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21.乡下人家》说课稿

日期:2022-06-04

这是《21.乡下人家》说课稿,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乡下人家》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21课。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是本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和生活的美好品质。文章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景来描写乡村之美,而选编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则是引导学生从平凡中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本文上承第五组“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等相关知识,下接第七组“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一专题内容。对于前面学习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新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

  (二)、说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写人叙事的文章相比,学生学习写景的文章有一定难度。因为十岁左右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很少有人去仔细观察。但是好在我们学校的孩子们大多数都来自农村,有乡村生活的经历,所以要想让学生对《乡下人家》中的景物和场面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必须利用我们的优势来制定教学策略。

  (三)、说教学目标

  纵观全册,第六组课文训练重点是“揣摩积累语言、了解田园生活、拓展搜集资料”。而作为第六单元的开篇课文,并且是精读课文,对文本的诗情画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编者的编写意图、教者的预设生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应该力求找到共鸣点,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为此,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四点: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之所以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阅读要求是: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发现语言规律,把握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既注重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又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也体现了年段要求和本课特点。

  (四)、说重点难点

  1.重点:是能随文章的叙述顺序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难点:一是从平凡事物、普通场面中体会乡村生活之美;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二、说教法

  朱熹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要有效落实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及文本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因此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

  (二)、以读代讲法。

  学语文,“三分讲七分读”。本文语言优美,为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朗读贯穿全课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这样,也就把握了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另外,还要把文中描写从房前走到屋后,从春季到秋季,从白天到夜晚的句子从课文中找出来,让学生在读中去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难点2)。

  (三)、情境教学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情”,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音、图、文结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乡下人家的美景中。

  三、说学法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因此,我指导学生采用以下三种学法:

  (一)、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充分预习,搜集和乡村有关的资料,由于班里的孩子大多都有乡村生活的经历,所以在课前可以留一些开放性作业,让孩子们亲身去观察、去经历,以帮助孩子在课上唤醒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美好感受。

  (二)、合作学习法,在课上采取小组合作法,首先合作朗读并分享自己的感受,然后让孩子们找出自己的家乡和文中相同相似之处。教师在小组汇报时,重点要引导大家去理解,这种乡村美是我们身边就有的,是普通的是平凡的,这样就解决了第一个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三)、读写结合法,通过以上两种学法,学生初步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但想要更深刻的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一定要将读写结合起来。另外,通过对文章结构的模仿也可以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写景作文的写作方法。无疑,读写结合法是解决教学难点的最有效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品读课课前预习题卡;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完成课前预习题卡;和家长一起在自己的家乡走一走,拍下照片,感受自己家乡美(居住在城市的孩子可以回老家或者和父母一起去郊区)。

  (二)、创设情境,顺势导学。

  学习写景的文章,直观的视觉感受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上课伊始,我用多媒体展示乡村生活画面(包含学生带来的照片),同时课件播放乡下特有的“交响乐”--虫鸣,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受乡村浓浓的田园气息。为后文想象画面做铺垫。

  (三)、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让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课文中带拼音的字读正确;

  2.读认字词,识认准确。检查学生自认字词的情况,学生易认写错的字用多媒体出示:饰、冠、觅、瞧、耸、巢,教师相机指导书写,并渗透识字的方法;

  3.猜词游戏,巩固字词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通过这三步,生字词的读写教学水到渠成,落实第一个教学目标。)

  (四)、品读课文,欣赏乡景。

  1.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合作,分享交流。

  (1)课文中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场景融入自己的感情为大家朗读。

  (2)快速回忆自己的家乡或去过的乡村中有哪些场景是和文中相似的,和大家分享并重点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读写结合,学法迁移。

  将文中描写从房前走到屋后,从春季看到秋季,从白天到夜晚的句子找出来,出示在课件上,请同学们模仿这种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列出提纲写一写自己的家乡,并从中选择一个场景具体描写,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通过声音唤醒学生的听觉;通过搜索与课文中形似的经历,唤醒学生的回忆;通过仿写,唤醒学生的感觉。读写结合,突出本课教学的重点)

  (五)、回顾拓展,激发乡情。

  1.回环中心,激发乡情。

  多媒体课件出示:乡下人家, 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引导学生用板书内容说话)

  (多媒体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延伸拓展,感情升华。

  自由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交流感受。

  师生配合,激情朗诵。

  3.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通过小结出示文章的中心句深化和丰富文章内容,完成整个课堂的知识框架的建构。通过拓展阅读,将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再度升华。同时以作业的形式落实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