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那个星期天教案第二课时

日期:2021-05-05

这是那个星期天教案第二课时,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那个星期天教案第二课时

那个星期天教案第二课时第1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在一天中的心理变化,理解其丰富而敏感的情感。

2.品析课文,关注作者运用多种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3.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辨证认识母亲和孩子沟通中所存在的鸿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关注文章对人物心理的描写。

2、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辨证认识母亲和孩子沟通中所出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有过等待父母带你去做某事或答应你一件事却迟迟不能实现的焦灼吗?不妨说一说当时的心理(学生分享并展示导学案上用微信表情画的心情)。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与期盼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看到课题《那个星期天》,你有哪些疑问?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对这一天印象如此之深?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史铁生,看一看在那个星期天他有着怎样的期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读课文用用一句话概述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明确: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2、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以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明确: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2)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是什么?

(“我”的心情)

(3)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文章脉络(黑板出示生字词)

P1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

P2-p6作者细致描写我从满怀期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候,却终于彻底失望的过程。

P7我的情绪郁结到顶点以致情感爆发的样子。

(4)我们可以归纳出,本文主要写了“我”心情的变化。那么课文的第一小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

追问:如果把第二句改成“那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这里罗列了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梳理文章

P1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

P2-p6作者细致描写我从满怀期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候,却终于彻底失望的过程。

P7我的情绪郁结到顶点以致情感爆发的样子。

二、品读感悟、理解情感

(一)1、读课文早晨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P2-p5)

要求:用中括号划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小括号划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满怀期待的心情。)

为什么如此令我期待的一天,我却记不清去哪儿了?

明确:母亲之前一直答应我去,但是却没有兑现,我一直期盼,以至于忘记了目的地;我的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在那天由于期盼落空,所以这样的伤痛令我印象深刻,以至于忘记了具体信息。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

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体现出我心情的愉快。

(3)“这段时光不好挨。”

我耐心地等待。

思考:作者怎么来体现时光不好挨?

(4)“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我坐在草丛里……。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院子很大,空落落”

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关注句子“我……”)

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空落落”的不仅仅是空无一人的院子,还有“我”孤寂的内心。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得等待着。

(5)“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脚底下……”“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急切的心情。侧面表现出母亲的忙碌。

那个星期天教案第二课时第2篇

一、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养成自信、乐观的心态。

【行为与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安排有意义的双休日。

2.能够从生活中有所收获和感悟。

【知识与技能】

1.学生展示个人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

2.知道过一个自由而有意义的双休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安排双休日活动。

【难点】

启发、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丰富的生活情趣,并引导学生养成乐观自信的心态。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引导提问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英文歌曲,同时猜谜语:两天未见太阳出——双休日

过渡:同学们,你们喜欢双休日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双休日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过渡:为什么有的同学会是喜有的又是忧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我的双休日”这个话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分享时分——说说我自己

请学生谈谈“我的双休日”怎么过。

提问:①双休日,你一般是怎样过的?有哪些活动?

②请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双休日。

③你觉得最有意义、最难忘的双休日是哪一次?你是怎样过的,为什么你觉得最有意义、最难忘?

学生举手发言,教师总结:大家的双休日真是丰富多彩。

(二)友情链接——看看别人

过渡:大家的双休日可谓“酸甜苦辛辣”五味俱全了,刚才大家谈的都是自己在双休日中所做的事情,现在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其他的同学、朋友在双休日做些什么?

情境一:显示3组幻灯片《如此双休日》

1.卧室里,学生懒懒散散躺在床上睡懒觉,不愿起床,就这样无所事事地度过时间。

2.一学生在房间里一边写作业一边弹钢琴,忙到精疲力尽,后来打起瞌睡。

3.电脑前,学生玩着网络游戏,“埋头苦干”了一天,连晚上也不忘起来偷菜。

情境二:小刚的双休日

出示“小刚的双休日安排表”

星期六:

起床--10∶30;玩游戏--10∶40—18∶10;晚餐--18∶20;玩牌--18∶30—21∶30;就寝--22∶00

星期日:

起床--11∶00;午餐--11∶30;打篮球--12∶00—14∶00;看电视--14∶30——17∶20;晚餐--17∶30

情境三:(播放故事)我有一个快乐的双休日

双休日里,虽然轻松,但是第一天上午,我还是把作业先完成。每一次坐在书桌旁总是希望时间快点走,可以早点收工,但又不能马虎,尽量把作业认真书写。两个小时的紧张学习下来,终于可以轻松了。伸伸懒腰,把电视机一开,拿着爱吃的薯片,看着《熊出没》的动画片,阵阵笑声不断……到了下午,约上几个朋友去学校打篮球,晚上一块看电影。

星期天,阳光明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乡下外婆家。并和爸爸来到鱼塘钓鱼,多年的熏陶及练习,我也成了一个钓鱼小高手。父子两人坐在河边说说笑笑,钓到了大鱼,晚上妈妈亲自下厨,我们品尝到了一顿丰盛的鱼大餐,真是一举两得啊!

过渡:我的星期我安排,我的乐趣自享,我爱双休日!这里的“双休日”有没有你喜欢的类型?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生活中处处有情趣,情趣也是多种多样。有健康的、高雅的,也有不健康的、庸俗的。新的生活情趣层出不穷,那么我们的双休日是属于积极健康的,还是庸俗消极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回过头勇敢地审视我们自己和别人的双休日吧!之后带学生认识不同情趣的双休日。

(三)借我一双慧眼——“双休日”诊断

过渡:请同学们对前面3个情境的“双休日”进行判别,并说说自己的看法。每四个人一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情境一:甲周末就是睡懒觉,一天到晚无所事事,浪费时间;乙只知道玩,不知道学,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丙成天忙着学习和兴趣班,好像很充实,其实超负荷,学生毕竟不是学习机器,这种没有休息天,连轴转的学习方式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

情境二:小刚的双休日活动单调、缺乏情趣,无法体味生活的乐趣和美;同时,小刚的双休日活动庸俗、情趣低级,不利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健康。

情境三:在双休日里,不仅有学、有玩,又有乐,过得既充实,又开心。

所以要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专家支招

出示幻灯片:人的一生假如能活到80岁,那么共计有70万个小时,其中休闲时间占49.7%,睡眠时间占33.3%,上班时间占11.4%,在校学习时间占3.9%,自学时间占1.7%。

提问:以上这些数据说明了如何过好双休日对提高我们每个学生的生活质量是何等重要,对我们学生来说既要在这两天中休息,通过身体放松,欣赏音乐,去参加大自然活动等,又要给自己充电,真正做到劳逸结合,过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双休日。

出示一些双休日健康、积极、有意义的活动幻灯片图片。如进行体育活动、做家务、做志愿者、郊游等。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请同学为自己设计一份下周的双休日安排表。要求:①确定一个主题,例如“小刚快乐的双休日”;②有具体的活动内容、时间安排;③说明设计的意图

之后教师总结评价点题并情感升华。

环节四:小结作业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会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同时让学生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并在下周一谈一谈自己的周末是否按照计划执行,心得体会如何。

那个星期天教案第二课时第3篇

  教学目标

  1.会写“媚、蚁”等15个字,会写“蚁穴、翻箱倒柜”等15个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我”在一天里心情的变化。

  3.品味文中重点语句,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心理。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异同点。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往往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童年时,我们的心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史铁生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那个星期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xx),中国作家。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意蕴深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代表作有小说《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急遽(jù) 惆怅(chóuchàng)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惆、怅、偎、逝”,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惆、怅、偎”书写时要左窄右宽;“逝”字注意“辶”的捺要舒展,托住上面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母亲答应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但是因为家务繁忙,结果一次次爽约。)

  2.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2)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总写“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写母亲一次次爽约,“我”心情逐渐落空。

  第三部分(7):写“我”因出去的希望落空而崩溃大哭,母亲安慰“我”。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作者的第一次盼望,请一位同学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探索作者在等待中的心路历程。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一)读课文中有关早晨“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满怀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通过描写天气和“我”的动作,体现出“我”心情的愉快。)

  3.“这段时光不好挨。”

  思考:作者是怎么表现“时光不好挨”的?

  4.“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院子很大,空空落落”(通过描写“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通过写“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

  5.“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表现了“我”急切的心情。这里也从侧面表现出母亲的忙碌。)

  思考:这几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以孩子的视角来写,富有童趣,更加真实)

  (二)读课文中有关下午“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通过细致地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急切地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

  2.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同时也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

  (三)读课文中有关黄昏“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思考:为什么说光线的变化是“漫长而急遽”的?(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

  2.“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我”无比悲伤、绝望。联想《迢迢牵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可以感受到那种极度的悲伤无以言表。“闭上眼睛”“荒凉”表明内心的绝望、无奈。)

  (四)梳理人物心情的变化和光线的变化。

  人物心情:

  满怀期待—盼望—焦急、兴奋—委屈—自责—失望、伤心—彻底失望

  光线:

  阳光明媚—光线渐渐暗下去—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两条线索并行,写出人物的心路历程。

  三、再读课文,思考感悟。

  1.这篇文章通过具体细致的叙述,真实自然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体会。

  2.交流感悟,体会人物品质。

  (“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体谅母亲的辛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我”的失落和母亲的无奈,以及这种失落和无奈背后蕴含着的深厚的母爱。)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1.《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都运用了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匆匆》一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运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而《那个星期天》则运用了融情于事的方法,把自己的情感融会在所描写的人、事、物中,在叙述中表现“我”不断变化的情感。

  2.学习本文写法,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那个星期天

  满怀期待—盼望—焦急、兴奋—委屈—自责—失望—彻底失望

  阳光明媚—光线渐渐暗下去—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教学反思

  1.教学时注重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心情。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谈感受,唤起学生的感知体验。

  2.教学中,对比《匆匆》,就两课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展开讨论,明确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