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

日期:2021-09-18

这是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第1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已学文言知识和注释为文章断句并疏通文意。

  2.品析文中对月色的描绘,并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着重理解“闲人”含义。

  教学重点

  品析文中对月色的描绘,并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理解“闲人”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闲人”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文言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功底,本篇文章较为短小,语言简单,文言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可以让学生按照语义完整、停顿为文章加标点,借此来疏通文意。本班学生课堂发言积极,但语文素养一般,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回答问题时能找到关键点,但表述不是很清楚,需要老师提示和帮助总结。语文学习兴趣较高,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度较好。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 导入:

  当代作家梁衡在他的《秋月冬雪两轴画》里曾这样写到:“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我们已经在练习中遇到过,今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二、 明句读,晓文意。

  结合已有的文言知识和注释,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为学案上的文章加上标点符号。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 划段落,读美文。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说说每部分写了什么。

  四、 析美文、赏美景

  1、全班齐读课文,请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2、月光如何?文中如何描写?

  3、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读到的月夜景色?

  4、既然前两句已将月光的澄澈写得如此精妙传神,“盖竹柏影也”一句是否就多余了呢?

  5、“盖”字可否删掉呢?

  五、 感其人,悟奇情。

  1、赏空明之月的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用“我发现苏轼是一个 的人,因为 (从文中找到依据)。”的句式来回答。

  (适时引入背景):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审问和折磨,苏轼幸免于死,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2、“闲人”二字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3、引入作者其他诗文来帮助理解。

  贬官密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比好湖山”

  贬官黄州:“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无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 阅东坡,解气度。

  推荐阅读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

  七、 作业

  1、背诵全文。

  2、选一风景进行描绘,要求融情于景,让阅读文字的人能感受到你的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第2篇

教学设想:

文言文精练的特点决定了要多读,读得准,读得有韵味,进而熟读成诵。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朗读未免太单调乏味,如果每次朗读都带着不同的目的,会使朗读的水平不断地提高:第一次朗读为正音,把文章的字音读准确;第二次朗读,整合古文的现代意思,读懂,读明白;第三次朗读,依据语言的节奏,读出抑扬顿挫来;第四次朗读,依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读出感情色彩;第五次朗读,要整合,字正腔圆、感情饱满、韵味十足;最后把课文背诵下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你读过苏轼的哪些文章?知道苏轼的哪些事?

二、教师补充介绍苏轼

苏轼在诗、词、散文方面的成就均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峰,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为北宋名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歌新风;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为豪放派创始人。

三、学生朗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荇(xing)×(xing)√

横(heng)×(heng)√

四、学生对照注释自己串解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式,朗读课文整合文言文的现代意思

重点实词:欣然:高兴的样子为乐:作乐交横:纵横交错 闲人:无权、无政事处理,清闲的人

重点虚词:者:的人遂:于是亦:也相与:和……一起盖:原来也:表肯定语气何:哪但:只是耳:罢了

重点句式:“相与步于中庭”是倒装句,“于中庭”状语后置,翻译时语序调整为“于中庭步”;“盖竹柏影也”是判断句,翻译时“盖”的后面加“是”字;“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也是倒装句,“闲人如吾两人”定语后置,翻译时语序调整为“如吾两人闲人”。

五、给文言文语句划分节奏,铿锵悦耳地朗读课文,教师拿出两个典型的句子做示范,然后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己划分其他语句的节奏

示例:相与,步于中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明确:像“相/与”这样断开称为读破,因为“相与”单个不能表达实际意思,合在一起表达一个意思,分开不合古文语法要求;同样“闲/人”也不能断开,同样合在一起表达一个意思。

六、赏析文章内容、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联系本文写作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王安石变法,苏轼由于接触社会生活较少,他从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出发,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指责新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宋神宗二年,苏轼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因老臣和王安石的营救,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官职是个闲职,没有权力,没有公事处理。在贬谪的第四年,苏轼写了这篇文章。

2.设计问题,启发诱导学生讨论、分析文章的内容,欣赏文章的形式。

①苏轼为什么对月色有兴致?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明确:因为他闲,没事干,又因贬谪而郁闷,只好睡觉。看见月色,他觉得有事干了,能够赏月,可以寻乐了。

②为何去找张怀民而不找别人?

学生探讨后,教师小结明确:他走了一阵,不很乐,就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是贬谪中人,有着相同的境遇,是一个可以心灵相通能和他共乐的人。

③为什么就苏轼他俩有闲情逸致赏月景?其他人都在忙什么呢?

学生探索后,教师小结明确:他们俩是被贬谪的人,胸中苦闷,又任闲职,无事可做,欣赏自然美景以排解郁闷,表达了他们寄情自然超脱世俗的旷达情怀。其他人都在世俗漩涡中忙于追逐名利。

④文章怎样描写月景的?

学生感悟后,教师小结明确:在庭中散步的时候,看见满院清亮澄澈的水,水中还有纵横交错的各种水草,院子里怎么会有水草呢?抬头看见了竹柏和月亮,才醒悟过来,原来是月光照出的竹柏的影子,是错觉。错觉手法很新奇,不同于人们常写的月光如水。

3.朗读时从语调上体现作者郁闷――欣喜――闲静――感慨等感情色彩的变化。从写作背景中可知他政治上受到打击,心中很郁闷,所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月夜,解衣欲睡”一句读时语调低沉压抑;但他又很旷达,寄情自然,看见月色就欣喜起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语调庆幸、喜悦;一个人觉得不怎么乐,“念无与为乐者”语调怅然若失;想到了一个可以共乐的人,“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语调高兴,两人漫步庭中,排遣光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语调欣慰;两人欣赏着院中月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融进大自然,心境闲静,语调畅和;由月景想到自己的处境不由发出了深深地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语调低沉悲凉。

七、整合朗读

把分解的四项朗读任务融合为一体,形成朗读技巧。

八、让学生当堂把课文背诵出来

为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展开背诵比赛,最先背会的前三名赏以桂冠,给以冠军、亚军、季军的称号。

九、拓展

1.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情感作比较,使学生对苏轼的思想有个完整的认识:他很矛盾,既超脱世俗,又惧寒凉,同时又向往世俗,又恐世俗的排斥与打击。

2.你还知道哪些写月的诗句?

十、作业

做同步练习册,巩固融汇本堂所学。

(作者单位:于都二中)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第3篇

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3、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能力目标:

  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2、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2、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 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歌曲《水调歌头》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他的诗浪漫瑰丽,气势不凡;他的词境界高远,开启宋词豪放一派;他的书法大气淋漓,并列“宋四家”之一;他的绘画也自成一家,为后人所称道。在散文方面,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创作数量很大,而且以气势纵横,变化多姿,畅达明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断章取义。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他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三、欣赏影片,初步感知

  课文视频

  四、疏导字词

  遂至 ( ) 亦未寝 ( )

  藻荇 ( )竹柏( )

  五、指导朗诵(配乐)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与苏轼同游了承天寺,现在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来将原文翻译成现代文,自然分组,选出中心发言人。

  八、合作探究,品味文本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提示: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 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这月色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皎洁 空灵

  比喻

  3、你是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两层意思:

  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

  二、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九、拓展练习:

  1、收集有关写月的著名诗句及篇章,并作好摘录。

  2、试采用文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描绘月夜下你们认为最迷人的景色。

  十、板书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第4篇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意境。

  2、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3、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的写作特点。

  【资料链接】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问题导读】(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

  一、初读课文懂文意。

  1、音字互填:

  解衣( ) 寝( ) 藻( )荇( )

  2、解释加点字: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 )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 )起行。念( )无与乐者( ),遂( )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 )步( )于( )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 )交横( ),盖( )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

  二、再读课文明内容。

  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2、作者描写了怎样的夜景?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并赏析。

  三、细读课文悟主旨。

  3、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结合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心情)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感慨?表达了怎样的感慨?

  5、结合“文本助读”,说说你对文中“闲人”的理解: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通过学习此文,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8、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

  【我的问题】:

  【小组问题】: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