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寻隐者不遇》教后反思

日期:2022-06-27

这是《寻隐者不遇》教后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唐诗欣赏有一说——“郊寒岛瘦”。​

  《寻隐者不遇》是贾岛比较有名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寥寥二十字,写出了二百个字都表达不尽的意思。​

  先看首句。“松下问童子”,“松”是一个文化符码。在诗歌里,“松”是坚贞气节的象征。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郁郁涧底松”“抚孤松而盘桓”“愁倚两三松”,这都是一脉相承的。然而,在这些有过的诗句里,“松”都是成人化的,贾岛却在前面加了“童子”二字,新奇之余,颇有意味。童子已然如此,则其师可知也。同时,也点出了题目中的一个“寻”字。真不知行了多少路,才好不容易“寻”到这个童子。欣喜之情,溢于其表,想而可知矣。故而直接下一“问”字,急切之情,已然了了。​

  次句接得妙,“言师采药去”。从答句写出所问之词,多了一层波折,留下回味余地。在行云流水之中,这一小小的波荡,像湍急的河流中洁白的浪花。“采药”二字,又继续留下作诗的空间。越是急切,越是容易落空。诗人的情绪,在此也形成一个波荡。诗意的节奏和情感的节奏完美同步。​至此,点出题目“不遇”二字。

  第三句,依然是用答句写问词,“只在此山中。”诗人费劲儿找到隐者居所,不会因其采药而去就轻易放弃,这是自不待言的。故而必有一问:“何处采药去?”童子指着面前的高山告诉诗人,就在这座山中。调皮而又天真的语调,反衬出诗人的无尽失落。​

  “云深不知处”,结得高妙。“云”,又是一个文化符码。从孔丘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到“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期间”云“的文化意义嬗变不知凡几。然其根本的义项:迷茫,神秘,却又似乎是不变的。一个”云“字,笼罩全诗。不仅云中采药的”隐者“其飘然若仙之态可见,便是”松“”童子“,以及隐于诗中的诗人似乎都因沾了”云气“而有了”仙气“。至此,”隐者“形象完成塑造。若隐若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真隐者也。​

  这首五言绝句,是问答体的绝美代表。诗中凡三问三答,回环往复,曲尽其妙,真有一唱三叹之感。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