三句话中的情感更自然呢?

  可以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一把重要的钥匙,一把不可替代的钥匙。学生在诵读中就能够有所感知,就能够增加积累,就能够形成语感。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缺憾,而我感到最大的缺憾,就是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展开更充分的诵读活动。

  3.突出感悟,提升境界

  有的观点认为,文言文教学重点是字词句的学习,那么就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去理解文章的微言大义。我不这样认为,任何一篇好的文言文都有着深刻的意蕴和哲理,都会在思想上启迪人,在情感上感染人,在精神上嘉勉人。如果挖掘文本的主旨能对学生有益,何乐而不为呢?

  《兰亭集序》中表达的生死观是积极的,对学生是极有教益的。我抓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一关键句启发学生联系历史和现实思考生死问题。请学生调动积累,举出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不我待之叹的古诗文,如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给学生还补充了做客《中国达人秀》栏目的无臂钢琴师刘伟的生死观:“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一环节的研讨,学生特别活跃,也很激动。相信在这种历史——现实——自我之间的理性思考,会让学生的思想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尽管我倾心尽力,但总感到还有许多问题,如学生的主动性仍不够强,对主旨的理解还不到位,教学过程不够流畅,设置的情境还不够美……

  最后我用省级专家温德峰老师的评语做为结尾: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阶梯,它记录着我们曾经的迷茫,见证了我们洒下的汗水,更奠定了我们坚实的脚步。” 期待我们共同实践并一贯坚持下去。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