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伊索寓言》教后记

日期:2022-06-15

这是《伊索寓言》教后记,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前两天有一次在网上随意地浏览着别人的教学设计,无意中发现了一篇《伊索寓言》的教学设计,引起我兴趣的是教案下面括号里的一行小字:此课参加**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观摩比赛,获一等奖。于是仔细地阅读起来,发现这是个挺特别的教学设计。

  《伊索寓言》一课由三个伊索寓言故事构成,每个故事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在每个故事的结尾是一句点名寓意的句子。以前上过这篇课文,教学设计上无非就是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感知整篇课文,然后学习完第一则故事,第二课时再学习后两则故事。不仅是我,看过好多别的老师也就是这样的设计。这样的教学和平时的阅读课教学方法基本一致,就是通过感悟文中的语言文字,读懂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蕴含的道理。但其实我自己也不太满意这种设计,因为故事真的很浅显,内容一读就懂,道理也很明了,不用讲学生自己就能明白。再这样的学情下,教师再对这些内容花时间花精力去挖呀掘呀的,实在是一种无效的教学。可没办法,除此以外,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怎么做。

  然而,这份“一等奖”教学的设计给了我新的视野。他是用一课时就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理念很新颖:让学生感受并学会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习伊索寓言,并且迁移运用这种方法,为《蚂蚁和屎壳郎》编写寓意,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让学生初步掌握学寓言的方法,从而打开学寓言的一扇大门。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教者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尝试为《蚂蚁和屎壳郎》这则伊索寓言编写寓意。

  还没看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我就被吸引住了,忍不住叫好。因为依照这样的理念和目标的制定,我对本课教学的困扰自然就解决了。第一,避免了无效教学,我不会再讲学生不用听的,不会再教学生自己也能读懂的。第二,更重要的是帮我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是啊,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既然例子本身非常简单,我又何必拘泥在例子中,不应该教例子,而该用例子。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伊索寓言”。本学期不是正有一个“我读书 我快乐·阅读《伊索寓言集》”的整书阅读活动吗?只要设计好这一课的教学,我还能做好这次整书阅读活动的指导呢!一举两得!

  兴奋之余,赶紧继续拜读这位作者具体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过程容量还是很足的,考虑自身班级学生的情况,实施起来应该会有难度,于是我决定,对该教学过程稍加修改,然后利用周五本是作文课的两课时,将本课全部教学任务一次性完成。我的修改主要在于一个头,一个尾。在教学开始,用“我读书 我快乐·阅读《伊索寓言集》”的内容,让学生对“伊索寓言”以及《伊索寓言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进入第一个环节的教学,多用些时间让学生把几则故事读准确,读通顺,读流利,在这一过程中感知故事内容,并能对故事内容进行概括。在教学结尾部分的拓展环节,用我们早就设计好的作业纸上的三则寓言故事来让学生尝试提炼寓意,分别是《苍蝇和蜜》、《两只打架的公鸡》和《两只口袋》。

  今天的教学实际让我欣喜地发现,我“借用”来了一份精彩。

  首先,我的教学是精到的。这个“精到”就指教学内容的重点把握得很准确,学生已经懂的,我坚决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我进行点拨,学生自己想不到的,我引导思考。这样的做法使得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适度的紧张与兴奋状态,整堂课的学习氛围很好。

  其次,我的教学是有效的。这“有效”当然是建立在教学内容“精到”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如下明显的提高:1、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对故事的具体内容也有了更好的把握,一部分同学几乎能背诵出故事内容。2、对故事中个角色的形象有了较准确的把握,朗读起来富有感情,有声有色。3、对寓意的理解较为深刻,不仅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对寓意的理解,并能联系故事内容,说出故事的寓意是如何从故事本身中提炼出来的。又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当堂背诵出三句表明寓意的话。通过这系列的训练,他们对什么是“精辟”的语言,什么是“点睛之笔”有了更直观、形象而深刻的感受。4、学会了阅读伊索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对较简单的《苍蝇与蜜》,几乎所有同学都能较为准确地概括出其寓意。5、成功地激起了同学们对伊索寓言的阅读兴趣,具体表现:当我读完《苍蝇与蜜》后,表示将读第二则时,他们很是高兴,还表示想听更长一点的故事,真叫个“意犹未尽”。

  原本“借用”也可以“借”来精彩。不过通过以前好几次失败的借用经历,现在我清楚地了解到:借用和照搬是两码事,照搬只能是“东施效颦”。只有建立在自己对教材认真研究,并做好内化工作的理性化的借用,才是能赢得精彩的借用。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