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小班音乐游戏40篇教案

日期:2021-02-08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小班音乐游戏40篇教案,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班音乐游戏40篇教案

第1篇、小班音乐活动找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喜欢边唱边玩,对音乐游戏感兴趣。
  2、 喜欢和小朋友、老师亲一亲、抱一抱,感受和朋友在一起玩的快乐。
  3、 愿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爱。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 VCD光盘
  2、 玩具牛一件

  活动过程:
  1、 请宝宝们围绕在老师的身旁,听老师边打节奏边唱歌。吸引宝宝们的注意力。
  师:宝宝们,和老师唱首歌吧!
  幼儿:好
  2、 让宝宝们理解“朋友”一词的含义,并大胆表现出来。
  师:给宝宝们介绍我的好朋友——孙老师。
  师:我喜欢孙老师,我们是好朋友,好朋友在一起要亲一亲、抱一抱。
  师:你喜欢谁啊?
  幼儿:····
  引导宝宝们和自己的好朋友抱一抱、亲一亲,体会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3、 鼓励宝宝们和老师一起唱歌
  引导宝宝们在唱到歌词亲一亲,抱一抱的时候,两个好朋友要抱一起,脸贴脸。
  4、 宝宝们喜欢和老师亲一亲,抱一抱。
  师:老是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让我来抱抱你们吧!
  幼儿:。。。。
  播放两遍音乐,让幼儿充分体会亲一亲、抱一抱的感觉。
  5、 边唱边游戏
  教师示范游戏玩法: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拍手随节奏自然走动)
  亲一亲、抱一抱;(找到一个好朋友抱在一起)
  我们都是好朋友。(拉起双手看着对方,高兴的随节奏上下晃动)
  再见。(挥手告别)
  提示:鼓励宝宝每一次游戏都要找不同的朋友。
  6、 和玩具牛做游戏
  师:有一个神秘客人也想和宝宝们成为好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
  幼儿:。。。。
  播放音乐,随音乐一起做游戏,音乐反复播放,让幼儿体会游戏的快乐!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体会和亲人一起玩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节课主要让小班的宝宝们体会“亲一亲、抱一抱”的含义,宝宝们表现的都不错。教师的态度和蔼,教学氛围好几次也达到了高潮,宝宝们都积极参与音乐游戏。通过听课老师的点评,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教师的语速要慢、玩具要多样、神秘客人出现的有点晚、个别环节要调换一下,可能效果会更好。小班的宝宝已经坐得住了,可以拿玩具牛挨个与宝宝们亲一亲、抱一抱。不至于出现有的宝宝们会出现打玩具牛的现象;在此还可以随机教育,与动物朋友不能打架,不然玩具牛会不高兴的。本节课是音乐游戏,音乐出现的少,不要把上来的孩子拒绝抱抱。可以多抱一下,让孩子的情绪达到高潮。个别的环节要明确些,神秘客人要再神秘一些,可以让宝宝们把眼睛闭起来,让玩具牛和宝宝们充分的抱一抱。有了老师们的评价,借取好的建议。

第2篇、小班音乐活动大象和小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动作,理解区分大象和小鸟两种音乐性质的不同。                    
  2.在音乐游戏中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喜悦。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象和小鸟的图片和头饰、森林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小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大象和小鸟。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可真好呀,谁先醒了呢?原来是长鼻子的大象,大象摆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大象出来了,他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该起床了”。       
  师: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是怎样的?        
  幼:。。。。。。       
  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只小动物听到了,天上飞的小鸟,小鸟也醒了,他拍着轻快的翅膀在天上高兴地飞起来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也起来了,大象你好”?       
  师:小鸟说话的声音是怎样的?       
  幼:。。。。。。      
  大象和小鸟两个好朋友手拉着手在森林里高兴地唱歌,跳舞。      
  1、出示大象:问大象长什么样?      
  2、出示小鸟:问小鸟长什么样?      
  3、教师小结:大象长得大大的、胖胖的,走起路来慢慢地,说话声音粗粗的。              
  小鸟长得小小的、轻轻的,飞起来特别轻快,说话声音细细的。    
 
  二、欣赏音乐: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名字叫大象和小鸟。在听音乐时,请大家仔细听,哪段音乐听起来像大象,哪段音乐听起来像小鸟。
  提问:你听到音乐里有谁? 是粗的还是细的? 粗的听起来像谁?细的听起来像谁?           
  音乐里谁先出来的?然后是谁出来的?最后他们在干什么?           
  想想大象和小鸟的动作可以怎样做?      
  2、再次欣赏,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3、教师小结幼儿编动作的情况。     

  三、角色表演:      
  1、交代表演的方法:仔细听音乐,大象的音乐小鸟站着不动,小鸟的音乐大象站着不动,最后一起跳舞。      
  2、幼儿分角色表演,教师指导。    
 
  四、结束部分:       
  今天大象和小鸟玩得高兴吗?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朋友,小朋友们也要像他们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就会有好多小朋友跟你们交朋友。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第3篇、小班音乐活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中感知跳跃的音乐性。
  2、培养幼儿注意力、想象力、自控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乐器若干、幼儿自制的乐器若干,节奏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感受歌曲的
  1、师:你们看谁来了?教师出示木偶——洋娃娃和小熊。
  2、复习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它们是怎么跳舞的。
  3、师:洋娃娃说“我有些累了,我想请小乐器帮我跳舞,好吗?”

  二、引导幼儿探索,为歌曲创编节奏
  1、教师请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进行分组创编,请幼儿把创编 的节奏用节奏卡表示出来。
  2、师:“那个洋娃娃的舞姿最漂亮?” 请幼儿说说你喜欢那个组的节奏谱,幼儿自由讨论。
  3、请全体幼儿敲“洋娃娃”的节奏谱,教师伴奏小熊跳舞的部分。
  4、师:“洋娃娃的舞姿真优美呀,小熊急的快哭出来了,你们,你们,能不能也帮我来跳舞呀?”   
  ① 要求幼儿讨论:小熊跳舞是什么声音?它会跳哪些舞?   
  ② 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分组创编。   
  ③ 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在小组中再分组,把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节奏进行合奏。
  5、请一组幼儿进行表演,提问:   
  ① 他们敲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 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在改一下?教师留意“小熊跳舞”的节奏谱的制定。   
  ③ 师“请你们觉得自己的节奏谱还有不完美的地方赶快修改,接下来我们‘洋娃娃和小熊’舞蹈专场就要开始啦”

  三、器乐表演。
  1、幼儿分别上来表演,
  2、教师讲评。
  3、师:“今天‘洋娃娃和小熊’开了舞蹈专场真高兴,他们要谢谢你们帮他们跳出了这么棒的舞蹈。”
  4、结束。

  活动反思: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欢快活泼,诙谐有趣的音乐。根据乐曲的曲式结构、音响所表现的内容,合理地编配故事情节。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掌握乐曲的结构和节奏,我采用了为音乐编配生动有趣的节奏语和身体动作的策略。在最后完整的表演,我邀请孩子们自己表现,孩子们更积极地投入了随后的两两结伴表演游戏活动中。

第4篇、小班音乐活动小鸭小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跟着节奏做小鸭和小鸡的动作,促进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2、通过小鸭小鸡“碰在一起游戏”等情节的创设,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音乐游戏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⒈座位:两竖排,一排场地上贴有小鸭的标记,另一排则贴上小鸡的标记。
  ⒉小鸭小鸡掌偶各一个(教师操作),小鸡、小鸭胸饰各10个(活动前请幼儿自选戴好)。
  ⒊音乐资料:歌曲《小鸭小鸡》、下雨的音乐、母鸭嘎嘎叫的音乐、狼来的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分别和小鸭、小鸡问好。
  引导幼儿看场地:“小鸭小鸡的家就在这里,看看这边是谁的家?那边呢?”请幼儿分别学着小鸭、小鸡的动作走到相应的位置。

  二、感知小鸭小鸡叫的节奏:
  “小鸭小鸡你们想成为好朋友吗?先来学学打招呼吧”(嘎嘎嘎、叽叽叽)“听听歌曲里小鸭和小鸡是怎么打招呼的?谁先叫的?”
  欣赏歌曲后提问:“他们见了面是怎么说的?”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分角色边学边做动作。
  可请个别做得好的幼儿来演示。
  “他们碰在一起做什么事情?”(一同唱歌、一同游戏,请幼儿一起做动作) “小鸭小鸡是怎么走的?”

  三、小鸭小鸡做游戏:
  幼儿到场地中间跟着音乐进行完整的练习。
  “小鸭小鸡碰在一起除了唱歌、游戏,还能一起做什么事情呢?”(跳圆圈舞、找虫子吃等)。
  请幼儿在音乐的指引下自主地做动作。

  四、添加情节在游戏情境中继续练习:
  “小鸭小鸡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会发生很多情况呢,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分别播放“下雨”、“母鸭叫”、“狼来”的音乐,一起说说发生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为下面的游戏铺垫。
  ㈠下雨了,小鸡回家躲雨喽……
  ㈡鸭妈妈叫小鸭回家休息(吃东西)……
  ㈢狼来了……

  五、活动延伸:
  交换角色游戏 在快乐的氛围中活动结束。离场。

  活动反思:
  《小鸭小鸡》这个音乐活动的目标就是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我先带领孩子们学习用断音唱小鸡、小鸭不同节奏的叫声,初步学习有控制的演唱。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在演唱“呷呷呷、叽叽叽”这些象声词时,有的孩子总会刹不住车,原来歌词中是有两个“呷呷呷、叽叽叽”,但是幼儿在演唱时,唱完两个后还会接着唱,于是这时候我就想了个办法,在唱完两句“呷呷呷、叽叽叽”后,在接下去一个乐句的第一个音符那里就拍一下手,提示幼儿要换一句歌词了,结果几遍下来,刚才的现象一下子好多了,可见运用手势与动作对幼儿暗示后,就能解决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小困难。
  如果一堂课让幼儿不停地唱,孩子们就会失去兴趣,如果加上一些有趣、形象的动作,就能提起幼儿活动的乐趣,加强活动的效果。在《小鸭小鸡》中,歌曲中的两个主角,小鸭小鸡是幼儿很熟悉的,而且也知道用什么样的动作来做小鸭和小鸡,所以在活动中,我一边让幼儿歌唱一边让幼儿表演,唱“呷呷呷”时就表演小鸭的动作,唱“叽叽叽”时就表演小鸡的动作,有了动作的融入,孩子们唱得非常带劲。
  小班的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如果让幼儿在一堂活动中,从头到尾来学习记忆歌词演唱一首歌曲,那么我想没有多少幼儿能够坚持到底。教师适当地加上一些手势与动作,即用老师的手势来传达歌词的意思,让幼儿理解歌词,再让孩子们和教师一起做做歌词的动作,那么我想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第5篇、小班音乐活动走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理解歌曲的内容,并根据歌曲的内容来大胆想象创编动作。
  2.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提问导入
  1.出示歌曲中的小动物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是谁?它们走路是怎么样?然后请幼儿模仿小动物走路。
  2.教师分别展示4种动物的图片,请幼儿根据教师的图片指令来变换模仿动作。

  二、熟悉歌曲内容
  1.配对游戏:教师说动物的名称或出示动物图片,幼儿说出动物的走路方式,例如:教师说“小兔走路”或出示小兔图片幼儿立刻说出“蹦蹦跳”,并模仿小兔走路的动作。
  2.小鸭.小乌龟.小花猫过程同上。

  三、学唱歌曲“走路”
  1.教师与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并随音乐作表演动作。

  四、尝试创编歌曲
  1.引导幼儿创编歌曲
  2.把创编的歌词加到歌曲里与幼儿进行表演。

  五、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不但多观察它们走路的样子。还要观察动物们都喜欢吃什么?

  活动反思:
  1、本活动根据幼儿对小动物喜爱,喜欢模仿它们走路的一些动作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发展经验水平以及学习特点,通过音乐活动中的唱与跳,使幼儿语言上的表述与动作协调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增强了幼儿表演的欲望。特别是最后一个游戏环节,到结束,小朋友还玩得意犹未尽。这样为后面的延伸环节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所以对创编一些小动物动作有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在课前能让家长配合,提前带小朋友多观察一些小动物走、跑、跳的样子或课前组织幼儿观看一些动物视频。相信这节课就上得更加丰富生动了。

第6篇、小班音乐活动医生,谢谢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表情表达歌曲的情绪。
  2.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歌曲内容的有关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1.你们生病过吗?生病了找谁帮忙?(医生)生病难不难受呢?
  2.医生给我们看病,我们要对医生说什么?

  二.熟悉歌曲内容
  1.出示肚子痛、流鼻涕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上的小朋友怎么啦!肚子痛、感冒了是怎样子的表情?出示医生图片,医生会给我开什么拿回来吃,病就会好呢?我们对医生说什么?(医生,谢谢你)

  三.学唱歌曲《医生,谢谢你》
  1.教师范唱
  2.在表演时教师引导幼儿生病时表情是怎么样子的,病好了又是怎么样子的表情。
  3.教师与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并随音乐作表演动作。

  四.结束活动:
  小结:生病了我们很难受,所以,我们平时要多锻炼身体,多喝水,这样子我们就不会生病了。

  活动反思:
  本活动贴近幼儿生活,所以,在本活动中很多幼儿都是有经验的,大胆说说自己生病了是如何把病治好的,在活动引导幼儿说说生病时是怎么样子的,根据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用图片和肌体动作让幼儿更快的熟悉歌曲内容. 整首歌曲的歌词孩子们很熟悉,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当我范唱这首歌曲时,孩子们马上有了感应,和我一起唱:哎哟哎哟肚子疼! 开始我并没有要求他们一起学,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还很有节奏。可见,来自孩子生活熟悉的东西是很能为孩子们理解、接受的。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发展经验水平以及学习特点,通过音乐活动中的唱与肌体动作,使幼儿语言上的表述与动作协调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增强了幼儿表演的欲望。

第7篇、小班音乐活动听音乐爬山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快慢,尝试用踮脚尖及弓箭步表现小羊、老羊走路。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大灰狼头饰。

  教学过程:
  一、感受乐曲,用身体动作、语音表现节奏。
  1、T:山脚下住着两只羊,一只老羊,一只小羊(图片),我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老羊和小羊要和我们玩个游戏“听音乐爬山”(听音乐,手指腿上爬行)
  提问:
  1)、刚才爬山的两段音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2)、你觉得快的音乐像谁在走路,慢的呢?
  2、T:原来老羊、小羊爬山的速度不一样,我们再来爬一次(手指爬行,加语音:(小羊)的笃、(大羊)踢托。)

  二、尝试用踮脚尖走,弓箭步表现小羊、老羊走路。
  1、T:山坡上长满了绿绿的、嫩嫩的青草,我们和老羊小羊一起去玩吧。(师带幼儿听音乐踮脚尖走、弓箭步走)。
  2、T:刚才我看到有只小羊走得可神气了,我们请他表演一下。
  点评:看!这只小羊走路时身体直直的,踮起脚尖轻轻、快快地走的,真棒!你会吗?我们一起来学学。
  3、T:谁来学学老羊走,请两名幼儿示范,你喜欢哪只羊走路的样子?
  师示范:老羊走路可有力了,跨一步,再跨一步,前面的腿弯弯的,后面的腿直直的。我们也来学学老羊走吧。
  4、T:现在老羊小羊要来找好朋友,谁会听音乐走,走得对,老羊和小羊就和他做好朋友。

  三、游戏,进一步巩固步伐。
  T:两只羊每天都上山下山去吃草,非常快乐。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大灰狼,老羊小羊会怎样保护自己呢?如果你们听到大灰狼的声音,可要逃回家,千万别让大灰狼抓到哦。老羊小羊上山吃草吧!
  提示语:小羊上山啦,山上那么多草,吃个饱吧!            
  老羊上山啦,快来一起吃草,真呀真高兴!   
  (提醒幼儿找一个空地方玩游戏。)

  四、结束:时间不早了,老羊小羊快下山吧!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充分突出以幼儿为主体,努力把握“玩中学”的度,注重多观察、少干预,让他们在游戏、体验、操作中获取新知,充分表现自己。

第8篇、小班音乐活动小金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儿歌,能借助动作与游戏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理解。
  2、引导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小金鱼的喜爱之情。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若干盆小金鱼。
  2、幼儿人手一份小金鱼头饰。
  3、快乐的游水音乐,《春天》伴奏曲。
  4、“小鱼虫”图片若干、布置“池塘”游戏区。
  5、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歌表演《春天》,引起幼儿对学习活动的兴趣。
  1、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天)春天多漂亮呀,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来,让我们一起听着春天的音乐跳个舞吧!
  2、集体一边表演一边进入活动室。

  二、在自由观察中对金鱼的特征有个初步的感观了解。
  1、师:春姑娘还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呢,它呀会在水里游来游去,猜猜看,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表想法)
  2、(出示多个金鱼缸)看!是什么呀?(小金鱼)大家快去和小金鱼说说话吧。
  3、幼儿自由参观各个桌子上的小金鱼,引导幼儿相互说说自己看到的金鱼是什么样子的?

  三、观察实物投影仪中的小金鱼,尝试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金鱼的主要特征,学说儿歌的第一、二句“小金鱼,眼睛大,游来游去不说话。”
  1、师:说说看,你看到的小金鱼长得是什么样子呀?
  2、(打开实物投影仪)师:我们一起来找一找金鱼的眼睛在哪里?你觉得金鱼的眼睛是大还是小呢?(引导幼儿做做“大眼睛”的动作,并跟老师说:“小金鱼,眼睛大。”)
  3、师:小金鱼听见小朋友夸它的眼睛大,心里可高兴了,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多快乐呀!(老师拍打金鱼缸,幼儿观察实物投影仪中的小金鱼在欢快的游水。老师用语言感染、刺激幼儿“游来游去”。)
  4、师:小金鱼游来游去多好玩,如果你是小金鱼,会怎样在水里游来游去呢?(鼓励幼儿一边说“游来游去”,一边表演不同的游水姿势,提高幼儿的动作创编能力。)
  5、师:小朋友表演的“游来游去”真好看,连小金鱼都在表扬我们呢!哎呀!小金鱼来了这么长的时间,小朋友还没有跟它说说话呢,来,你想跟它说什么呢?(幼儿轮流跟实物投影仪中的小金鱼说说话,鼓励幼儿随意说什么都可以,只要声音响亮一点就可以了。)游戏完后,教师提问:“小朋友都跟金鱼说过话了,那你听见小金鱼跟你说话了吗?(没有)原来,小金鱼是不会说话的。(教师用儿歌语言进行小结“游来游去不说话。”鼓励幼儿跟说。)
  6、集体朗诵、表演儿歌中的第一、二句。

  四、讨论:小金鱼喜欢吃什么?
  1、师:小金鱼到我们幼儿园来玩,我们要用好吃的东西来招待他们呀,谁知道小金鱼喜欢吃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2、(出示小图片“小鱼虫”)师:看,这是什么?(告诉幼儿这是“小鱼虫”)是小金鱼最喜欢吃的。
  3、师:小金鱼看见了小鱼虫,会怎么样来吃呢?请你用动作来告诉我。
  4、幼儿想象、表现小金鱼吃小鱼虫的样子。
  5、老师表演、小结“看见了小鱼虫,啊呜一口吃掉它!”请你做做“啊呜一口”是什么样子的?
  6、跟老师一边表演一边朗诵:“看见了小鱼虫,啊呜一口吃掉它!”

  五、学习朗诵儿歌的最后一句“欢欢喜喜抿起了小嘴巴。”
  1、师:现在,小金鱼的肚子吃饱了,猜猜看,它感到怎么样呢?(高兴、快乐、笑了)
  2、理解“欢欢喜喜”的意思:还有一个好听的词语也是表示一个人很开心,叫“欢欢喜喜”。(幼儿跟说)
  3、师:小金鱼欢欢喜喜吃饱了肚子,会干什么呢?(幼儿自由猜测)
  4、老师表演动作,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老师表演的动作,老师小结:“欢欢喜喜抿起了小嘴巴。”幼儿在动作中跟老师朗诵这一句话。
 
  六、欣赏老师完整地、有表情、有动作的朗诵一遍儿歌。

  七、幼儿佩戴小金鱼的头饰,随着好听的音乐,采用不同的形式跟老师学习朗诵儿歌:
  1、集体跟老师边朗诵边做动作。
  2、分男女幼儿朗诵表演。
  3、幼儿分成“金鱼、小鱼虫”进行朗诵表演活动。
  4、把儿歌朗诵给小金鱼听,完后问问小金鱼:“小金鱼,我念得好听吗?”
  5、进入“小池塘”进行表演、朗诵活动。
 
  八、幼儿相互之间拍拍肚子、比比谁的肚子吃得饱、吃得大?表现出可爱的模样。引导幼儿去喂食小金鱼,活动结束。(结束后,教师可以随意播放《小金鱼》的歌曲录音,激励幼儿参与下一个活动的兴趣。)  
 
  附儿歌:
  小金鱼
  小金鱼,眼睛大,
  游来游去不说话。  
  看见了小鱼虫,
  啊呜一口吃掉它,           
  欢欢喜喜抿起了小嘴巴。

  活动反思:
  1、幼儿对本节课内容掌握还可以,字宝宝掌握得较好,基本上理解儿歌的含义。
  2、教具做得不够好,幼儿不是很感兴趣。
  3、与幼儿的互动较少,应该要多一点。

第9篇、小班音乐活动“库企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去魔法城的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内容,能随音乐合节拍地表现情境。
  (2)能根据魔法内容变换身体动作,体验变魔法的乐趣。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合音乐节奏用适当的情境动作表现乐曲。
  难点:掌握B段X X X X和X X XX X 的节奏。

  活动准备:
  一个魔法棒棒糖的道具,一个魔法棒,图谱一套,磁带。

  活动过程:
  1、感受A段乐曲,学习用走步和跑步表现。
  2、感受B段乐曲,学习用吃棒棒糖和念魔法咒语的方式表现,掌握X X X X和X X XX X的节奏。
  3、在变魔法的游戏中感受C段乐曲。
  4、完整随音乐游戏两遍。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第10篇、小班音乐活动洗衣机转转转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能用有节奏地走和扭动身体表现洗衣机工作的状态。   
  2.乐意参与活动,并能快乐地与同伴合作游戏。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洗衣机转转转》教师教学资源。   
  2.《我爱洗澡》音乐CD。   
  3.PPT课件。   
  4.事先请家长带幼儿观察洗衣机工作的状态。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每天穿着这么干净漂亮的衣服来幼儿园,谁帮你们洗的?(妈妈)   
  (2)妈妈是怎么洗的呢?除了用手洗以外,还可以怎样洗呢?(洗衣机)   
  (3)引导幼儿回忆洗衣机工作的流程(放衣服-加洗衣粉或洗衣液-加水-洗衣机转动清洗衣服-甩干-晾晒)。   
  2.教师带幼儿观看洗衣机工作的视频,创编洗衣机的洗衣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放衣服的动作。   
  “妈妈洗衣服之前要先把衣服放进洗衣机里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播放音乐,幼儿自由创编后,教师选择合适的动作带领幼儿一起模仿练习。   
  (2)创编衣服飘起来的动作。   
  洗衣机里面加满水,衣服会怎么样呢?(飘起来)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播放音乐,幼儿自由创编后,教师选择合适的动作带领幼儿一起模仿练习。   (3)创编洗衣机工作的动作。   
  请幼儿回忆洗衣机转动的样子,并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   
  (4)教师总结幼儿创编的放衣服、加水、洗衣机转动的动作:上下起伏、头部转动、身体转动、手部转动、脚转动、屁股转动、左右横排手拉手走动表示洗衣机工作的样子,带领幼儿有节奏地练习。   
  (5)创编衣服甩干的过程。   
  衣服洗好了要马上把它甩干,洗衣机甩干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幼儿模仿创编。   
  幼儿根据自己脚底下站的数字点两队两队围圈,一队左转身和二队拉圈,三队左转身和四队拉圈,五队左转身和六队拉圈,全班幼儿围成三个圈,教师提醒幼儿按照一个方向走动或跑动,不要让“衣服们”缠在一起。   
  3.完整听音乐,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节奏变化。   
  4.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听音乐完整练习整套动作。   
  全体幼儿跟随音乐完整表演洗衣机“放-加水-洗-甩干”的过程,练习3-4遍。   
  5.结束活动。   
  “衣服”洗好了,它们全都拧到了一起,让我们把衣服晒好吧!

  活动反思
  通过分析这次音乐活动的观察和倾听行为,我认为我的这次活动没有能够做到充分的观察和倾听,因此有许多幼儿没有表达机会,也有的幼儿没有掌握音乐节奏,这是今后应当注意的地方。

第11篇、小班音乐活动洒水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接触谜语歌曲,能初步唱准曲调,唱清歌词。  
  2、通过模仿洒水车的呼叫声以及游戏活动,感知洒水车的特点。  
  3、能与同伴协调一致地游戏,控制自己不与同伴发生碰撞。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丰富有关洒水车的知识  
  2、洒水车幻灯片  

  活动过程:  
  1、音乐《蜜蜂做工》导入  
  (1)老师带领幼儿模仿勤劳的小蜜蜂飞来飞去,最后飞到自己的位置上;  
  (2)小蜜蜂真勤劳,你还知道谁也是勤劳的吗?  
  (3)还有一些勤劳的人,他们经常开着一辆车子在马路上洒水,他们开的是什么车子呀?(洒水车)  
  2、感知洒水车  
  (1)(幻灯片)看看,这些都是洒水车,你在马路上见过它们吗?  
  (2)它后面背的大大的是什么呀?(大水壶)  
  (3)大水壶里装的什么呢?用来干什么的呀?(浇马路)  
  (4)洒水车还会唱歌呢,你知道它是怎么唱的吗?(嘟嘟嘟)一起来学一学。  
  3、学习歌曲《洒水车》  
  (1)念谜语熟悉歌词内容,引导幼儿集体模仿洒水车有节奏的呼叫声  
  (2)集体有节奏地念歌词  
  (3)教师范唱幼儿学唱  
  (注意唱准歌词,老师可以通过手势提醒的方法,重点帮助幼儿唱准歌曲中的低音部分)  
  (4)幼儿跟唱几遍后独立完整演唱数遍  
  4、游戏活动《洒水车》  
  游戏方法:洒水车司机在中间边开边唱歌曲,其余幼儿围成圆圈随音乐有节奏地拍手,洒水车司机做浇水的动作时面对司机的幼儿必须立即躲闪,司机如果自转浇水所有幼儿都必须跑回座位  
  游戏开始时由老师扮司机,游戏数遍后可由幼儿来扮演司机  

  活动反思:
  通过本节活动我觉得对于幼儿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幼儿积极参与,就必须从活动开始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有趣的引导主动让幼儿投入进来,否则适得其反。

第12篇、小班音乐活动毛毛虫啃苹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⒈感受并学习歌曲中毛毛虫啃苹果的有趣声音和节奏,能够快乐地演唱。
  ⒉在毛毛虫啃苹果的情境中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⒊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⒋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⒌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⒈事先布置活动室场地:2个盆子外形。
  ⒉歌曲音乐、毛毛虫玩具、大小种不同的苹果图片。

  活动过程:
  ㈠有趣的声音导入,幼儿初步感受毛毛虫啃苹果的节奏
  ⒈毛毛虫角色导入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它是谁呢?(毛毛虫)我们来听一听它在做什么?
  ⒉结合图谱,感受并模仿歌曲中毛毛虫啃苹果的有趣声音和节奏
  ⑴听录音毛毛虫声音的有趣:咔吱︱咔吱︱咔吱咔吱咔吱。
  师:毛毛虫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了什么奇怪的声音?
  ⑵出示节奏图谱,幼儿听辨节奏的快慢。
  师:咔吱是怎么念的,有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再来听一听。
  ⑶幼儿学念有趣的声音。(2遍)
  师:我们也来跟毛毛虫一起吃一吃东西吧。

  ㈡幼儿学唱歌曲,并能够快乐地演唱
  ⒈幼儿讨论
  师:我们听了这么久毛毛虫吃东西的声音,那你觉得毛毛虫在吃什么好东西呀?
  总结:你们知道这么多水果呀,那我们一起来听听毛毛虫到底吃了什么吧。
  ⒉第一次欣赏歌曲,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师:毛毛吃吃了什么呀?
  ⒊第二次倾听歌曲,听辨“大大的苹果、小小的苹果”
  师:歌曲里毛毛虫吃的是什么样的苹果?我们再来听一听吧。
  ⒋再次倾听歌曲
  师:毛毛虫是怎么吃苹果的,大苹果是怎么咬的,小苹果呢?
  ⒌结合图谱,分段学唱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毛毛虫吃苹果吧,先吃哪个苹果?
  ⒍结合图谱,完整演唱歌曲
  师:有的小毛毛虫吃到了大苹果,有的吃到了小苹果,想不想都来尝一尝?
  ⒎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声音来进行演唱(交换演唱)
  师:吃大大的苹果声音应该怎么样?小小的苹果呢?我们来试一试。
  ⒏分组演唱
  师:这是一条会分享的毛毛虫,它的苹果太大了,他要分给小朋友吃呢。这一边的小朋友,毛毛虫请你们吃大苹果,这一边的吃小苹果。我们一起来吃苹果啦。

  ㈢大胆想象,在游戏中能用肢体有趣的表现歌曲
  ⒈引入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师:这条毛毛虫还把苹果带到了我们教室,我们一起来唱歌,我把苹果送到盘子里。(边唱歌边送苹果回盘子)
  ⒉个别幼儿尝试表演 师:谁想来变一变苹果的?你变成了什么样的苹果?毛毛虫啃苹果的时候会有哪些变化?大苹果咬了一口会怎么变?再咬一口呢?最后会变成什么?怎么用动作来变成苹果核?小苹果怎么变?
  ⒊小组游戏
  师:谁愿意来一起变变大苹果?谁来当小苹果?
  ⒋幼儿游戏
  ⑴师:你们想做什么样的苹果,站到盘子里,准备开始游戏咯。
  ⑵师:有个小苹果变成苹果核啦,我来邀请他和我一起做毛毛虫。现在两条毛毛虫要来啃苹果啦。
  ⑶师:毛毛虫还没啃够,我们换个盘子,变个不一样的苹果再来一次哦。
  ⒌延伸拓展:还想和毛毛虫玩游戏吗?让我们一起回到活动室里,在区域游戏时一起再玩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在用身体动作模仿苹果被啃的状态时,有些节奏韵律没有表现出来。歌曲中说唱部分与节奏部分孩子们掌握不好,常常把说唱省略或是跟不上节奏。我想,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让孩子学习节奏部分,时间不够,孩子们还未完全掌握就开始学唱歌曲,导致这一部分的混乱。
  活动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就是一个有趣生动的素材,我们可以按照幼儿的年龄去改编,抓不同的重难点,让不同年段的孩子都能分享和游戏,乐在其中。

第13篇、小班语言活动亲亲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并能按节奏边唱边做动作。
  2.喜欢参与游戏,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猪,小鸡木偶各一个。

  活动过程:
  1. 师:“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小手,我们一起做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念儿歌“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抱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藏起来。”
  2. 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你们会不会用小手亲亲小椅子?”
  3. 师:“哦,看老师亲一亲小椅子,你们也来亲亲。”
  一.导入活动,复习歌曲“摘苹果”
  1. 师:“小朋友们,我们到苹果树下摘苹果,伸出小手……”
  教师带幼儿表演歌曲“摘苹果”

  二.学唱歌曲《亲亲我》
  (一)引出歌词内容,引起幼儿兴趣
  1. 师:“刚才我们吃了苹果,你们的小脸就像红苹果一样。”
  2. 师:“你们想要妈妈亲亲你们的小脸吗?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二)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学唱
  1.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变一个魔术,变一个什么呢?变出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 师:“魔盒魔盒,变变变” (第一遍),音乐起,教师范唱歌曲,不做动作。
  3. 师:“这首好听的歌很有魔力哦,我们唱给妈妈听,妈妈就会亲亲我们哦。” (第二遍),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加上飞吻动作。
  4. 师:“刚才老师唱歌的时候还做了动作,请会唱的小朋友跟着老师唱,不会唱的小朋友再听一遍。” (第三遍),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
  5.师:“小朋友们唱的真好,我看见有好多小朋友都会边做动作边唱歌,这一次啊,请小朋友们声音高一点,老师的声音低一点,我们边做动作边唱歌。”

  (三)替换歌词,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
  1. 师:“这是谁呀?(小猪)我们唱歌给小猪听,看看小猪会不会来亲亲我们好不好?先听老师怎么唱的。”
  教师把“妈妈快来亲亲我”替换成“小猪快来亲亲我”。让小猪亲亲自己的脸。
  2. 师:“小猪亲亲我了吗?你们也唱给小猪听,小猪肯定会亲亲你们的。我们一起来唱吧。”
  幼儿唱完,教师用小猪亲亲幼儿。
  师:“看来歌真的很有魔力,小猪真的亲亲我们了。”

  三.与客人老师互动,表演歌曲
  1. 师:“小朋友们看,这里有很多客人老师,有什么办法让老师们来亲亲我们的小脸。我有办法呢,你们来听一听。”
  教师把歌词换成“老师快来亲亲我”
  2. 师:“我们也来唱一唱,客人老师会亲亲唱的好的小朋友!”
  教师与幼儿一同表演歌曲《亲亲我》
  3. 师:“老师们都来亲亲我们了,看来这首歌真的很有魔力哦,我们回家也唱给妈妈听,让妈妈亲亲我们,好不好?”
  4. 师:“我们和客人老师再见。”

  活动反思:
  《亲亲我》这首歌中表达了老师及小朋友之间亲密的感情,由于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更需要老师对孩子的爱抚,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因此在活动中我通过亲亲乖小朋友,让小朋友自愿的上来亲亲喜欢的老师,在“亲亲”的活动中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要,自然而然拉近了小朋友和老师都距离。

第14篇、小班音乐活动手指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了解各手指的名称,学唱歌曲“手指歌”。  
  2、能边唱边进行动作表演,有初步表现的欲望。  
  3、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指偶五个。  
  2、手指屋睡觉的图片和醒来的图片。  
 
  活动过程:  
  “宝宝们,你们喜欢玩手指游戏吗?今天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手指宝宝。”(用指偶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指偶,和幼儿一起认识它。  
  “大家好,我是大胖子。我们跟大胖子打打招呼。”        
  2、巩固手指名称。  
  (1)引导幼儿逐个说出手指的名称。  
  “手指宝宝都出来了,他们都是谁呢?”  
  (2)和手指宝宝玩捉迷藏游戏。       
  “小朋友真聪明,你们想不想跟手指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呀?”  
  3、分段有节奏地学习歌词。     
  (1)学习第一段:  
  “手指宝宝玩得真开心,天黑了,他们要回手指屋睡觉了,听,他们是怎样睡觉的?”      
  (2)学习第二段:  
  “太阳出来了,手指宝宝要怎么样了?”  
  4、完整学说歌词。  
  (1)教师完整范念歌词。     
  “手指宝宝睡觉醒来的事情老师要来说一说呢!”        
  (2)师幼配乐念歌词。      
  “你们想不想来说一说呀?”  
  5、学唱新歌。     
  “手指宝宝睡觉醒来的事情老师还会把他唱出来呢!”  
  6、歌曲处理。  
  “手指宝宝说你们唱得真好听,可是第一段的时候手指宝宝在睡觉,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呀?能不能把他们吵醒呀?第二段手指宝宝醒来了,很开心,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呢?”  
  7、游戏活动。  
  “手指宝宝真有趣,你们想不想来学一学手指宝宝呀?”(请五位幼儿上来分别充当无个手指宝宝,其他幼儿唱歌,进行角色表演。)  
  8、结束活动。     
  “你们还想玩手指宝宝的游戏吗?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吧!”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整个教学会处于混乱中,于是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吸引幼儿的眼球。接下来,播放多媒体课件,边听音乐边学习儿歌,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动手动脑,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儿歌。

第15篇、小班音乐活动小鸭嘎嘎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乐曲的基础上,初步学唱歌曲。   
  2、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小鸭头饰 音乐磁带 不同动物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今天天气真好,看看我们的动物朋友去吧。怎么去?(歌曲:骑小车)   
  动物新村到了,听一听有哪些动物朋友?并学一学小动物的动作。(练习听音乐做动作)   
  看到这么多动物朋友,真高兴,唱一首歌表示我们高兴的心情。
  
  二、 基本部分   
  1、还有一位朋友没去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小鸭子吧。   
  把小鸭子找出来和他一起玩。   
  反复感受音乐:前面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我们到小河里去洗个澡吧。小河里有许多小鱼小虾,快快让我们吃个饱吧(随音乐伴奏动作,伴奏音乐2--3遍)   
  2、有点累了,找一张椅子坐下来。   
  森林里有一只百灵鸟,唱的歌可好听了,我们一起来听百灵鸟唱歌吧(欣赏歌曲一遍)   
  3、我们也来学一学百灵鸟唱歌吧(跟唱1--2遍)   

  三、结束部分   
  小鸭子的歌很好听,小鸭子的舞也可好看啦,我们一起来跳一个小鸭子的舞蹈吧。(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跳)   
  今天玩得真开心,时间不早了,骑上我们的小车回家吧。

  附歌曲:小鸭嘎嘎
  2/4 活泼、轻快
  35 23 | 5 5|65 63 | 5 5| 53 6| 53 2| 61 61| 61 2|
  小鸭小鸭 嘎嘎,肚子饿了 嘎嘎,不喊爹,不叫妈,摇摇摆摆跳下河,
  53 26|1—|1—||
  自己去捉 虾呀

  活动反思:
  《小鸭嘎嘎》这首歌曲非常贴近幼儿生活,歌曲内容生动有趣,富于表演,很适合中大班幼儿学习。
  这次活动也是一次游戏化教学教改模式的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师示范,幼儿理解记忆,学唱模式,将歌曲内容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游戏场景中通过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潜移默化的学会了歌曲,整个过程像是在玩耍,没有了教的痕迹。事实证明,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合幼儿的,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不同的形式反复欣赏感知音乐,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孩子们的情绪是快乐的,态度是积极的,身心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中。

第16篇、小班音乐活动泡泡不见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玩乐情绪,初步学习在休止、间奏处控制不唱。
  2. 通过回忆、模仿吹泡泡的游戏情境,记忆歌词,掌握间奏。
  3. 大胆参与歌唱活动,体验在间奏处等待的乐趣。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幼儿有吹肥皂泡的经验。
  2. 歌词磁带“泡泡不见了”。
  3. 幼儿吹泡泡的工具和肥皂水。

  活动过程
  1. 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自由谈论泡泡。
  幼儿回忆吹泡泡的情境及泡泡的大小、颜色,以及泡泡最后会怎样的问题,教师有重点地反馈歌曲中的内容,如“泡泡有大的,有小的,还会飞呀飞上天,最后炸掉了”,为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做准备。
  2. 幼儿回忆、模仿吹泡泡游戏,记忆并学唱歌词,掌握间奏。
  (1)幼儿学习第一句歌词,在第一间奏处模仿吹泡泡两次。
  教师范唱第一句歌词,然后幼儿创编吹泡泡的动作。配班教师及时弹出间奏(5656  5ⅰ︱55  3︱)。幼儿重点练习跟着间奏吹泡泡的动作,每小节吹泡泡一次,教师带领幼儿歌唱和吹泡泡交替练习。
  (2)幼儿学习第二句歌曲,在第二间奏处模仿做大泡泡、小泡泡的动作。
  幼儿说出泡泡“有大又有小”,并用动作表现出来,教师范唱第二句歌词,幼儿做出大和小的动作,配班教师及时弹出间奏(2323  25︱72 1︱),幼儿重点跟着间奏练习做大泡泡、小泡泡的动作,教师边做,边轻声提示“做个大泡泡,做个小泡泡”。幼儿教师自然地跟教师,唱与做动作交替练习。
  (3)幼儿学习念、唱第三、第四句歌词。
  教师做泡泡向上飞的动作并念歌词“泡泡飞呀,飞上……”幼儿填空“飞呀,飞上天”。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念、唱第三、第四句乐句。
  (4)幼儿看教师表演及回答教师的问题,学唱最后一句歌词。
  教师按节奏说最后一句歌词,在休止处做出泡泡爆炸状,并轻轻发出“啪”。最后提问“泡泡怎么了?”幼儿自由回答,说出“泡泡不见了”。
  教师带领幼儿表演唱最后一句歌词。
  (5)幼儿随音乐完整地念一遍歌词,在间奏处做相应的动作。
  教师用手势和动作提示幼儿念歌词、做动作。
  3. 幼儿跟琴练习演唱歌曲3~4遍。
  幼儿在歌唱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歌声、体态等提示幼儿,注意逐步退出,幼儿自己跟琴走。
  4. 幼儿边听歌曲录音,边与教师一起玩“吹泡泡”的音乐游戏。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极具童趣的歌曲,欢快的旋律和富有画面的歌词都让孩子们非常喜欢,由于是出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本次活动的开展十分顺利,孩子们伴随着欢快的歌曲吹泡泡活动中结束。

第17篇、小班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小小蛋儿把门开》这首歌曲节奏明快、富有儿童情趣。整个乐曲贯穿了小鸡的孵化过程,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学唱。在活动中,我创设了小鸡出壳的故事情节,通过老师范唱、结合PPT操作,诱发孩子学唱的好奇心,再通过角色扮演将孩子自然地带入到歌曲的意境中,使幼儿产生持久投入活动的热情,提高对歌唱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和动作来表现歌曲。
  2、体验小鸡出壳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PPT小鸡出壳 
  2.小鸡、蛋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入情境
  出示小鸡图片:小鸡长什么样?小鸡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故事引入:鸡妈妈孵蛋

  (二)感受歌曲
  1.第一遍倾听---教师边清唱边演示PPT
  师:小小蛋儿门开,走出一只什么来?
  2.第二遍—钢琴
  师:这个蛋宝宝里走出小鸡了吗?追问:小鸡是怎么样的?
  3.第三遍—音频
  师:第三只小鸡也从蛋壳里走出来了,它的心情怎么样呢?
  4.第四遍—音频
  师:好多好多的小鸡都从蛋壳里走出来了。

  (三)学唱歌曲
  1.师(出示玩具蛋宝宝):鸡妈妈还有一个蛋宝宝,小鸡要从蛋壳里出来,我们一起欢迎它。
  2.情景游戏:师扮演鸡妈妈,孩子扮演小鸡宝宝。小鸡边唱歌边从蛋壳里钻出来。

  (四)拓展练习
  师:这里有个大大的鸭蛋。小小蛋儿把门开,走出一只什么来?小鸭子是怎么唱歌的?(幼儿一边游戏一边唱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设想通过各种辅助材料(PPT、玩具、情景创设)等,力求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孩子学唱的兴趣。然而在执教中,问题接踵而来。我纳闷:明明范唱比较到位,为什么孩子对歌词不能掌握?明明支架已搭建,为什么孩子还是不能彷编?在聆听姚老师和同仁们的深入剖析后,终于明白活动中的问题所在。
  1.教材分析不够到位   
  《小小蛋儿把门开》是教材小班下主题“小鸡和小鸭”中的一个活动。在选择教材时,我只关注这首歌旋律很好听,却没有考虑歌词的难易程度,及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这首歌的歌词如第一句“小小蛋儿把门开”“毛茸茸,胖乎乎”对小班第一学期的孩子是有一定难度,包括第四环节的“拓展练习”的挑战性,老师都没有事先预想到,从而影响每个环节的扎实性。
  2.教具的呈现不够适宜
  《指南》一直强调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小班孩子有其发展的特点,如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渐发展。尽管从理论上了解这一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未能把握。在短短十五分钟中,我不断添加“味精”,想通过各种辅助材料去促进孩子的学唱兴趣,事实上却给了孩子太多的干扰。比如第一环节感受歌曲中,我运用了PPT,结合我各种形式的范唱,帮助孩子理解歌词。虽然孩子很感兴趣,但孩子的注意力却沉浸在视觉冲击中,从而干扰了专注的倾听。“看似花哨”却无效,无法让孩子形成清晰歌曲旋律表象。
  3.学唱环节不够扎实   
  作为歌唱活动,“学唱歌曲”是本活动的重点。在自己的心中,存在这样的想法:歌唱教学中“念白”和“跟唱”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我希望利用孩子的无意注意,在反复倾听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自然学会歌词。因此在学唱环节,没有对歌词进行了相关的梳理,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也是孩子不会唱的原因。我比较认同李老师的建议,在出示PPT的图谱中,有必要和孩子一起进行念白,帮助孩子记忆歌词。我深深感受到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得扎实和到位,才能达到活动的有效性。     
  本次教学活动,带给了我很大的促动,让我重新反思科学、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是有效歌唱教学活动的前提。就如戎老师所说:我们在设计教案时,不单单考虑“教”,更要考虑“学”。 在设计教案时,我们需要多问问自己:这样的设计合理吗?有没有考虑孩子年龄特征,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学最终落实到课堂之中,最终转变为孩子习得的课程,这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所致。今后,我将多实践多反思。

第18篇、小班音乐活动幸福一家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创意的布置家庭环境。    
  2、享受扮演爸爸妈妈的乐趣。    
  3、感受和想像音乐表现的家庭生活的情景。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歌曲《扮家家》的录音带,录音机。    
  2、家庭物品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聆听音乐,想像音乐表现的家庭生活情景。    
  2、教师与幼儿共同玩游戏《扮家家》,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甜蜜。    
  3、与幼儿一同讨论:如果要将扮演区变成一个家,该有些什么东西。    
  4、与幼儿一起搜集材料,如布、纸箱、服装、餐具、家具等。    
  5、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将扮演区变成一个家。    
  6、老师制作头饰若干,鼓励幼儿到扮演区参与家庭扮演。

  活动反思
  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在活动准备、有效回应以及教师自身感染力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一个活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会唱一首歌,会做一个动作,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斟酌的。

第19篇、小班音乐活动挠痒痒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挠痒痒是一首欢快、有趣的歌曲,它以毛毛虫和大树的故事为切入口,表现了挠痒痒时那种快乐的情感。幼儿好动,好模仿,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而乐曲中可爱的毛毛虫,快乐的大树更是幼儿模仿的对象,通过情景游戏鼓励幼儿大胆夸张的进行表现,同时,也促进了同伴间的交流,体验身体接触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鼓励幼儿用动作和声音大胆表现歌曲。
  2、感受情景游戏带来的愉悦情绪。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运用动作和声音大胆地表演歌曲。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毛虫和大树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激发兴趣。
  1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树叶宝宝怎么了? 毛毛虫出来啦,大树爷爷怎么了?它是怎么笑的?
  2 毛毛虫和大树的故事,还有一首好听的歌了,让我们边看边听。

  (二)学唱歌曲。
  1 教师边弹琴边演唱歌曲一遍。
  提问:毛毛虫是怎么出来的?
  2 幼儿边做动作边用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
  3 老师扮演毛毛虫给幼儿挠痒痒(鼓励小朋友互相挠一挠)

  (三)情景游戏。
  1 老师扮毛毛虫,请一幼儿扮大树,表演一遍。
  2 请几位幼儿扮演毛毛虫,教师扮演大树,在音乐声中表演一遍。
  3 全体幼儿边唱边表演两遍。
  4 交互角色再次表演。

  (四)结束部分。
  幼儿边唱歌曲边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1 观看课件,以故事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为理解歌词作铺垫。
  2 在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的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动作表现歌曲。
  3 通过给幼儿挠痒痒为情景游戏作铺垫。
  4 充分给予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促进同伴间的交流,让幼儿真正体验到情景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5 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幼儿边演唱歌曲边出活动室。

第20篇、小班音乐活动袋鼠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袋鼠和袋鼠的育儿袋,感受活动的快乐。
  2、能够情绪愉快的参加音乐游戏,体验相亲相爱的感觉。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大围裙、VCD、磁带或CD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愉快的参加游戏
  难点:两个小朋友相互合作参加游戏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自己知道的袋鼠,讨论袋鼠和其他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

  二、音乐游戏
  1、听歌曲《袋鼠妈妈》,初步熟悉歌曲
  2、幼儿边听音乐,边看教师和一个小朋友进行表演。
  3、幼儿边表演边学唱歌曲
  4、幼儿自由组合进行《袋鼠妈妈》的音乐游戏。

  活动反思
  歌曲《袋鼠妈妈》,幼儿显得比较兴奋,本次活动的歌曲中歌词简短易懂,节奏明快,幼儿很快就能够记住,歌曲的旋律也比较好掌握,幼儿比较完整地把歌曲唱出来。但在目标1中,本来想让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出相亲相爱的动作,我发现部分孩子不能够边唱边做游戏,如果唱歌就忘了要做动作,做动作的就忘了唱歌,因此在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多加训练。在创编的过程中,幼儿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大部分幼儿只是跟着老师做动作,在这点上还需要好好地反思。

第21篇、小班音乐活动两只小小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借助手指游戏熟悉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2.能大胆地为歌曲创编动作及仿编歌词。  
  3.体验与同伴互动交流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鸟指偶两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并练声  
  师:美丽的春天来了,瞧,一只小小鸟飞来了(出示指偶)提问:小鸟是怎么叫的?小小鸟还会边叫边唱歌呢。仔细听!教师范唱将歌曲中的第三句旋律配上“叽叽喳喳”唱出来。师:好听吗?我们也来和小鸟一起唱一唱。练声3个音阶  
  2.借助手偶表演熟悉记忆歌词  
  (1)师:小小鸟美妙的歌声又引来了另一只小小鸟,现在有几只了?两只小小鸟见了面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们仔细看,认真听。教师边演示指偶边有节奏地念歌词。  
  (2)提问:两只小小鸟见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先怎么样?然后呢?接下来呢?最后呢?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现在请你们看着两只小小鸟也来说一说他们的故事。  
  3.学唱新歌  
  (1)教师范唱。  
  (2)跟着钢琴也来学一学。  
  (3)提问:两只小小鸟见面了,心里怎么样?(高兴、快乐)我们一起用高兴快乐的声音再来唱一唱。  
  (4)边唱歌边表演手指游戏,进一步熟悉歌曲。  
  (5)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两只小小鸟?瞧!我这儿就有一只小小鸟,我是用什么变出来的?(手指)还有一只小小鸟怎么变?两只小小鸟见面点点头可以怎么做?亲一亲呢?谁来做碰一碰。飞走了。  
  (6)幼儿边玩手指游戏边学唱。  
  (7)两两结伴边玩手指游戏边歌唱。  
  (8)请一对幼儿到前面表演,其余幼儿演唱歌曲。  
  4.创编歌曲  
  (1)创编身体动作  
  (2)幼儿边歌唱边用身体动作表演,提醒幼儿在前奏处找到朋友。  
  (3)针对表演进行评价,并鼓励幼儿换一个朋友再来表演一次。  
  (4)仿编歌词 
 
  活动反思:
  以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总的来说本次活动思路清晰,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在环节的衔接上还有所欠缺,教师的音乐基本功和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形式显得有些单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经验,改进缺点,将教学活动组织得更好。

第22篇、小班音乐活动小猫咪咪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优美旋律。
  2、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感受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玩偶(一个男的!)

  活动过程:
  1、集地而坐,打招呼(来了这么多老师,向老师们问好!)
  2、出示玩偶,引起学习兴趣。
  师:看,赵老师带谁来了?(娃娃)它有一个名字叫妞妞。
  (打招呼:小朋友们好!妞妞你好!)
  师:咦,妞妞的脸怎么黑黑的?怎么办?(洗洗脸)“你来帮她洗洗”几个幼儿帮它洗。
  师:小猫咪咪来了,它也来帮它洗脸了。(师唱)
  师:小猫咪咪会一边唱一边给妞妞洗洗
  3、 丁丁来了(出示另一玩偶)他的脸上怎么样?那我们跟着咪咪边唱边给丁丁洗洗(配乐唱)
  这边还有点脏,再来洗洗。(又一遍)
  师:哦,洗得真干净。
  4、厂“哎呀,你的小脸这里有点脏了,你的…。赵老师来帮你们洗洗”(配乐洗,不唱)2遍。
  师:刚才我帮你洗的哪里?(额头…)
  5、 师:花房子里还住着许多小动物,这是小熊,它也是脏了,谁愿意帮它洗洗(发玩具) 看看,它哪里脏了,就帮它洗洗。
  师:“我们再帮它洗洗,刚才我听到这个小朋友会边唱边给小动物洗呢!(唱)
  师:“哦洗干净喽!来亲亲动物朋友,抱抱它”“好,我们送小动物回家吧”
  6、 师:你会帮好朋友洗洗吗?找个好朋友洗洗。(问奏时:闻闻看洗得香不香,亲一亲他干净的小脸蛋,好,换个朋友洗洗)(3遍)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参加到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感受、表现、创造美的能力。我们班的孩子很喜欢唱歌,都愿意大胆地唱、大胆地表现自己。

第23篇、小班音乐活动哈巴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跟唱歌曲,初步学习音乐游戏《哈巴狗》。
  2、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大门口的背景图一幅,哈巴狗形象一只;小狗头饰;小椅子一张。
  经验准备:幼儿学过发声练习和歌词。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集体玩音乐游戏。
  活动难点:听到哈巴狗“汪汪”后,反应较快的跑回自己的位置。

  活动过程:
  1、发声练习 小小火车要开了 呜--呜---呜--  
  2、教师播放CD,请儿童欣赏。
  3、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有小朋友说听到了小狗叫,小狗怎么叫呢?
  4、听一听里面都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5、教师提供道具,让儿童表演。
  6、有兴趣的儿童可以取乐器自由表演。

  活动反思:
  1.小班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想象力,当他们听到听到音乐会,就会手舞足蹈。哈巴狗这个小动物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提高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并理解了歌曲每一句的特点。在授课中,我激发幼儿大胆表演,自由表达、想象和创造。在模仿小哈狗时,幼儿感到了乐趣。
  2.在授课中,幼儿有表现出不一样、突出的模仿动作,没有注意观察到。
  3.教师应该在教案中设计一个互动的游戏,让幼儿能够更好的感受歌曲特点,在模仿动作更加感到快乐。

第24篇、小班音乐活动谁在敲门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刚入园的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同伴,一时难以适应,为了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记住同伴姓名,减少心理恐惧,尽快适应新环境,特设计此活动“谁在敲门”,这一歌曲简短有趣,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并利用新颖的游戏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对唱歌曲,在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让幼儿初步学会有礼貌地交往。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对唱歌曲,并愉快地参与游戏。
  2、熟悉同伴名字,初步学习有礼貌地交往。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愉快参与游戏,并学会歌曲的对唱形式。
  活动难点:让幼儿集中注意力记住同伴姓名。

  活动准备:
  小猴及小熊的贴绒、布偶、头饰若干,节奏卡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导入活动(1分钟)
  请幼儿听老师拍节奏,猜猜是什么小动物来了。
  (小猴出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通过欣赏、表演、游戏等形式,掌握乐曲基本旋律,并初步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从中感受参与游戏的愉悦)(18分钟)
  (一)引导幼儿掌握节奏(××1×××—1)(4分钟)、
  1、出示贴绒小猴及节奏卡(××1×××—1)。小猴是按这个节奏跳出来的:“小猴,跳跳跳。”
  2、出示贴绒小熊,引导幼儿按节奏说“小熊,走走走”。
  (这个环节重点练习节奏。贴绒小猴、小熊随着节奏在节奏卡上跳跃,能使幼儿获得直观印象,自觉把歌词与节奏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二)欣赏歌曲(通过欣赏歌曲,理解如何对唱歌曲)(3分钟)
  1、咦!小猴、小熊怎么竖起了耳朵?它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
  2、两位教师分别扮小猴、小熊对唱,幼儿完整欣赏。
  3、这首歌几个人唱?和其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神秘的表情和口吻很快把幼儿的兴趣调动了起来。两位教师的表演使幼儿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对唱。)

  (三)学唱歌曲(幼儿学唱歌曲,并掌握基本旋律,通过替换幼儿名字,使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3分钟)
  1、幼儿分句学唱一遍,重点练习“你是×××”这一句。(为使幼儿准确地掌握旋律,教师教唱时采用单手旋律伴奏。)
  2、幼儿整首跟唱两遍。教师提示幼儿最后一句要唱得轻巧、活跃,表达高兴的心情。整首跟唱时每次都替换填入幼儿的名字,能保持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良好的情绪体验。
  (让幼儿轻松掌握基本旋律,使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联系生活经验,扩展幼儿交往的能力)

  (四)游戏:神秘的客人(通过角色表演对唱乐曲,进一步掌握歌曲旋律,同时初步学习有礼貌地接待客人)(4分钟)
  1、教师扮客人敲门,幼儿扮主人,师幼对唱。
  2、请几名声音较响亮的幼儿扮客人,与全班幼儿对唱。教师伴奏,并用眼神、手势提示。(表演时,客人与主人不同的空间位置较易使幼儿分清角色,多样的对唱方式,再加上教师眼神、手势的提示,能使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本环节注重变换演唱形式,使幼儿在体验歌曲旋律的过程中更感受到了活动的乐趣所在)

  (五)表演布偶(通过欣赏布偶表演,又与一这下的生活经验联系,使幼儿在音乐中进一步学习有礼貌的交往方式)(4分钟)
  1、小猴和小熊听了这么久,也学会了,我们来看他们表演好吗?(当幼儿感到疲劳时,布偶表演能再次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他们在欣赏中得到休息。)
  2、小熊请小猴进屋后还可以怎样招待客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即兴用布偶表演。)
  (本环节设计提问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即兴表演,既给了幼儿联系生活经验、积极思维的机会,又丰富、扩展了幼儿的交往经验。)
  3、集体表演
  (一半幼儿扮小猴,一半幼儿扮小熊边对唱边表演,两个教师也各扮一种角色,与幼儿一同游戏。) (活动结束)

  活动评价:
  此环节属于本次活动的结束部分,把幼儿从活动室带入实际生活,使幼儿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学会了基本的交往方式,本环节又体现了艺术领域与社会领域的整合。

  活动延伸:(2分钟)
  小结:今天小朋友不但表演了歌曲,咱们也学会了这方面的本领,还记住了许多小朋友的名字,也学会了要有礼貌地招待客人,小朋友回家后,也自己当一回小主人,招待一下家里的客人吧!(幼儿随音乐,开动小火车,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歌曲《是谁在敲门》简短有趣,表现了主客两人对话的情景。特别是“你是×××”这句可任意替换幼儿或小动物的名字,是幼儿学习的兴奋点,能使幼儿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同时,和游戏相结合的对唱形式较新颖,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所喜爱。另外,曲子为D调,四拍子,基本上是一字一音,音域、速度、结构均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但是也有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就是备课过程中忽略了备幼儿这一环节,应该在课前深入了解本班幼儿,由于幼儿智商、情商等因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位幼儿都有其自身优势,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想看待孩子,研究幼儿的心理特点,探索不同层次的潜质。教师要做到尊重差异和承认差异,幼儿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备课中要利用多种反馈渠道,积极创设师幼之间、幼幼之间交流的条件和情境,尽可能为每一名幼儿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应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第25篇、小班音乐点豆豆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孩子们的世界中,有着很多好吃的豆豆,有甜的、酸的、辣的等等,而《点豆豆》这一艺术活动则是从幼儿身边好吃的豆豆出发,在品尝过多种豆豆之后,在玩玩乐乐中学唱《点豆豆》,活动以吃豆豆导入,“点豆豆”游戏作为引子,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的过程中理解歌词、学唱歌曲、创编歌曲。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游戏情境中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并乐于用动作、表情和语言与大家分享吃不同味道豆豆时的表情。
  2.愿意与大家一起唱歌、游戏,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豆豆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引起兴趣
  我带了一些甜豆豆给你们吃,想吃吗?可是它们太调皮了,跑不见了,你们猜,它会藏在哪里?
  2.结合游戏、理解歌词
  (1)介绍游戏
  师:这里有几个豆豆呀?对啦!有三个甜豆豆,你们想吃哪一个甜豆豆?我们来玩点豆豆的游戏,点到哪个就吃哪个!“点,点,点豆豆,点到一个小豆豆。这是什么豆?甜豆豆!
  评析:吃豆豆导入,引发幼儿兴趣,游戏的方式更适合小班幼儿,引导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初步熟悉歌词。
  (2)讨论表情
  师:刚才我们说,点到哪个就吃哪个,那我们来一起吃吃看甜不甜,拿出两只小手一起来:嗤嗤嗤,……
  评析:情境性的语言,适合小班孩子这一年龄特点。将动作、表情融入其中,更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师:现在吃完甜豆豆,感觉怎么样?请个别幼儿模仿,集体学习表演。
  (3)理解歌词 刚才老师是怎样点豆豆的?与幼儿一起回忆,讨论。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点豆豆”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玩乐乐中熟悉歌词。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铺垫。
  3.创设情境、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不错,老师还把这个好玩的游戏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呢!在这首歌中,我还加了一句好听的话呢!待会儿看谁的小耳朵最灵,一起来听听吧! 教师边弹边唱第一遍
  师:我加了一句什么话?(啦啦啦啦啦,……)
  师:这首歌好听吗?那让我们来一起唱一唱吧!
  师:还有哪个豆豆没吃到?来一起吃吃看
  评析:歌曲的导入很自然,前面一个环节中的熟悉歌词部分为这个环节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孩子们在掌握歌曲的同时,一下子都能唱出来了。
  4.拓展延伸、改编歌曲
  (1)改编歌曲 除了甜豆豆,还有什么味道的豆豆?吃了酸豆豆和辣豆豆,表情会怎样?
  评析:活动的一个升华部分,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刚才唱到的甜豆豆引申到现在的酸豆豆、辣豆豆,并通过不同的表情、动作来表现歌曲。
  (2)游戏“点豆豆”
  师:今天呢,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不同口味的豆豆,它们呀,藏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呢,快拿起来看看吧!看看你是什么豆豆(找几个小朋友来说说)
  师:好,快把你的豆豆贴在身上吧!贴好的坐神气,我来找最神气的豆豆来开始点了,最后点到谁,这种口味的豆豆一起走到前面来,唱啦啦啦的部分,一起做,其他小朋友来看看谁的歌声最美,表情最像。
  评析:这一环节很好地体现了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通过点豆豆的方式,既巩固了他们对歌曲的熟悉,又提高了孩子们学唱的积极性。

  活动反思:
  最初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考虑到孩子的年龄阶段,首先想到的要有“趣”,第二想到的要“生活化”,只有生活化的艺术活动才能更加吸引幼儿。
  首先,在整个活动中,我为幼儿从始至终设置了一个游戏的情景,引导幼儿在“点豆豆”的游戏中通过点点、说说、玩玩等方式学唱歌歌曲,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第二,最后一个环节中的游戏也很好地体现了师幼互动,通过班级中大范围的“点豆豆”,点到哪个小朋友身上的豆豆标记,贴有这个豆豆标记的所有小朋友到前面来演唱、表现出这个豆豆的表情、动作。
  不过,在活动中,我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师自身的状态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没有投入到一个游戏的情境中,在丰富幼儿的表情动作中,应该多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表演,并给予这部分孩子及时的鼓励,我自己在示范时,也没有发挥到最佳状态。
  2.教师没有做好“引导者”
  在每个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当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而当教师要求幼儿玩豆豆、唱豆豆的时候,班级中有部分幼儿显得没有任何兴趣,我没有做好一个“引导者”这一角色中,在几次失败后选择了放弃。综合以上几点,自己感觉到,在活动的设计上我考虑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而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自己还欠缺对小班幼儿的认知,没有完全站在小班幼儿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活动,每个环节的处理上还不够细腻,语言的组织也有待自己进一步的改进。

第26篇、小班音乐活动猫和老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歌词激发幼儿对歌唱的兴趣,感受音乐带给人的愉悦。
  2、幼儿投入情景表演,在欢乐的气氛下进行模仿律动,感受游戏的乐趣。能用自然的体态动作表现音乐的音响情绪。
  3、积极参与节奏活动,体验与同伴用动作、表情创造表现的快乐。遵守游戏规则。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老鼠头饰;小猫头饰、图片、房子;奶酪图片;“下水管道”。
  2、幼儿熟悉儿歌旋律、歌词。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二、吸气呼气练习

  三、复习歌曲《猫和老鼠》

  四、游戏:猫和老鼠
  1.交代游戏规则:
  (1)让幼儿自由发挥,说说老鼠的律动动作应该是怎样的(吃东西,走路等)。
  (2)特别强调老鼠走路的动作。
  (老师引导语:“为了不惊醒小猫,小老鼠们应该踮起脚尖来轻轻地走路。”)
  (3)跟幼儿交代如果有猫来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老师引导语:“小猫的爪子是很锋利的,而且小猫比我们要大很多很多,如果给小猫抓住,我们就别想吃美味的奶酪了,更别想回家见老鼠妈妈了,所以如果等一下见到小猫的话,你们记住要赶快跑到安全的地方,千万不要呆在小猫的家中,知道吗?”)
  2.游戏。
  3.重复游戏一次。
  4.加大难度:设障碍物
  (1)在走去小猫家的路上,加设一条“下水管道”,老鼠必须经过“下水管道” 才能到达小猫的家。
  (老师引导语:“这次为了不让小猫发现,我们改走小猫家的下水管道,但由于那条路又湿又窄,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污水里,那污水又臭又脏,小老鼠会被淹死的,淹死就不能吃奶酪了。所以你们必须在管道的中间走,才不会掉到污水里。知道吗?”)
  (2)小老鼠边唱着歌边跟在老鼠妈妈后面走,经过下水管道,老鼠妈妈再提醒一次:“这里就是下水管道,你们一定要在中间走,不要掉到污水里啊!”
  5.游戏结束,幼儿出活动室。

  附歌词:猫和老鼠
  小猫,小猫,睡懒觉。老鼠看见哈哈笑,踮起脚尖咧起嘴,想把奶酪全吃掉!(老猫醒来)喵……!!!

  附故事:《猫和老鼠》
  一群老鼠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它们想趁老猫睡懒觉的时候,偷偷摸摸地到厨房偷东西吃。“嘘、嘘!小声点,小声点,一定要小声点,千万别让老猫听见了。”突然,老猫站起来伸了一个大懒腰,小老鼠吓的浑身发抖。老猫醒了没有?没有,它接着又睡了。小老鼠这才轻轻地走到厨房偷东西吃。呀,厨房里好吃的东西可真多,小老鼠吃饱了喝足了,就开始在厨房里跳起舞来,可得意了!那只老猫呢,它可不是一只病猫,它已经听到了小老鼠的声音,正一步一步往厨房走来,可小老鼠一点也不知道,老猫离厨房越来越近了,一步一步越来越近了,可是老鼠实在太得意了,还是和小伙伴们在高兴的跳舞。这时候,老猫冲进厨房,小老鼠吓得到处跑,老猫可不是一只病猫,它坚决不放过一只老鼠,它跑得可快了,一下就抓到了小老鼠,你看老猫多得意呀,抓到老鼠你真神气,抓到老鼠你太棒了!这下老猫可以舒舒服服的睡个懒觉了

  附儿歌歌词: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 偷吃油,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 叽哩咕碌滚下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操作性强,但对情感倾向较少,随着幼儿的成长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难度:比如,要求幼儿一拍一动或俩拍一动。猫和老鼠的游戏历来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同时也需要教师加以适当,及时的引导,否则容易导致场面混乱,将游戏变成闹剧。活动需要改进的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如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暗示幼儿,师生配合要连贯。

第27篇、小班音乐活动《小兔和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性质,初步学会做游戏。
  2、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遵守游戏规则。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兔子、大灰狼头饰若干、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兔跳 兔宝宝们,今天天气多好啊,妈妈要带上宝宝们去游玩啦!跟着妈妈一边念着儿歌一边出发吧!(念儿歌2遍:小小兔子跳跳跳,跳到树林里,竖起耳朵仔细听,风儿呼呼吹,树叶沙沙响,嘿呀,小心狼来了。)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啊!我们到了,宝宝们,森林美丽吗?(出示大森林图片)
  2、妈妈把刚才念的儿歌编成了一首歌曲呢!宝宝想不想听?
  3、妈妈清唱一遍,宝宝竖着耳朵仔细听妈妈是怎样唱的。
  4、宝宝跟着妈妈一起在座位上唱2遍(可以配上动作)。
  5、在草地上一边做动作一边唱歌(幼儿即兴随机做动作)。
  6、宝宝,听!什么音乐?谁要来了?(弹奏2句狼的音乐)
  7、狼的音乐听上去是快的还是慢的?是粗的还是细的?(让幼儿感知狼的可怕)
  8、听着音乐学做狼的动作,启发幼儿做出狼可怕、凶狠的样子。

  三、游戏《小兔和狼》。
  1、妈妈和宝宝玩《小兔和狼》的游戏,注意!当听到狼来了,宝宝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宝宝不能发出声音。
  2、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兔子玩游戏(2遍)。
  3、幼儿戴上头饰扮狼玩游戏2遍。

  四、启发幼儿想出躲避狼的不同方法:
  刚才宝宝用了逃跑、躲起来的方法对付老狼的,你还能再想想,还能用什么方法对付老狼?

  五、结束部分。
  宝宝们真聪明,狼啊!没捉着一只小兔,灰溜溜的走了,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到别的地方去玩了!  
  音乐声中,幼儿边唱边跳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小兔和狼是小班幼儿熟悉的音乐形象,在认知上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活动内容,同时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 能够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 , 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通过让幼儿扮演小兔和大灰狼 , 让幼儿愉快的参与角色表演,体验游戏的快乐。

第28篇、小班音乐活动小鱼吐泡泡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与同伴拉成圆圈朝一个方向变长边走,并在歌曲的最后一小节立即控制不动。
  2.大胆想出新的控制不动的动作,快乐的游戏。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教学准备:
  对圆形有一定的认知经验。

  重点与难点:
  学会与同伴拉成圆圈朝一个方向变长边走,并在歌曲的最后一小节立即控制不动。 方法与手段: 示范法、游戏法、提问法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拉圆圈朝同一个方向走。
  1.“我们所以小朋友怎样变成一个大圆圈啊?(手拉手)那我们一起来拉个大圆圈,好吗?”
  师:“这么大的圈圈,我们怎样才能转起来呢?”(往一个方向走)
  2.幼儿练习拉圆圈走。
  师:“现在我们的大圈圈要开始走咯。”(老师一边念歌词一边带幼儿往同一个方向走)
  教师活动:
  1.通过提问让幼儿自己思考怎样变成一个大圆并让它动起来,发展幼儿思维。
  2.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幼儿活动:
  1.想一想怎样把班上的小朋友变成一个大圆圈。
  2.幼儿在老师带领下练习拉圆圈,向同一个方向走一走。

  二、学习歌曲并游戏。
  1.欣赏歌曲,了解词意。
  师:“老师把拉圈圈变成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等下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老师分句教幼儿。幼儿学唱歌曲。
  2.和老师一起边唱边游戏。
  师:“我们小朋友刚刚都学会了这首好听的歌曲,现在我们一起来边玩边唱吧。唱到‘看谁先蹲下’的时候我们来比比看谁第一个蹲下哦。”
  3.重复玩这个游戏几遍。
  教师活动:
  1.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仔细听歌词内容。
  2.小班孩子年龄尚小,分句教授简单易学,便于幼儿掌握。
  3.在游戏过程中巩固对歌曲的掌握,提高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巩固幼儿的记忆。
  幼儿活动:
  1.幼儿分句学唱歌曲。
  2.和老师一起边唱边游戏,在唱到“看谁先蹲下”的时候,马上就要蹲下。

  三、创编歌曲。
  1.小朋友们想想看除了‘蹲下’以外,还可以做什么动作也不会动。
  2.幼儿讨论,教师根据幼儿提出的动作进行练习。
  3.选取某一动作,完整的玩游戏。
  教师活动:
  1.让幼儿自己讨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他们积极创编,体现《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幼儿活动:
  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创编歌曲,选取一个动作,再次和老师完整地游戏。

  教学反思:
  音乐课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就是让小朋友能够学会唱一首新歌,但是对于这节活动,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小朋友感受音乐的活泼、欢快的的同时又不感乏味。活动以其生动活泼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着幼儿的热情参与,发展着幼儿的个性和能力。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从幼儿的生活与兴趣出发。
  总之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认真做好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备课、教具准备等。努力学习新方法、新理念,共同提高音乐教学活动质量。共同探讨好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第29篇、小班音乐活动小手变魔术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这首歌曲内容简单、节奏型变化不大、乐句重复性强,比较适合小班幼儿演唱。考虑到小班孩子学习的特点,在活动的过程中,我运用了游戏情境、难点前置、图谱引领、置换歌词等生动的教学方法,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提升了幼儿的学习效率。

  活动目标:
  1.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能边唱边表演。
  2.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小手变魔术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教师用手套图谱、幼儿用手套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击掌打招呼,熟悉XX  XX   X  O节奏。
  2.观看魔术表演“小手变魔术”。(3遍)

  (二)感受歌曲
  1.配音乐再次感受歌曲
  提问:这次小手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的?
  2.师幼互动,重点练习——12345,12345,变成小剪刀。

  (三)学唱歌曲
  1.集体学唱,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
  2.戴上手套边表演边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活动
  1.师:魔术师你们还想让小手变什么呢?回去后试一试把这些东西也编到我们的小手变变变的歌里,唱给其他的好朋友听,好吗?
  2.师:挥挥我们的小手和老师们再见吧。

  活动反思:
  活动的歌曲选择内容简单、节奏型变化不大、乐句重复性强,非常适合小班幼儿演唱。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关注了幼儿学习的特点,有效地设计教学策略,运用了难点前置、游戏情境、图谱引领、置换歌词等生动的教学方法,灵活的运用动静交替的原则,多种演唱方法达到了保护与练习并重的目的。在学唱新歌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同时关注幼儿歌唱活动中常规的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更加提升了幼儿的学习效率。

第30篇、小班音乐活动好玩的瓶子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瓶子在宝宝的生活中多处可见,我们常见到宝宝抱瓶子、滚瓶子、推瓶子、踢瓶子等,他们对用各式各样的瓶子玩游戏青睐有加。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我挖掘了瓶子对宝宝的教育价值和潜能,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经验,感受玩瓶子所带来的乐趣。
  2.让幼儿乐于参与操作、游戏等活动,能大方地与同伴和老师交往,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歌曲《照镜子》《大猫和小猫》《小老鼠和小花猫》。
  2.各种透明瓶子人手1个,瓶盖上贴2~4个五角星,调羹、蚕豆、花生等自然物若干。
  3.粘贴“老鼠”用的眼睛、胡子、尾巴。
  4.小猫胸饰每人1个。

  活动过程:
  (一)瓶子操
  1.宝宝扮小猫随《照镜子》音乐抱着瓶子(没有瓶盖)做操:变高、变矮、变胖、变瘦。
  2.宝宝们互相比较瓶子的大小、高矮、胖瘦、长短等。
  评析:《照镜子》音乐中的情节正好和瓶子的特征相匹配,音乐也为宝宝比较瓶子做了铺垫,这就调动了宝宝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盖瓶盖
  1.请宝宝仔细看看瓶子上缺了什么?并进一步引导宝宝认识瓶盖的各种颜色(红、黄、绿、蓝、白、黑)。
  2.要求宝宝给自己的瓶子找个合适的瓶盖。
  3.数数瓶盖上点子的多少,并互相比较多与少。
  4.喂瓶娃娃吃东西,引导能力强的宝宝注意将五角星与食物数量相匹配。
  评析:本次环节引入自然,此环节活动充分利用了瓶子的数学价值,如可以根据瓶子大小盖瓶盖、复习瓶盖的颜色、根据瓶盖上五角星数量的多少喂瓶子娃娃吃东西,同时还锻炼宝宝吃饭的技能。

  (三)瓶乐会
  1.让瓶子来唱歌:宝宝摇晃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初步感受用力大小与声音大小的关系。
  2.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并用瓶子乐器演奏,提醒宝宝用力的大小要与歌词相匹配。
  评析:瓶子里装了东西以后,宝宝会摇晃发出声响,自然进入本次环节,引导宝宝感受用力与声音大小的关系,并同时运用于艺术领域,为歌曲《大猫和小猫)伴奏,显得流畅和自然。

  (四)瓶老鼠
  1.提问:小猫喜欢吃什么?
  2.观察瓶老鼠:引导宝宝用好听的语言描述老鼠的眼睛、胡子和尾巴,如尖尖的、圆溜溜的等。
  3.制作瓶老鼠:在瓶子上粘贴眼睛、胡子和尾巴。
  4.音乐游戏“猫捉老鼠”:把瓶子口的线拉开,宝宝牵着线走,听到猫来了,快速逃跑。
  评析:由瓶子娃娃吃东西引出猫宝宝吃老鼠,然后进入美术活动,粘贴瓶老鼠,做好后,把事先系在瓶口的线拉开,变成了拖拉玩具,非常受宝宝的欢迎,也为音乐游戏做好了准备。

  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时可继续玩这个游戏。
  2.鼓励幼儿玩出更多有关瓶子的游戏,如“绕瓶走”“赶瓶子”等。

  活动反思:
  在生活中整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以来,“在生活中整合”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壳点。本次活动就力图体现“生活化”和“整合性”。
  1.来自生活――突出一个“趣”字。
  瓶子是宝宝喜欢的东西,摇一摇、滚一滚、踢一踢、盖一盖、敲一敲、装一装等,宝宝对瓶子可以说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因此选择瓶子来组织本次活动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给宝宝的学习带来了乐趣,能寓教于乐。
  2.通过生活――突出一个“活”字。
  首先是体现了泛灵论的思想。宝宝年龄小,对世事万物都赋予生命的气息,在宝宝眼里,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是活生生的。在本次活动中我针对宝宝的这个特点,设计了以下环节的活动,例如把瓶子变成了娃娃,让宝宝比较瓶子的身材、给瓶子戴帽子、喂食物、让瓶娃娃唱歌、给瓶子贴上简单的图形变成让它可爱的小老鼠等。在宝宝的眼里,瓶子真正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有生命的东西。
  其次是体现了领域整合的灵活性。培养完整的人是现代教育提出的新思想,实践也证明,孩子是不可能纯粹单面地受教育和成长的,孩子年龄越小,学科的影子就要越淡。课程的整合可以指导和帮助幼儿从小完整地观察、认识世界,进而去把握整个世界。因此,本次活动以“瓶子”为主线,以宝宝熟悉和喜爱的“猫”为主角、以“音乐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灵活整合各个领域的知识,如音乐中的打击乐与歌唱表演;数学中的形状、点数、配对;科学中的声音大小与用力大小的关系;健康领域的喂娃娃吃东西;美术中的粘贴制作;社会领域的礼貌、环保教育;语言领域的英语复习、反义词练习等等。整个活动力求自然流畅,有血有肉,体现整合的灵活性,而不是牵强附会。
  3.回归生活――突出一个“动”字。
  生活是动态的,幼儿的活动不仅要注重“活”,更要体现“动”。在新课程中,“动”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手动脑,强调“体验性”,而且,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强调在体验中学习。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给宝宝准备了充足的学具,让宝宝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表达,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从本次活动也可以看出,宝宝是不断地在动中学,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
  4.高于生活――突出一个“情”字。
  课程仅仅回归于幼儿的生活是不够的,还必须高于幼儿的生活。本次活动通过宝宝与瓶子多种形式的互动,突出了生活中的“情”字。生活是充满感情的,没有情调的生活会索然无味。本次活动的“情”主要体现在激发宝宝热爱生活的情感上:让宝宝在潜意识里感受到生活的情调――既然不起眼的瓶子就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如此多的快乐和启发,那么生活中的一木一石、一碗一筷更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从而让宝宝更加热爱生活,也对形成宝宝积极健康的心理,养成其积极乐观的个性非常有利。

第31篇、小班音乐活动和海洋动物一起跳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螃蟹、海豚、小丑鱼走、跳、游的基本姿态。
  2、喜欢参与韵律活动,在“大带小”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参观海底世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观看海洋动物表演,初步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螃蟹、海豚、小丑鱼走、跳、游的基本姿态。
  3、到海洋动物家里玩,以“大带小”的互动方式进一步学习螃蟹、海豚、小丑鱼走、跳、游的生动姿态。
  4、参加海洋动物狂欢节,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5、告别海底世界之旅,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个别的幼儿有时做一些课堂小动作,影响教学,其次是幼儿的主动性有些欠缺应该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环节。教师要认真反思,从教学环节设计入手,争取减少走神的幼儿充分调动每个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第32篇、小班音乐活动怪车轱辘辘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小司机”主题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去马路边观察来来往往的车辆,一起分享玩车、坐车的经验,在区域活动中体验做一名小司机的快乐。在孩子们积累了有关汽车的知识经验后,我设计了集体活动“怪车轱辘辘”,旨在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欣赏、歌唱、游戏,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和音乐来表达、表现。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用短句说说、唱唱变出的《怪汽车》。
  2.知道汽车的主要特征,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制作的Flash动画“怪汽车”,画板,蜡笔。
  2.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塑封的蔬菜、水果、生活用品图片,塑封的各种大小不同的红色、黄色、黑色的圆形轮胎图片若干,双面胶。
  3.歌曲《汽车开来了》、《汽车轱辘辘》。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师幼边唱着歌曲《汽车开来了》,边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2.你开着什么车到森林里来玩?(我开着摩托车、汽车、助动车,等等。)
  3.美丽的森林到了,我们把车停好坐下来吧!

  二、引入故事《怪汽车》
  (一)播放Flash动画《森林新发现》
  1.今天森林里真热闹,小兔、小老鼠、小蚂蚁也来玩了。看!它们在森林里发现了什么?(它们发现了西瓜、草莓和苹果。)
  2.小兔想把西瓜带回家变成一座西瓜房子,小老鼠想把苹果变成苹果房子,小蚂蚁想把草莓变成草莓房子,它们就滚着“房子”在马路上走。狐狸警察看见了说:“停!停!马路上不能滚东西。”狐狸警察为什么叫他们停下来呢?(因为马路上不能随便滚东西。)
  3.哎呀,那可怎么办呢?你们帮小动物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西瓜、苹果、草莓带回家呢?
  4.幼儿自由讨论,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办法,肯定幼儿的合理想象。
  5.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小兔也想了一个办法,它想如果把西瓜变成汽车就好了。

  (二)播放Flash动画《西瓜车》
  1.这是一辆什么车?你们怎么知道这是一辆西瓜车?(因为有轮子、方向盘、门。)
  2.一辆西瓜车变出来了。狐狸警察看到西瓜车在马路上开很奇怪。咦,这是什么怪汽车呀?我们一起来告诉狐狸警察这是一辆什么怪汽车吧。
  3.师幼共同编唱歌曲《汽车轱辘辘》。

  (三)播放Flash动画《苹果车》《草莓车》
  1.小老鼠、小蚂蚁会怎么运苹果和草莓呢?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对汽车主要特征的已有经验进行回答。(给苹果、草莓装上轮子、方向盘、窗户、门,就能变成车了。)
  2.鼓励个别幼儿编编、唱唱“苹果车”和“草莓车”。

  三、变怪汽车
  1.小兔、小老鼠、小蚂蚁开着怪汽车高高兴兴地回家喽。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也想变出怪汽车开回家,我们现在就来帮助它们,好吗?(幼儿自由想象、讲述想变的各种怪汽车,如奶糖车、太阳车等。)
  2.教师示范变怪汽车。
  ①画怪汽车。
  ②图片拼装怪汽车。如教师选择一张鞋子图片做车身,然后问幼儿给这辆汽车装几个轮子,隐含数数的内容。
  3.师幼共同唱唱、玩玩变出的怪汽车。

  四、幼儿拼装怪汽车 教师提供各种车身图片和轮子图片,让幼儿自由拼装。
  延伸活动:音乐游戏“怪汽车开来了”。(教师变化节奏弹奏歌曲,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快慢变化并进行歌表演。)

  活动反思:
  一、活动形式凸显游戏性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首先通过有趣的多媒体动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其次,我通过开放性的提问,如“请你们帮小动物们想想有什么运房子的好办法”,让幼儿大胆想象,并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过程渗透音乐性
  活动在欢快的音乐旋律中开始,而歌曲《汽车轱辘辘》则作为载体,在活动中反复出现,以此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编唱,调动多种感官表现各种各样的怪汽车。

  三、表达方式体现多元性
  小班幼儿由于表达方式比较贫乏,更需要教师的暗示和启发,以鼓励、引导幼儿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现。在活动中教师提供多种操作材料,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歌唱、语言等方式表现不同的怪汽车,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提升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附:怪汽车
  今天森林里真热闹,小兔、小老鼠、小蚂蚁也来玩了,它们在森林里发现了西瓜、苹果和草莓。小兔想把西瓜带回家变成一座西瓜房子,小老鼠想把苹果变成苹果房子,小蚂蚁想把草莓变成草莓房子,它们就滚着“房子”在马路上走。狐狸警察看见了,说:“停!停!马路上不能滚东西。”哎呀,那可怎么办呢?怎样才能把西瓜、苹果、草莓带回家呢? 小兔想了一个办法,它想如果把西瓜变成汽车就好了。它在西瓜上装上轮子,把西瓜变成了西瓜车。小老鼠把苹果变成了苹果车,小蚂蚁把草莓变成了草莓车。它们开着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第33篇、小班音乐活动两只小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演唱歌曲。          
  2.能用动作表现歌曲,体验游戏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鸟、小树的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PPT,鸟叫声,引出两只小鸟

  二、学习演唱歌曲
  (一)学习歌词
  1.教师左右手分别扮演叮叮和咚咚,一边表演,一边有节奏的朗读儿歌
  2.幼儿通过游戏掌握歌词

  (二)学习演唱歌曲
  1.教师配音乐边唱边表演
  2.教师分句边唱边表演,向幼儿提问,巩固歌词和旋律
  3.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唱边表演歌曲

  三、游戏:两只小鸟
  小朋友用小椅子来当做小树,幼儿选择扮演叮叮或咚咚。音乐响起时,小朋友一边唱一遍根据歌词提示游戏。

  活动反思     
  这节课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撒,如果让孩子坐在小椅子上,教师一句一句的教歌词,孩子很快就会坐不住,对学习歌曲缺乏兴趣。而在这节活动中,我用游戏的方式,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每个孩子都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不需要老师教,孩子就很快的记下了歌词。在分角色表演的活动中,我给与幼儿自由选择的权利,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尊重孩子的选择。在游戏时,我不再是一位指挥者,而是一位参与者,与幼儿融到一起,成为孩子的伙伴,让孩子没有顾虑的游戏。    
  《指南》有一次告诉我们,要以幼儿为中心,幼儿的学在教师的教之前,幼儿的学习怎样最有效?这就要求老师给与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幼儿自己探索的结果比老师告诉的更有利于孩子。

第34篇、小班音乐活动两只小熊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用笨拙与欢快的动作表现ABA结构,学习听间奏。
  2.让幼儿创编动作自由的表现小熊跳舞的形象并体验游戏的快乐。
  3.学习自己找空间地方活动,不和他人发生碰撞。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一幅;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 引子,激发幼儿兴趣。
  熊妈妈有两个熊宝宝,一个叫熊大大,一个叫熊小小。大大长得很胖,走起路来很慢,活动起来不太方便。小小很瘦,很可爱很活泼。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跟着音乐跳舞,听音乐响起来啦!它们要跟着跳舞啦!
  2. 倾听音乐,按照音乐节奏指挂图。 指图谱提问。
  (1) 指图(一)
  提问:告诉我这是谁在跳舞?(大大)为什么?(因为音乐速度缓慢,听起来很笨拙。)
  (2) 指图(二)
  提问:这是谁在跳舞?(小小)为什么?
  (3) 指图(三)
  提问:现在又是谁在跳舞?(大大)
  小结:熊大大跳了两遍舞,因为他觉得自己有点胖,活动不太方便,想多活动要和小小一样灵活。小小跳了一遍舞。
  3.分段听音乐,布置听音乐任务。
  (1) 听音乐A段。布置听音乐任务:大大和小小跳舞时的音乐一样吗?大大跳舞时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慢、重不欢快)
  (2) 听音乐B段。布置听音乐任务:小小跳舞时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欢快、让小朋友听了也想跳舞)
  (3) 用一个动作表示间奏是在休息。
  (4) 听音乐A段。布置听音乐任务:大大跳了两遍舞,跳两遍舞时的音乐一样吗?(一样)
  小结:大大跳了两遍舞,而且音乐是一样的。音乐很慢、重不欢快。小小跳了一遍音乐欢快、活泼。
  4.创编动作。 想象一下熊大大跳舞时是什么样的。熊小小跳舞是什么样的。
  5.分角色游戏。
  6.活动结束:大大和小小玩得真高兴,不过他们有些累了,想休息一下,我们下次再一块玩这个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根据我们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动作模仿能力很强,但是语言发展能力不强,对歌曲的理解能力更加谈不上。于是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想让幼儿倾听优美的音乐,并看老师的操作表演从而熟悉音乐,理解歌曲内容。

第35篇、小班音乐活动快乐的气球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随着音乐旋律,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的各种动态。
  2、了解游戏规则,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的快乐。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老鹰头饰一个,一个气球,气球胸饰幼儿每人一个(放在椅子背面)。
  音乐磁带《气球飞》《老鹰来了》《打气》三个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 快乐的气球
  ①瞧!这是谁?气球宝宝想来和你们做游戏呢!你们也来做个气球宝宝吧!
  ②那么怎么变气球宝宝呢?我来给你们打气,一打气,气球宝宝就变出来了。来来来,我们找个空地方,我来给你们打气,哧哧哧,气打进去了吗?哦!我再来帮你们打!气球宝宝都出来了吗?哦!我们可以飞起来了!(放气球飞的音乐)[老师带幼儿跳舞:气球飞气球飞,气球来跳舞。飞上去喽!落下来啦!(提示幼儿四处飞,立起,蹲下)]
  ③气球宝宝都飞起来了,开心吗?来!奖给自己一个笑脸。(老师示范从椅子背面拿并佩带胸前)
  ④你们还想变个什么样的气球宝宝呢?来!我们一起找个空地方来变变变!呀!有这么多漂亮的动物气球,我们也飞上天吧!(放气球飞的音乐,老鹰飞进来一起跳舞)
  2. 老鹰来了
  ①气球宝宝,谁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②老鹰有张尖尖的嘴,你们飞起来可要小心哟!(放老鹰飞的音乐,老鹰不小心啄到老师扮的气球,老师蹲下表示破了)
  ③哎呀!我不小心碰到老鹰的尖尖嘴,被啄破了。这可怎么办呢?你们来帮我再打个气球吧!(放轻打气音乐,老师再变个气球)
  ④我又可以和你们一起玩了,我们再来和老鹰玩一玩吧。(放老鹰飞的音乐、打气音乐)
  ⑤这么多气球不小心呀,来我们帮他们来打气。(引导幼儿被啄破了后,其他没被啄到的气球帮助打气。)
  3. 愉快游戏
  ①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们再来玩一玩,这个游戏怎么玩呢?完整玩一遍。(三段音乐连起来放)
  ②谁也想来做老鹰?(请幼儿来演老鹰)(三段音乐连起来放)
  ③还有谁也想来做老鹰?(三段音乐连起来放)
  ④气球宝宝们,我们再到外面去玩一玩吧!(放气球飞的音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步的梯子都要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兴趣十足,玩性大发,思维开启,语言流淌,在玩中学,玩中乐。留恋、回味,还要尝,还要学,这是一门艺术,一门课堂艺术,是老师追求、修炼终身的。

第36篇、小班音乐大象和小蚊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鼓、串铃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室    
  游戏:狗熊与小老鼠   
  1、游戏玩法及规则:大狗熊走得慢,小老鼠走得快。   
  2、模仿游戏:幼儿模仿大狗熊和小老鼠做动作。   
  3、听小铃指挥做模仿游戏。

  二、讲故事,初步感知游戏   
  1、故事里有谁?(大象、蚊子)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慢)   
  2、大象打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手腕转动,食指拇指相对)蚊子看见了什么?(好大好可爱的屁屁)它们是怎么叮的?   
  3、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手放在腿上)   
  4、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

  三、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1、老师请来了2位朋友,他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听是谁的声音。   
  2、请幼儿来做蚊子,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摇,表示蚊子飞。   
  3、在提示下用乐器表演故事。

  四、结束    
  今天我们和鼓、串铃做了游戏,他们累了,我们让他们回家吧,整理乐器。  
 
  附: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了,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塞!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赶了好几次蚊子都赶不走。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给吓死了!

  活动反思:
  一、活动开始,我先是为幼儿营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以游戏的形式进入活动室,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    

  二、幼儿喜欢听故事,但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要想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讲述的技巧十分关键。所以我首先充分地调动起了自己的激情,结合教具,运用生动语言、可爱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讲述了一遍《大象和小蚊子》。
  小班的宝宝对大象和蚊子都十分熟悉,并且能模仿大象走路时笨拙、可爱和蚊子飞起来轻巧、淘气的样子。在讲述故事中我特别注重大象走路“咚   咚   咚”,小蚊子飞“嗡   嗡   嗡”,驱赶小蚊子“刮  刮  刮”等拟声词的运用,所以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更加鲜明,具有诙谐的色彩,宝宝们听得特别投入,表现的非常兴奋。   

  三、打击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宝宝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在这个环节,我通过拟声词引出了打击乐器,对于这些乐器来说,蛙鸣筒宝宝们比较陌生,但通过分辨声音及了解名称的来历,宝宝们非常感兴趣。最后通过分辨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了小鼓、蛙鸣筒、手铃三种打击乐器为故事伴奏。
  小班宝宝对乐器的演奏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他们分辨出这三种乐器的音色,我与宝宝们进行了各种声音与乐器的演奏、配合练习。   

  四、最后一个环节,让宝宝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进行乐器的伴奏,老师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宝宝通过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动物的形态和动态,这种师幼的良好互动将整个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    
  通过游戏,宝宝们在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上,大胆用动作、表情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宝宝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直到游戏结束,宝宝们仍意欲未尽,于是我将活动进行了延伸,将目标要求做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引导幼儿在扮演“大象”时,要求步伐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使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第37篇、小班音乐活动小猴和熊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聆听的习惯,感受小猴和熊不同形态的音乐,引导创编各种小猴的动作,表现其音乐形式。
  2、激发幼儿喜欢小猴的情感及做音乐游戏的兴趣。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创编各种小猴的动作。
  难点:分辨小猴和熊两种不同情趣的音乐。

  活动准备:
  森林图一幅,各种动物。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开火车来到“森林”。
  问:我们来到了哪里?   
  森林里有什么呀?   
  幼儿自由想象,教师根据回答,在图中放上各种动物等。

  二、初步感受小猴和熊的音乐。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想听吗?我们来听吧!(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问:你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
  2.小猴和熊也来了,听听看,哪是小猴,哪是熊。(完整欣赏一遍)
  (1)欣赏小猴的音乐,创编小猴的动作。
  A.我们来听这段音乐是谁来了。(幼儿欣赏辨别)
  B.小猴是什么样的?
  C.我们跟着音乐来做做吧!幼儿跟着音乐做小猴的动作。
  D.小猴还可以怎么样?让幼儿创编各种不同的小猴的动作。
  E.跟音乐学小猴。
  (2)欣赏理解熊的音乐。
  A.听听这段音乐是谁来了?
  B.熊的音乐听上去怎么样?(幼儿自由想象)
  C.熊遇到小猴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述说)

  三、师生合作游戏。
  1.出示头饰,激发幼儿玩游戏的热情。
  2.交代游戏要求:
  老师扮做熊,小朋友扮做小猴,小猴可以按自己喜欢的小猴动作参加游戏。
  3.游戏。
  4.简短小结,请一幼儿扮做熊再次游戏。

  活动反思:
  根据新《纲要》中艺术指导的内容与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我将本次活动设计成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性活动形式,让孩子初步感受音乐旋律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创编动作表现小猴机灵可爱的样子。
  本次活动我能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让幼儿边玩边学,在玩中感受音乐,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玩游戏,减轻了幼儿枯燥学习的负担,使得学习在游戏中自然进行,更显趣味性。在活动中我比较注重孩子的相互学习,比如说,在创编小猴子的动作时,我不是让幼儿跟着老师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变“我来教,你来学”为“你有什么新的动作,我们来学”,教师及时退位,达到了教与学的共同目的。这样,不仅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还能鼓励其他孩子去创新。这次的活动很适合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此在玩游戏时孩子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打熊,这使整个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都能达到。
  本次的活动虽说比较成功,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音乐课件播放时有些问题;没有照顾到全体幼儿,对有些幼儿关注的还不够;对孩子引导性的语言还不够;教育机智还有所欠缺。

第38篇、小班音乐活动狼追小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受欢快和低沉的音乐,引导幼儿模仿和表现动物的动作和表情。
  2.幼儿充分感受加入音乐后表演游戏带来的快乐。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的准备:带领幼儿观察生物角的小兔子、欣赏相关的图片和动画片,让幼儿直接或间接感知动物的形象和生活习性并进行模仿;户外活动中通过《狼和小兔》的游戏,让幼儿感受小兔被狼追赶时的焦急心情,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情、演唱表现出来。
  2.准备两段乐曲:一段节奏紧凑而欢快,一段速度缓慢而低沉。
  3.布置森林场景并制作相应道具。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音乐,在音乐中表现动物形象。
  教师:前些天我们一起玩了《大鹿和小兔》的游戏,今天我们要听着好听的音乐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1)播放第一段音乐(欢快)。
  师:你们听到这段音乐最想做什么?
  幼:跳舞、拍手、转圈、拍球…… (鼓励幼儿用多种动作自由表现,为下一环节丰富表现小兔的动作做铺垫。)
  师:在《大鹿和小兔》这个游戏里,这段音乐响起,是小兔出来了,还是大灰狼来了?为什么?
  幼:是小兔出来了,因为小兔喜欢跳;听到音乐高兴,像快乐的小兔在跳舞。
  (引导幼儿在音乐与动物形象间建立联系。) 伴随着音乐,教师带领幼儿用不同的动作大胆地表现小兔跳舞、拍皮球、采蘑菇的动作。 (2)播放第二段音乐(低沉)。
  师:听听这是谁来了?
  幼:是大灰狼。
  师: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灰狼?
  幼:张着大嘴巴,瞪着圆眼睛,伸着尖爪子……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神态、动作表现大灰狼。)
  2.游戏:狼追小兔。
  播放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听到欢快的音乐时小兔出来游戏,听到低沉的音乐时大灰狼出来捉小兔,小兔快速躲藏。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听辨区分两段音乐的能力,并作出快速反应,为下一步的表演做准备。)
  3.音乐剧表演。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准备小音乐剧的表演。
  幼儿自主选择大鹿、小兔和大灰狼的角色,与教师一起进行游戏。
  (2)录音播放配乐旁白,引入表演情境;随即大鹿的歌声响起。
  (3)欢快的音乐起,兔妈妈和小兔们来到草地上快乐地唱歌、采蘑菇……
  (4)低沉的音乐起,大灰狼上场抓小兔,小兔紧紧围在兔妈妈身边(自由表现害怕的神情和动作)。
  (5)兔妈妈带领小兔到大鹿家门口唱歌求救。
  (6)大鹿和小兔勇敢赶跑大灰狼,大家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边欢呼边跳舞,沉浸在快乐之中。
  (7)各组交换角色,再次进行表演。
  4.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的尝试,我认为音乐剧是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活动中,让幼儿借助故事的形象描述,用不同的肢体语言在音乐中表现故事内容;对比鲜明的音乐,激发了幼儿的表演兴趣,使表演变得生动有趣,更加激发幼儿展开想像,积极大胆地创编动作;将日常的歌表演融入到音乐剧的表演之中,使表演内容更加丰富。本次活动围绕一首歌曲展开,以后还可尝试在一首歌曲的基础上选择多首歌曲,将歌曲之间建立联系,创编成一个有情节的故事进行表演。

  附:
  大鹿和小兔
  地点:森林里。
  角色:大鹿、小兔、大灰狼。
  道具:房子、花、草、树、蘑菇、头饰。
  旁白(配乐):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座大大的房子,房子里住着大鹿。一天早晨,大鹿起床后站在窗前,推开窗子往外看。
  大鹿唱(悠闲地):大鹿站在房子里,推开窗子往外瞧,林中跑来一群小兔蹦蹦又跳跳。
  (小兔的音乐响起,兔妈妈带着小兔们跳到草地上做运动。)
  兔妈妈:今天的天气多好呀,咱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小兔表演唱《春天》。)
  小兔(摸着肚子):妈妈,妈妈我饿了。
  兔妈妈:我的宝宝们都饿了,咱们去采蘑菇吃吧。
  (兔妈妈带着小兔在森林里采蘑菇,大灰狼的音乐响起,狼出场。
  小兔(惊慌地):妈妈,大灰狼来了,我害怕。
  兔妈妈:孩子们别怕,前面是大鹿的家,咱们赶快躲到大鹿家里。
  (兔妈妈带着小兔跑到大鹿家门前,大灰狼在后面追赶。)
  小兔唱(焦急地大声唱):大鹿大鹿快开门,林中灰狼追来了。
  大鹿唱:小兔小兔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握牢。
  (小兔急忙躲到大鹿家里,一起商量如何对付大灰狼。)
  大鹿:小兔子们别害怕,咱们一起把大灰狼赶跑。
  (大鹿和小兔拿起木棒,打开大门,朝大灰狼打去。大灰狼被赶跑了,小兔和大鹿一起欢呼。音乐响起,继续表演唱《春天》。)

第39篇、小班音乐活动我的朋友快进来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教师、同伴,一时难以适应,要记住同伴的名字更是困难。怎样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记住同伴姓名,进而逐步融入集体呢?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歌曲《是谁在敲门》简短有趣,表现了主客两人对话的情景。特别是“你是×××”这句可任意替换幼儿或小动物的名字,是幼儿学习的兴奋点,能使幼儿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同时,和游戏相结合的对唱形式较新颖,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所喜爱。另外,曲子为D调,四拍子,基本上是一字一音,音域、速度、结构均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对唱歌曲,并愉快地参与游戏。  
  2.熟悉同伴名字,初步学习有礼貌地交往。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小猴及小熊的贴绒、布偶、头饰若干,节奏卡等。
  
  活动过程:  
  一、练习节奏  
  1.请小朋友听老师拍节奏,猜猜是什么小动物来了。  
  2.出示贴绒小猴及节奏卡(××1×××一1)。小猴是按这个节奏跳出来的:“小猴,跳跳跳。”  
  3.出示贴绒小熊,引导幼儿按节奏说“小熊,走走走”。  
  (这个环节重点练习节奏。贴绒小猴、小熊随着节奏在节奏卡上跳跃,能使幼儿获得直观印象,自觉把歌词与节奏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二、欣赏歌曲  
  1.咦!小猴、小熊怎么竖起了耳朵?它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  
  2.两位教师分别扮小猴、小熊对唱,幼儿完整欣赏。  
  3.这首歌几个人唱?和其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神秘的表情和口吻很快把幼儿的兴趣调动了起来。两位教师的表演使幼儿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对唱。)  

  三、学唱歌曲  
  1.幼儿分句学唱一遍,重点练习“你是×××”这一句。(为使幼儿准确地掌握旋律,教师教唱时采用单手旋律伴奏。)  
  2.幼儿整首跟唱两遍。教师提示幼儿最后一句要唱得轻巧、跳跃,表达高兴的心情。(整首跟唱时每次都替换填入幼儿的名字,能保持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良好的情绪体验。)  

  四、师幼游戏  
  1.教师扮客人敲门,幼儿扮主人,师幼对唱。  
  2.师幼互换角色对唱。  
  3.请几名声音较响亮的幼儿扮客人,与全班幼儿对唱。教师伴奏,并用眼神、手势提示。(表演时,客人与主人不同的空间位置较易使幼儿分清角色,多样的对唱方式,再加上教师眼神、手势的提示,能使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五、表演布偶  
  1.小猴和小熊听了这么久,也学会了,我们来看他们表演好吗?(当幼儿感到疲劳时,布偶表演能再次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他们在欣赏中得到休息。) 
   2.小熊请小猴进屋后还可以怎样招待客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即兴用布偶表演。)  
  (教师设计提问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即兴表演,既给了幼儿联系生活经验、积极思维的机会,又丰富、扩展了幼儿的交往经验。)
  
  六、集体表演  
  1.一半幼儿扮小猴,一半幼儿扮小熊边对唱边表演,两个教师也各扮一种角色,与幼儿一同游戏。  
  2.视幼儿兴趣,鼓励幼儿互换角色再次表演。(为了避免幼儿在集体对唱时混淆角色,两个教师各扮一种角色与幼儿一同游戏。教师事先按“一猴一熊”的规律投放头饰,并以两把椅子为一单位进行摆放,使幼儿能很快和身边的伙伴结成对子,且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附歌曲:是谁在敲门  
  砰砰砰,是谁在敲门?
  你的朋友来看你,请猜猜啊
  你是XXX,
  我的朋友快快进来,快进来。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气氛非常好,因为孩子们充满了快乐。音乐活动的教学,常常能为孩子带来莫大的快乐,在快乐的气氛中,孩子们能够学习到新的歌曲,也能进行表演,整个活动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第40篇、小班音乐活动小音符的房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记录乐曲的方法,让幼儿从小正确认识五线谱,也是为他们日后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做准备。如果老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就会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变成知识的灌输。所以,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给音符宝宝起房子的游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师幼互动,促使幼儿对五线谱的认识。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认识五线谱,知道构成五线谱的元素线、间、小节线以及高音谱号的名称。  
  2.让幼儿自由在五线谱上建构 的乐谱,并能说出自己在五线谱的位置。 
  3.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4.让幼儿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合作的乐趣,培养幼儿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音符头饰。  
  2.五线谱图示。  
  3.制作五线谱的毛线,将若干小节线、高音谱号放在教室周围。  
   
  活动过程:  
  1.合作游戏:与幼儿一起建构小音符的房子。     
  音符妈妈:我想给音符宝宝建一座房子,你们说起什么样的呀?需要什么材料呀?  
  幼儿讨论后出示五线谱图示,征得幼儿同意后,对照图示开始与大音符宝宝一起拉线建构,要求幼儿合作完成。  
  2.认识“五线谱”。     
  音符妈妈:房子起好了,我们来给它安个名字吧,叫“五线谱”。五线谱上有一间一间的房间,这是五线谱的第一线,这是第一间……还有房子的大门“高音谱号”。我们知道了这些知识以后,住到里面就不会乱了。  
  3.游戏:住房子。      
  幼儿听教师的指令分别站到五线谱的相应位置,巩固对线与间的认识。     
  音符妈妈:音符宝宝一定很想住新房子吧,为了不拥挤,一个大宝宝带一个小宝宝住一个房间。    
  音符妈妈:大宝宝站第三线,小宝宝站第一间。    
  音符妈妈:请宝宝自由选择,并说出你站的位置。     
  音符妈妈:小音符的房子真有趣,到下次,我们还可以邀请不同的朋友来做客,小音符回去想一想,可以邀请谁? 

  活动反思:     
  此活动教师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抽象的乐理知识设计成为幼儿易懂的,而且贴近幼儿生活的感性活动。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中小混龄),教师在活动开始时以游戏来吸引幼儿,调动他们的情绪,教师教态亲切,称呼幼儿为“宝宝”,与幼儿有情感交流,使得活动顺利的过度到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是活动的难点,是知识的学习,让幼儿正确认识“五线谱”,教师在活动中掌握了幼儿的学习特点,结合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采用三步教学法。可是幼儿在这一环节里注意力有所分散,教师的语言应该紧凑,更好得转移幼儿的注意到五线谱上来。     
  第三环节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五线谱的认识,是整个活动的高潮,也是培养幼儿大带小的合作品质,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育手段的结合,利用音乐的效果,采用游戏的形式,更好的体现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教育理念。 

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科学教案大班100篇及反思》:科学教案大班100篇及反思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大班社会教案20篇团结》:第1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团结力量大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且我们乡镇幼儿园还有很多留守孩子,较多的存在隔代爱现象,家长对孩子的溺爱造成很多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感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