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如梦令教学过程

日期:2021-10-13

这是如梦令教学过程,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如梦令教学过程

如梦令教学过程第1篇

教学目标

1、走进词人,并借助课下注释,能准确理解词文内容。

2、品读赏析,体会词人心境与词文意境。

3、对比朗读诗词,初步感受宋词的内在韵律美。

2学情分析

《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作品,写得一波三折,展示的是一幕具有情趣的生活小剧:晚风雨交加,作者醉酒沉睡,一觉醒来,恰为侍女进屋卷帘。作者拥帘问,侍女却随口回答:海棠依旧;看着窗外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的红花,作者颇觉不快,连声责问:你可知道,枝繁叶茂的时候那红花却已经凋落了。作者睡醒之后即询问侍女,所问何事却一字未提,不满侍女的回答,却透露出作者惜花之情,含蓄深蕴。

七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能大致理解诗词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需由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可能会在品悟的词文意境的时候把握不准,而是对一个图象有个感知的认识,因此对于关键字词的解析非常的重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两个人物的不同心理。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通过分析比较两首诗词不同之处,感悟宋词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3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赏析,体会词人心境与词文意境。

难点:对比朗读诗词,初步感受宋词的内在韵律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词

学生情景剧导入《如梦令》,营造氛围

活动2【讲授】词文赏析

1、昨夜的环境如何?(雨疏风骤、天气恶劣)词人在做什么?(喝酒、浓睡)

2、尽管饮酒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海棠花开否)女主人公是不是亲自去看海棠花呢?(不是)那么她是问谁?(卷帘人),卷帘人是(侍女)

3、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的矛盾心理 )

4、“试问”的内容是什么?(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狂风骤雨,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

5、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却怎样答道?

(“海棠依旧”)。

6、海棠花还是那样,难道海棠花真的没有受到任何摧残吗?

(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

7、于是作者满怀痛心地责问卷帘人,是怎么责问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活动3【讲授】意境深究

1、分析:“应是”

“应是”当然不是肯定是或一定是,因为园子里的海棠究竟如何,作者知道不知道?(不知道),对,作者没有亲眼见到,所以“应是” 就是推测、估量的意思。

2、分析:“绿肥红瘦”

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拟人)。

3、讨论:词人为什么这么爱花?

爱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教师小结:雨疏风骤之后,剩下的只是“绿肥红瘦”,不复往日的鲜艳明媚,所谓春光易逝,红颜易老,不免令人可悲可叹!

活动4【活动】诗词对比

分析词中错落有致的词句布局,感受宋词朗读的韵律魅力。

听范读、学生齐读比较

昨夜雨疏风亦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余酒。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窗前卷帘人,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开依旧。 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不知风雨后, 知否,知否?

绿叶肥茂红花瘦。 应是绿肥红瘦。

活动5【作业】作业布置

必做:反复诵读这篇词,用现代汉语将《如梦令》扩写成200字的散文。

选作:1、收集宋词,朗读韵味,试比较诗与词之间的不同特点。

2、收集同一词牌名的宋词,比较阅读。

如梦令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如梦令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词

学生情景剧导入《如梦令》,营造氛围

如梦令教学过程第2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情景再现,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揣摩作者情感。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品读字词,想象词所展示的画面,领悟词的感情,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想象词所展示的画面,领悟词作描写的意境。

  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展开想象,绘出文字的画面,倾听文豪孤声音,品尝文字的味道,并初步学会对诗词的品读、吟诵。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在平时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同学们积累了大量的词,谁能起来背一首给大家听听?

  2、你能说出词有哪些特点吗?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1)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2)词讲究押韵,有时也有对偶,如: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3)词都有词牌,可以配乐歌唱,如:卜算子,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3、欣赏歌曲《月满西楼》。在宋代,有一位女词人,她的成就居婉约派之首,她就是李清照。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李清照的——《如梦令》(屏显整首词)(板书:如梦令)

  【设计意图:由背诵诗词导入,温故知新,并在对比中了解词的特点。再辅以优美的音乐,能使学生更快地入情入境。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感知,学会概括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词,看谁能很快地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指读后,问:你觉得读好这首词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指导朗读。

  要把一首词读好并不难,如果你能把握住词的节奏,读起来就更有韵味了。大多数情况下,一句诗词的中间一般有两处停顿,比如:常记/溪亭/日暮。

  3、生默读词句,结合注释说说词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读,达到熟读的目的。这样可以调动己有的阅读经验,让学生理解词的大意。】

  三、赏图析词,探究感悟

  (一)概括画面

  我们就随词人一起去郊游,请你再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学生反馈,老师总结后板书:

  (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一首词就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地欣赏这三幅画。

  (二)探究画面

  画面:溪亭日暮

  1、看到“溪亭日暮”,你脑海中浮出怎样的画面?

  引导想象后回答。

  指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你看到的画面中还有什么?你见到过这么美的景色吗?谁能描绘给大家听听?

  学生回答后趁势引导再读这两句,加深体会。

  3、(播放音乐)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想象这幅优美的画面:

  黄昏时分,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了远山、近水,亭子、树木,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和幽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4、面对如此美丽的画面,请你从这两句中选一个字概括词人此时的心情。你打算选哪个字?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预设1:“醉”。既是酒醉,也是陶醉。体现心情愉快。

  预设2:“记”。因为愉快,所以常记。

  5、紧抓“醉” 李清照仅仅沉醉于酒吗?还有什么也醉人呢?(美丽的景色、快乐美好的心情)

  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醉意再读这句词。(指读,评价。)

  让我们一起来品味那份浓浓的醉意吧!(齐读)

  6、继续交流。相机引入其他的古诗句(《暮江吟》)。

  画面:藕花深处

  过渡:因为词人“沉醉不知归路”,所以——(引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引导概括:如果让你选一个字概括这幅画面,你会选哪个字?能说出为什么吗?

  预设1:“误”。因为喝醉了,被景色陶了,加上天晚,所以迷路,侧面写出心情愉快。

  预设2:“兴”,兴致。兴尽:兴致得到满足,兴犹未尽的意思。

  2、引导想象:你认为他们可能会尽兴地做哪些事情呢?

  3、指导朗读:此时词人心情怎样?读出愉快、恋恋不舍的心情。

  4、想象“藕花深处”的美景:

  a.就在词人“兴尽晚回舟”时,却误入“藕花深处”。这是一片怎样的美景?谁给大家描绘一下?

  b.你能用诗句来描绘吗?(如《小池》、《江南》、《荷花》、《王冕学画》、《虹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荷花的名句。)

  5、黄昏时分误入藕花深处,满池的荷花朦朦胧胧,清香四溢。红花绿叶,色彩缤纷,幽静神秘,多美呀!引导学生美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再次感受画面的意境。

  画面:一滩鸥鹭

  过渡:当“我”从沉醉中醒来,猛然间发现迷路了,于是——(引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你能用学习刚才两幅画面的方法自学这幅画面吗?

  学生自学后反馈。

  1、引导概括:如果让你选一个字概括这两句,会用哪个字?为什么?

  预设1: “争” 1、心情急切;2、不知怎么办。

  预设2:“惊” 1、鸥鹭惊飞;2、惊喜之情。

  2、读读这一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我听到了鸥鹭的声音。我听到了划浆的声音。我听到了诗人的笑声。我听到了争吵的声音。)

  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鸥鹭飞起来了。场面多壮观啊!)

  3、指导朗读:你们听(音乐起,老师讲解)。那是大自然的奇观啊,是一瞬间的奇观。这真是美丽的意外啊。(齐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教学过程第3篇

教学目标:

李清照《如梦令》优秀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背诵。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词”的知识,了解李清照。

  教学过程:

  一,揭课题(课件)

  1,听歌曲《月满西楼》,歌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的《一剪梅》。交流李清照的资料(课件)

  2,回忆白居易的《忆江南》。

  3,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学生自主谈,相机引入“长短句”、词牌名。简介词牌名。

  二,读词句

  1,学生自主朗读。

  2,听配乐朗读(课件)。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相机强调要点。)

  4,教师小结:这首词描绘了词人与朋友一起郊游的愉快经历。

  三,品词境

  细读课文,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捕捉看到的画面。

  画面一:溪亭日暮 (课件)

  师:黄昏时分,晚霞染红了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这橘红色的余辉之中,水面上红光闪烁,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绘的美妙景象,大自然多么美啊!难怪李清照会沉醉了。我们就把这种美通过诵读表现出来吧。

  画面二:藕花深处(课件)

  大家还记得学过的描写荷花的诗句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江南可采莲……

  师:女词人仅仅是因为喝高了才误入荷花深处吗?这么美的花儿,也令人沉醉啊!

  画面三:一滩鸥鹭(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争渡”, 比较叠句,感受热闹有趣的场面——

  她们笑啊,叫啊,那么兴奋,那么喧哗,把已经栖息的一群鸥鹭都惊飞起来,扑棱棱,飞向霞光,多么壮观的景象,大家平时能看见吗?谁来读一读这两句?

  这个“惊”字,既指出了鸥鹭受到的惊吓,也向我们传递了游人们的惊喜,写得多么精妙!大家一起把最后两句读一遍。

  四,新拓展

  1,欣赏另一首《如梦令》,李清照只留下两首《如梦令》。(课件)

  2,比较两首词:字数、句式、“醉”相同,表达的具体内容、感情不同。

  五,再巩固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这首词扩写成一个故事。

  板书设计:

  如梦令

  沉醉——————兴尽——————争渡

  溪亭日暮—(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教学过程第4篇

设计理念:

  1.词中有画的想像必须充分依托文本,在咬文嚼字中想像词境。

  2.绘出文字的'画面--倾听文字的声音--品尝文字的味道--提升文字的内涵。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诵,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2. 有感情地吟诵词。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以“沉醉”为切入点,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时间:四十分钟

  一. 话题引入,初读全词

  1.导入揭题。

  2. 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指读,指导读词要求

  4.同学们,请你根据词语解释,先想一想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然后再自己说一说。

  5.轻读,体会一下词中传递出词人和朋友们怎样的心情?

  6.你是从词中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二.美读全词,想象画面

  1.反复读几遍词,圈圈划划,想想词人和朋友们因何而“沉醉”?

  2.交流,感悟“沉醉”(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

  (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不知归路——为什么会“不知归路”?只有她一个人喝醉吗?真的是快乐的酒醉啊,读—

  溪亭日暮——词人和朋友们看到了怎样落日的美景,会说些什么?美美地醉一回!读—

  (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晚回舟——什么“游兴”满足了?怎么读?

  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到了荷塘深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读—

  (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为什么要争?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读——

  惊起一滩鸥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咱们也和词人快乐地争渡,读——

  (4)再读,感悟词人不仅“沉醉”于酒,“沉醉”于“景”,还“沉醉”于“情”。

  三.对照比读,延伸课外

  对照比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感悟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

  四.布置作业,阅读拓展

  练笔:尝试着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生动有趣的故事,突出“沉醉”。

  如梦令

  酒

  沉醉 景 快乐

  情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