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PPT课件 > 幼儿园PPT课件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PPT课件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PPT课件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PPT课件这个PPT共45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对立违抗性障碍,分离焦虑障碍,儿童抑郁症等,欢迎点击下载。

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对立违抗性障碍
对立违抗性障碍主要表现为消极、敌意、对立和违抗行为,与成人争吵、发脾气、骂人、对周围人抱怨和不满。
往往因为自己的失误或过错而埋怨他人。
故意对抗或拒绝成人对他(她)的要求,出现报复行为。
常发生于10岁以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常给父母压力.
父母对压力的控制
父母亲如何识别压力
身体信号                        思想信号                           行为信号 
呼吸/心跳加快    “可恶的小鬼”                 殴打
肌肉紧张     “我再也忍不下去了”         大叫、威协 
出汗增加     “我真是个没用的父母”    哭泣 
脸色泛红     “我没办法处理”           发抖 
身体发热     “我讨厌他”                退缩 
               “我放弃了”  
如何使自己放松?
一、放松身体:深呼吸、先绷紧再放松肌肉、从1数到10
二、运用“自我对话”:“不要紧张”、“不要让它困扰你”、“我可以处理得来”、“一切都会没问题”、“保持冷静”、“放轻松”、“我会尽力而为”
三、采取行动:离开现场、不要管它、到外边走走、试着找人讨论、表达你的感受、使用问题解决技巧
调适压力的策略
放松
寻求社会支持
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
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
运用有效的问题解决技巧
学习正确或理性的想法
学习克制发脾气
安排时间与孩子相处
改变生活安排
父母和老师的正性行为
赞美(你做得很好,那么做看起来很好,好孩子,很棒)
描述(你接着球了,你看起来很高兴,你做对了,你成功了)
触摸(拥抱,亲吻,触摸肩膀,轻拍肩膀,轻摸脸颊)
父母和老师的负性行为
发问(你为什么要看电视?你为什么不好好玩?为什么这么生气?)
命令(跟我一起走!不要慢腾腾的!快点做功课!少说废话!)
批评(那样做不对,下一可不能这样了,你应该这么做才对)
嘲笑(你真笨!白痴!你怎么这点事都不会做呀!无能!)
(二)分离焦虑障碍
内涵:
     只有当焦虑发生在儿童早期并且对与依恋对象离别的恐惧构成焦虑情绪的中心内容时,才成为儿童期离别焦虑障碍。
原    因
1.欲望得不到满足:按照弗罗依德理论,替意识中出现心理冲突时则会表现为焦虑,是人格结构中“自我”与“本我”斗争的结果。
2.遗传因素:焦虑症患儿父母和同胞中约15%也有焦虑表现,单卵双生的焦虑患病率可达50%。
3.亲子关系不良:亲子关系不良时则表现为一方面对子女态度冷淡、要求苛刻,另一方面又让子女依附于自己,使子女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矛盾境地。
4.生活事件:在出现离别焦虑之前,往往会有生活事件作为诱因,常见的生活事件有与父母分离。
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6岁以前,当与所依恋的人离别时产生过度焦虑,主要表现在:
  过分的忧虑主要依恋者可能会遭到伤害,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回;
  担心会与主要依恋者分离;
  因害怕分离而不愿或拒绝上幼儿园、学校;
  没有主要依恋者在,患儿往往不愿或拒不就寝;
  持久而不恰当地害怕独处,没有依恋者的陪伴就害怕呆在家里;
  反复出现与离别有关的恶梦;
  当预料即将与依恋者分离时,马上会出现过度的、反复发作的苦恼;
  各种躯体症状
干预和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
分散患儿注意力
行为强化治疗
药物治疗
案例:
天天,4岁,心理问题:分离性焦虑症
可爱的小男孩天天从出生后,就是全家人的中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对他宠爱得不得了,只要天天有一点病痛,一家人就非常紧张。家境的优越使天天没有吃过一点苦,但是自从上幼儿园后,天天变得很奇怪,在家里非常活泼可爱,可是一到幼儿园就一句话也不说(对抗、逃避、人际交往障碍),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失落)。
(三)儿童抑郁症
 内涵:
       婴儿期抑郁主要是因为婴儿与父母分离所致,先表现为不停的啼哭,易激动,四处寻找父母,退缩、对环境没有兴趣,睡眠减少,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当与母亲重新团聚后,这种症状可以消失,称为婴儿依恋性抑郁症。
学龄前期儿童由于语言和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对情绪体验的语言描述缺乏,往往表现为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
早期教育的几种方法
(一) 铃木早期教育法
1.任何才能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
2.铃木的才能学校主要学习音乐和背诵诗歌。
3.一个儿童的才能如何,主要取决于0岁开始的教育如何。
4.循循善诱,创造条件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
5.严格要求,要有优秀的教育环境、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6.3-5岁的孩子混在一起学习。
(二) Doman(道门)的早期教育法
1.每个正常婴儿的大脑都有难以估计的潜力,0-6岁装进去的东西是终生难以抹掉的。
2.开发智力的训练越早越好。
3.幼儿的大脑象大海一样潜力无穷,要用丰富的视觉信息、触觉信息、听觉信息来刺激大脑,并且不断增加频度和强度。
4.早期阅读,越早越好。
(三) Portage(波太奇)方法
      通过训练家庭访问者,来教给家长如何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综合性的教育。
            理论依据
1.进行个别化教学,实施个别教育计划;
2.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学习;
3.观察家长与儿童的互动关系;
4.家长和其他成员的直接参与。 
家长和其他成员的直接参与的重要性
1.家长是儿童的第一教师;
2.家长关注自己的孩子,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孩子的潜能;
3.家长有育儿知识,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4.当家长参与时,儿童的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5.家长和家庭成员是最自然的强化源;
案例1:
路路小朋友到中班第二个学期,出现了说谎现象。有一次早餐过后,她忽然趴在桌子上大哭不止,还一边揉她的肚子,老师走过去询问,她说肚子好痛,她的肚子已经被揉得通红,问她是不是想上厕所,她说不是,仍继续哭,问了好久也没问出原因,和配班老师商量后打电话叫来她父亲带她去医院检查,没过多久她父亲又把她带来幼儿园,说检查过了没问题,路路自己也说不痛了,可她父亲离开幼儿园时她两眼泪汪汪的。此后每隔一星期都要发生类似此类的事情。还有一次,路路妈妈带着路路气冲冲地来到幼儿园,说昨晚上发现路路没穿内裤,内裤全放在书包里揉成一团,问她,她哭着说是有一个小男孩把她内裤脱了,还把全班小女孩的裤子都脱了。配班老师一听,吓了一跳,没这回事呀!我说在幼儿园决不会发生这种事情,是不是路路因为尿湿了,不好意思跟老师和父母说,才编了谎话,一问路路终于承认果真如此。
措施:
和路路谈心;
与父母交流;
建议多关心她,同时及时纠正;
鼓励她多与小朋友交往。
点评:孩子是天真无邪,诚实坦白的,但有时也会发现孩子不说实话,对此须作具体分析.
孩子说谎的原因有二:
一种是由于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造成的。
另一种是孩子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愿望而有意识的说谎,欺骗成人和隐瞒事实或嫁祸于人,出现这种情况是由周围环境不良造成的。
要纠正这种行为:
首先,成人必须以身作则,克服自身的说谎行为,决不对孩子说谎。
其次,要耐心,亲切地和孩子讲道理,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和文艺作品中的形象去揭露说谎行为的丑恶,赞美诚实行为的美好,帮助孩子分清是非。
再次,对孩子无意中造成的过失不能严加指责。
案例2:
中班来了一位小男孩,是个非常任性,倔强,霸道的孩子,他刚来的时候不守纪律,每当作错事被老师一批评就打老师,踢老师;上课时到处乱跑搞破坏,摔凳子,踢门,撕课本等等,而且只要他想要的东西都必须得到才行。有一次,小朋友吃完午点准备去上课,这时他发现桌子上还剩一块饼干,马上爬到桌子上去拿,老师把饼干收起来不给他,结果他又踢桌子,又摔凳子,还打老师,闹得天翻地覆,直到他踢累了才停下下来,连连几天都如此,没有改观。
于是老师找其家长了解情况,他们都认为他是个环孩子,住乡下的父母管不了才送到县城和叔叔婶婶一块住,因为他非常调皮,不听话。乱捣蛋,所以都不喜欢他,婶婶还经常打他。对这个孩子,老师坚持坚持正面教育发现,表扬他的优点,鼓励他与其他孩子交往,并力劝其家长不要打骂孩子,可家长却不理会,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点评:
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比较慢,攻击性行为较多。
表现:这类孩子一般活动多而杂乱,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易控制,行动冲动,不考虑后果,有不良行为如好打架,好顶嘴,执拗,霸道,纪律性差等不良行为,可能是俗称的“多动症”。
可以采用行为治疗法,行为治疗主要采用合适的认知活动来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并通过合适的训练程序,减少孩子的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
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是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二是“及时评价”。
同时,加强家园合作。
不管怎样,只要有恒心,耐心,有毅力,相信会成功的。
案例3:
小女孩的父母都到外地打工了,她跟爷爷奶奶住在家里,他们家住在六楼,很少有小朋友跟她一起玩,她不爱说话,爱爬高,攻击性行为很强。奶奶每天送她来幼儿园,她不哭也不闹,自己走进教室,奶奶走的时候,她只看一眼,也不跟奶奶说早点来接之类的话。
每天,她都一个人玩玩具,坐滑梯,她自己拿自己想要的东西,拿不到就抢别的小朋友的,如果抢不到的话,就打别的小朋友。喝水的时候,她从来不说要,如果倒水给她,她口渴就喝,不渴的话,她就不理你,走到一边去玩。
她从来不与老师小朋友们说话,总是一个人。老师试图去接触她,和她一起玩玩具,可她会走开。上课的时候,她从来不坐到自己的位子上,把她安排到位子上,老师一转身,她又离开位子了。
奶奶说,她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小的时候,以为她还小,语言发展得慢,后来到2岁还不会说话,也不学说话,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她有多动症,要注意她的饮食安排及户外活动,建议多带她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培养她的表达能力。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她并不是哑巴,认知发育迟缓只是缺乏与外界交往的能力,且在家也很少和奶奶说话。
后来,老师经常对她微笑,摸摸他的头,问问她,你早餐吃什么啊?你今天的衣服好漂亮你喜欢吃饼干吗?。。。。。。经过这些接触,她已经有一点接受老师了,但对别的小朋友好像没有什么改变。
在这里大家就有了一些困惑:她的状况能改善吗?要长时间才能改善呢?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天生因素还是小时侯生病引起的不良后果?她以后能跟一个正常人一样吗?
真心地希望小女孩的能活泼开朗起来。
点评:
这个孩子的情绪情感较为冷漠,对周围任何事物都没有任何反应,这类孩子似乎没有快乐,也没有悲伤,始终以一种冷漠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情绪不稳。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三点:
一是生理缺陷。
二是心理缺陷。
三是家庭教育不当。
对这些孩子,应该多关怀;多了解。
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只要教育得当是可以改变的。
案例4:
晓晓性格比较内向,每天早上来幼儿园总是拽着奶奶的衣服不肯松手,并且嘴里喊着要奶奶早来接。
阿姨一边抱过晓晓一边安慰她说:“晓晓是个乖孩子,奶奶早点来接。”还边给孩子擦眼泪边问她:“晓晓,你最喜欢玩什么呀,老师陪你玩好不好?”晓晓还在伤心的抽搭。老师急忙伸出小拇指,对晓晓说:“咱们玩个拉勾的游戏好不好?”说着老师勾住晓晓的小拇指,边拉边说:“拉勾上吊,不准哭,一百年,不许变。”通过游戏,晓晓的哭声很快便停住了。这时又跑来好几个小朋友要跟老师一块玩拉勾的游戏,老师一个接一个的满足了孩子们的要求。随后大家一起迎接其他小朋友。
据一天的观察,发现晓晓这一天过的特别开心。
象晓晓这样每天早上哭着来园的孩子还真不少。每天老师总是笑脸相迎着每一位幼儿,带他们做做游戏、听听故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渐渐的,发现晓晓变的比以前活泼大方多了,有什么悄悄话也愿意跟老师说了,大家为晓晓的进步感到无比的高兴。
分析:
一个刚满3岁的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自然会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
新生入园的不适应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压力:
一是客观上陌生的环境带来的压力:
二是心理环境的变化:
应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来对待:
从生活上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照顾,让他们消除顾虑,安心来园。
采取听听故事、做做游戏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尽量缩小老师与小朋友之间的距离,帮助幼儿消除陌生感,愿意亲近老师,让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轻松入园。
1、给幼儿一点心理上的准备:
家长与孩子谈心;
入园前,家长应带孩子参观幼儿园;
最好能看到大孩子在幼儿园活动的情景;
初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让幼儿学一点交往技能。
3、分别时坚决果断。
思考:
家住合肥市桐城路的陈先生一边叹息一边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事。据陈先生介绍,其堂哥5岁的独生子小宝(化名)当日早晨7时左右,因不满母亲没给他下楼买小笼蒸包,淘气地用篮球砸向家中的大彩电屏幕。孩子的父亲见儿子如此淘气,便伸手在儿子的脸上打了一下,以示惩罚。谁知5岁的小宝一怒之下,竟操起羽毛球拍跑进客厅对睡在桌子下面的小黑猫狠狠拍下,小黑猫惨叫着在地上打滚欲逃,小宝接着又抬脚狠狠踢向小黑猫,要不是孩子父亲冲上前及时制止,小黑猫可能难逃一死。
陈先生叹息之余,担心这个孩子从小就如此任性,会对他今后的成长不利。
攻击行为案例5:
       某些儿童在遭受挫折时,不但焦虑不安,暴怒发作,还会采取打人、冲撞、踢人、掷东西或其他类型的攻击行为。
       龙龙是小班上学期的插班生,没来几天,就发现他有较为严重的攻击行为,有时候把积木扔到别的小朋友的头上,有时候又把小朋友打哭了。批评教育了几次,效果不是很理想。
分析:
(1)通过与家长接触我们了解到该幼儿的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幼儿,常常无原则地满足他的要求,在他哭闹或做错事时,总是尽量包庇。而他的父母平时疏于对他的教育,当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又只是说一说就完了作为教育手段。龙龙的这种不良行为和他的家庭教养方式有非常大的关系。
(2)在观察中,发现龙龙的这种攻击行为通常出现在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未满足之后。如同伴有辆漂亮的玩具汽车,他想玩却未被满足。于是,他就冲过去把同伴的玩具汽车扔在了地上。
(3)有时也发现,当他独自一人时,会突然冲到同伴中打他们几下,然后又抓住他们,我认为他的这种行为是希望引起他人注意,避免孤单。
措施:
( 1 )家园联系。我们与该幼儿的父母多保持联络,并指出他们教养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严重性,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并逐步调整不当的教养方式。
( 2 )了解他的想法与他沟通,并适当地满足他部分合理的要求。
( 3 )教给他一些常用的交际手段。如礼貌用语等,鼓励他用商量的口气向同伴借玩具等,获得成功感。
( 4 )鼓励全班幼儿共同帮助他,与他做好朋友,当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能较快地转移他的注意力,并树立榜样。如:让他来当上一些值日生之类,可以帮助朋友的事情。
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个别教育,发现龙龙的攻击性行为已明显减少,而且与同伴的关系较为融洽,感受到了集体大家庭的温暖,而且更为可喜的是有一次发现他对另一位动手抢别人玩具的幼儿说:“你不能抢,你应该跟他商量。”大家觉得很欣慰。
但老师们也没有放松对他的观察和帮助,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他的这一问题行为可以得到彻底的矫正。
“学会共处”是一个人生活快乐、学业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案例6:
凉凉小朋友却喜欢独处,不喜欢和别的同伴玩,自己做事情也不让人掺和,缺少与人交往的精神。
分析:
( 1 )家里是个独生女,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途径。在家里爷爷奶奶是她的“专职玩伴”,被他呼来呵去的,不善与同伴交流。
( 2 )没有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措施:
( 1 )家园联系。同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提出问题,并实施正确方法。即让爷爷奶奶尽量放手和他拉开距离,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并可请邻居的孩子到家里来玩。
(2)提供必须与他人合作的游戏,如跳舞,做游戏等,引导孩子与人合作。
(3)让幼儿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感受集体的欢乐。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让他感受到乐趣,获得满足。
(4)强化表扬。
幼儿教育案例:方方的情绪风波
一、主题:
情绪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个性形成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小的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在高度激动的情绪状态时,他们完全不能控制自己,大哭大闹,大喊大叫,短时间内无法平静。
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是孩子的主动移情,“主动移情的迫切冲动,就会导致痛苦和气恼,或者掉眼泪。”(威廉.麦孤独)孩子的主动移情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在获得关系对象的“接纳”之后,他们就会感到满足和幸福。
案例中的方方在妈妈拒绝移情时伤心、流泪,而教师的认真疏导成功,也就是接受了方方的移情,认同了方方的言行,使方方缓解和消除了消极情绪。
二、案例背景:
1、生活背景:方方是一个二岁半的托班幼儿,满月后一直由奶奶喂养,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感情非常深厚,上幼儿园也是奶奶接送,父母亲只是他家庭生活中的普通的一员。
2、案例背景:托班幼儿离园的时间,托二班活动室门口已经有家长在等候,有几位家长在窗户边探头张望。
三、案例描述:
方方离开自己的座位向门口跑,随即方方又退回了自己的座位,一副瘪着嘴欲哭的表情。
妈妈推门进来,抱起方方。
“奶奶呢?奶奶”   “奶奶在家呢。”  “不要不要,我要奶奶接!”方方哭了。
“奶奶的脚扭了,不能走路,妈妈带你回家。”
“没有,没有,我要奶奶来带我!!”边哭闹边推妈妈。妈妈耐心地讲着,方方越哭越厉害。
面对越来越多的家长,妈妈一脸尴尬。终于,妈妈失去了耐心。“你不想跟妈妈回家就一个人呆着,我走了。”妈妈生气地放下方方,装着要离开。方方哭得更厉害了。
束手无策的妈妈满脸祈求地望着站在活动室门口的班教师。老师走到方方身边,轻轻地拍着方方,拥抱到怀里,边给方方擦眼泪边说:“方方乖,方方不哭,让老师来帮助你,好不好?”“好”方方抽抽搭搭地说。
“方方现在很伤心吧,你告诉老师,是什么事情让方方这么伤心呢?”这话问到了伤心处,还没等老师说完,方方又大声地哭了起来,“我不要妈妈带我回家,我要奶奶带我回家。”
“噢,老师知道了,方方每天跟着奶奶,最喜欢奶奶,幼儿园里呆了一天,最想见到奶奶,是不是?”这可说道了心坎儿了。“是”
“妈妈说,奶奶的脚扭了,不能来带方方了,我们先跟妈妈回家,快点见到奶奶,好吗?”
“不要不要,奶奶脚没扭,早上是奶奶送我来的,我要奶奶来带。”
“噢,是这样。那我们先给奶奶打个电话,老师也想知道奶奶的脚到底怎么样了,好吗?”
方方在老师说出“打电话”开始,嘴巴里就不停地答着“好,好”,同时,哭声停止了,情绪也慢慢地平静下来了。
老师带着方方打电话。方方对着电话说着,脸上阴转多云。
来到妈妈身边,脸上竟有了笑容,“快回家看奶奶!”
妈妈如释重负.
四、案例分析:
从案例来看,方方产生消极情绪及情绪转变的原因主要有:
1、消极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奶奶没有来带方方。
2、消极情绪产生的间接原因:对奶奶的依恋情节。
3、教师的“认同”是消极情绪的“氧化剂”。
情绪在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认为,学前儿童是情绪的俘虏。情绪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家长和教师应针对方方行为的发生:
1、作为家长:
    首先在平时多学习
    其次,方方妈妈应该逐渐与方方建立更为温馨牢固的亲情。
    2、作为教师:
五、反思:
1、把握心理学上“迁移法”的运用
2、自觉接纳孩子,认同孩子
3、只有合理疏导情绪,才能促进健康 .
4、家长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成员,应通过不同渠道提高家教水平。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PPT课件

  • 编号:13319
  • 大小:1 MB
  • 上传:yangaimiao
  • 时间:07-19
举报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