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土壤里有什么》教学反思

日期:2022-06-23

这是《土壤里有什么》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土壤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课教学以土壤为话题,以小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亲近土壤,通过质疑、猜想、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和感官,探寻了解土壤的组成,认识动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教学中有以下可取之处:

  第一、具有开放性的活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仅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等方面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大自然、网络等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在《土壤里有什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不是把某种现成真理告诉学生,而是最大可能的开放教学活动过程。如课前准备学生在大自然中的采集多样的样土、根据以往经验和感受推测和大胆猜想土壤的成分、灵活多样试验方案的设计、分组自由选择探究验证项目及方法、利用报刊书籍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卡等,教学活动从课外到课内再延伸至课外,教师都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的开放性,给予学生方法技能的多样性,让学生多种器官多角度的参与合作讨论、观察、试验探究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教学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在《土壤里有什么》的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自己参与对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壤提出问题,直接参与对土壤成分的观察、推测、猜想、试验方案的设计和验证、参与交流归纳整理试验结论等科学创新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是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参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再看、闻、攥、捻等实践活动对土壤成分做出分析判断,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主题的教学理念。教师只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成了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顾问,成了与学生交换意见的学生亲密的伙伴、帮助发现问题的矛盾论者,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传道者。

  第三、注重多维能力的提高,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土壤里有什么》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课前让学生亲自采集土壤样本,对土壤的初步认知了解;还是课堂上引导根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提出探究性问题,并进行大胆推测和猜想;或是思考实验设计方案对土壤成分初步进行探究,教师始终注重给学生提供多维的探究机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充分调动学生感性经验,激发发散性的思维。在学生实验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己合作分工、讨论动手实验,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合作的精神和实验动手能力,锻炼和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有了很大的帮助。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