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08
这是木笛教学设计,是优秀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竖笛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音乐技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提高,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全面的了解了音乐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2、学生能娴熟的掌握竖笛演奏的基本技巧,并运用到演奏中。 已经能结合课内课外吹奏难易程度结合的歌(乐)曲6—8首。 例如:简单的歌曲《划船歌》《粉刷匠》《勇敢的鄂伦春》,中等难度《十分钟》《大家来唱》,难度教大的《红星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等》。
3、在练习中将所学知识点的构成进行梳理,更好地运用到歌曲识谱教学,并提高了部分。
4、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5、作为课堂练习乐器,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
6、配合学校参加了第一届家长节的器乐展演活动,组成了200多人的队伍与口风琴合作,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采取的措施:
1、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注意分层次教学。
2、注重发挥优生的带头作用,帮助后进生学习。
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基本要求:
1、教师认真准备好每一次辅导活动,要求所讲知识通俗易懂,对练习曲目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不得旷课迟到,抓好学生训练的时间保障。
3、教师认真的做好每一次活动纪录,鼓励学生认真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作业,保证练习的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
1、四年级8个班有兴趣的学生参加的人数不均匀,四年级八班参与踊跃人数最多,还有3个班没有参加。
2、演奏水平差距还比较大,有的学生还只能吹奏较为简单的歌曲,难度大的歌曲还不够熟练。
3、下学期争取带领学生吹奏更高水平的作品,减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通过吹奏竖笛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竖笛,变“要我吹”到“我要吹”。
2、了解音乐源自于生活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探索音乐,用音乐表现生活。
3、在学习中体验合作、成功与快乐,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吐奏吹奏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欢迎大家来到音乐殿堂,今天我们将会继续快乐的音乐之旅。不知音乐小使者今天又会带我们到什么地方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使者:同学们,你们好啊,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我将会带大家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可是呀,想到那里必须先完成几个小任务,什么任务呢?下面让我们来观看一个录像片段,请大家在影片中找答案。
二、欣赏影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观看影片,你们猜出小使者要我们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了吗?师:原来,音乐小使者看见我们学校竖笛队的哥哥姐姐们这么棒,想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吹竖笛呢!那就让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小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吧。
三、新课教学:
以完成音乐小使者的任务为线索,进行竖笛教学。
1、任务一:复习学习过的“5”、“6”、“7”三个音。
(1)竖笛练习“5”、“6”、“7”三个音的指法。
(2)竖笛练习“5”、“6”、“7”三个音的吐奏。
(3)随钢琴走音阶。
2、任务二:“猜一猜”游戏。
猜一猜老师所吹奏的是什么旋律,并用竖笛模仿出来。
3、任务三:学习吹奏河北民歌《童谣》和《对鲜花》。
4、任务四:用竖笛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四、小结:
同学们,在音乐之旅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就像今天的快乐农场,我们感受到了学习竖笛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等词语的意思。
2.品读朱丹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的语句,适当引用资料,体会他真挚的爱国情怀。
3.初步了解小说是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教学重点难点:在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中感受朱丹炽热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赵恺的小说《木笛》,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小说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朱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木笛》,走近朱丹。
二、品读考试,
1、《木笛》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
2、这是一场怎样的考试,快速浏览课文第1-6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意思,学习抓关键字义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在这么重要的考试中,朱丹却选择了放弃,大师能接受吗?为什么?你体会到大师怎样的心情?
4、朱丹为什么放弃考试,他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补充材料,理解背景。
理解朱丹不愿吹奏欢乐曲目的原因,感受朱丹炽热的民族情怀和爱国热情。
指导朗读,读中体会朱丹的情感。
教学目标:
《木笛》优秀教学设计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考试,后来又为什么被破格录取。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教导学生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历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电教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个叫朱丹的木笛手到乐团去参加最后一轮考试,这是经过几轮激烈的竞争之后的终试。但是在考场上,朱丹却放弃了考试。而当晚又被破格录取,(板书:终试放弃录取)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回到12月13日这一天,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吧!
二、新授:
1.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想想朱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默读课文,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朱丹的爱国之情的?请边读边划细细品味。
出示幻灯:“看过卡片……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
体会出在这个悲伤的日子里抽到这个题目而难过;他知道拒绝后意味着失去这宝贵的机会,甚至永远与机会失之交臂;他可能会想到,在这不该忘却的日子里有人竟出这样的题,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3.指导朗读
4.就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这是为什么?
(1)出示幻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窃窃私语起来。”
体会这一段的意思,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闷雷突然爆炸的情景。然后可以联系课文第一部分——机会来之不易。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说,教师适时引导,“也许有人认为爱国和比赛是两码事。
(3)多么难得的机会却被他却放弃了,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
5.他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名士,但他的.做法却令我们肃然起敬,此时,我们再读他与大师的对话,
该怎样读呢?同桌互读——指名读
师:一边是自己的前途,一颗有良知的心,让朱丹选择了放弃。
6.还从哪能够看出朱丹强烈的爱国之情?
(1)(出幻灯“朱丹伫立雪中……天地间翩然回旋”)
(2)此时朱丹又在想些什么?(体会朱丹对自己的做法无怨无悔和对遇难同胞的深深缅怀。)
(3)同学们你们听,(放音乐)这是怎样的笛声啊,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对亡灵深切哀思。)
(4)这一天,朱丹内心很痛苦,他的装束表示出对亡灵的哀悼;一身黑色,衣衫上的梅花,也表示
了中国人的不屈不挠。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朱丹这样一位热血青年,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对环境的描写,使朱丹的形象深深扎根于我们心中。
7.故事的结尾让我们大家如释重负,朱丹被破格录取,如果你是那位主考官,你会对朱丹说什么?
写下来,同桌交流,推荐。
三、巩固:
师:其实在12月13日这个沉痛的日子里,还有很多人和朱丹一样怀着沉痛的心情。文中有没有提到?
1.出示幻灯:临近石碑……红宝石般的泪。
抓住三个“像……”四个“有”两个“他们”还有“流出红宝石般的泪”体会想象
2.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其他纪念活动。
3.教师幻灯片简单介绍,学生默读。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