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简短

日期:2021-11-20

这是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简短,是优秀的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简短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简短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朗读,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利用范读及例句比较等方式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通过范写、临摹写“块、常”等7个生字。

  2、朗读课文,图文对照,读懂前四个自然段中相同相异的部分,利用表格,提取整合导致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主要信息,进行简单推断,并通过此过程理解“掰、扛”等动词的意思。

  3、仿照课文形式,说说小猴子如果第二次下山会怎样,并适当运用所学动词。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语境中识字写字。

  三、教学难点:

  从反复的结构中,能推断出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1、爬杆上树是高手,爱吃香蕉和桃子,家里没有山上有。

  (1)板书课题,读准课题。

  (2)舌前舌后音要读标准,认识猴子的猴,侯爵的候,时候的候。反犬旁还有哪些字?猪·狗·猫等,和动物有关。

  (二)朗读课文,识字。

  (1)范读课文,请认真听准每个音。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生字。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不多字,不少字,不错字。

  (3)出示字卡,粘贴到白板上。

  ①带拼音读三遍。

  ②去掉拼音读三遍。

  第一句中的“空”是《要下雨了》一课中的,读knɡ,猜一猜,第二句中的“空”是什么读音?

  ①玉米结(jiē)得又大又多。

  ②小猴子下山来,最后的结(jié)果是空手而归。

  这两句话中的“结”读音不同,想想课文中的`“结”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这样的句子吗?

  (4)仔细看课后第3题的插图,先读准字音,再做一做动作。

  (5)认读其他生字,组词巩固。男女生读词,开火车读词。

  (三)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桌带动作朗读课文,了解动词意思,体会小猴子的情感变化。

  2、图文结合,朗读汇报,再结合课后第3题的插图,说说这些动作都与身体的哪个部位有关,哪个动作是这几次中都有的。

  3、结合课文最后一幅插图,比较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为什么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4、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

  (四)情境创设,信息整合,简单推断。

  小猴子知错就改,以后会怎么样呢?

  (五)生字书写。

  重点指导“空”字和“常”字的中心对称。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情境延伸:第二天,小猴子又下山了,他会做什么,想些什么?画一画,写一写,如果能用上几个刚刚学过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就更好了。

  五、教后反思。

  1、通过朗读,识字释词示意。

  学习朗读是通过朗读可以识字学词,可以理解内容,也可以学习语用。所以,本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朗读的学习来完成。学生初读,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范读,不但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初步感知内容及反复的结构。通过朗读理解内容,体会结构特点。达到正确流利朗读的程度。加上表情和动作,使学生自主完成对人物心情的体会、对动词意思的理解。正是通过多次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多次感受相似的做法和相似的心情。也正是在多次朗读的过程中,生字多次“复现”,建立了音、形、义三者的联系。多音字的学习,在语境中据意辨音,使得朗读的学习和字词学习、阅读理解有机结合。

  2、调整视角,使推断有迹可循。

  呼应单元语文要素,本课要整合信息,作简单推断。在小猴子下山空手而归的结果已然明确的前提下,推断就要由果溯因。所以,将课后第2题调整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他会想到些什么?

  3、借助插图,情境延伸,思维和语言相互促进。

  语言的学习、思维的发展都要在语言实践中进行,而且要注意学用结合。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和说图的能力,课文的每幅插图又情趣盎然,因此课始就让学生看图按“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怎么样”的句式,大体说一说图的内容;结合单元课文,试着再运用“要是……就……”的句式,建立结果和行为之间的联系;表格中重点词语、动作词语的选择填空;情境延伸出小猴子第二天又下山了,他会怎样做,怎样想。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使学练结合,语言和思维相互促进和提升。

  因为本课要承担“信息整合,简单推断”训练,所以,在朗读课文、内容理解上,教师引导得相对较多。实际教学时,面对不同的学情,可采用不同的策略,减少教的成分,增加学的分量,使教学更有效。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简短第2篇

1.指导学生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 “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等词;积累“又 ~又~”形式的词语。

3.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结合插图,练习讲故事。

4.引导学生懂得做事要明确目标、有始有终的道理。

1.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练习朗读、理解、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懂得做事要明确目标、有始有终的道理。

2课时

第1课时

1. (出示猴子图片)大家看,这是什么动物?(猴子、小猴子)

2.今天,我们一起去读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1.引导学生画出本课生字,并借助拼音拼读生字。

2.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又~又~”式的词语。

3.引导学生练读“又~又~”式的词语。

4.引导学生拓展运用。

(1)仿照课文,说一些“又~又~”式的词语。

(2)选一个“又~又~”式的词语进行说话训练。

1.出示生字“块、非、常、往、瓜、进、空”,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掌握生字特点。

3.重点指导书写“非、瓜、进”。教师范写,引导学生描红、仿写。 非:注意笔画顺序先写左竖与三横,再写右竖与三横。

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并进行讲评。

把要求会写的生字一个写5遍,并各组一个词。

第2课时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书: 路线)教师请几位同学来接读这个故事。(教师在学生接读过程中及时正音。)

3.(出示图片)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排一排吗?

4.根据课文内容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 )玉米地里,然后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到 一( )瓜地里,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1.引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 (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 (2)指名读,思考: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将“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看见( ),就( )”一句补写完整。

(3)指导朗读,练读第1自然段。

(4)齐读第1自然段。

2.引导学生学习第2~5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2幅图)引导学生将“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 ),看见( ),就( )”一句补写完整。

(3)引导学生依照学习第1、2自然段的方式,口头说说第3、4自然段的内容。

(4)(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只好空着手”体现了小猴子的什么?(无奈)小猴子最后为什么 “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1. 学了本课,你觉得小猴子是一个怎样的动物?

(小猴子是一个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的动物。)

2.过了几天,小猴子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

1.将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2.和家长交流小猴子的做法。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并采用朗读、填空、自由发言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简短第3篇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简短第4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读为主线学习并积累 “又( )又( )” 形式的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学会看图根据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积累 “又( )又( )” 形式的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1、 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2、 学会看图根据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你看门禁

一、导入

大家喜欢猜谜语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吧?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 ——(打一动物)(猴子)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呢?没错,就是小猴子,一起来叫叫它吧。(猴子轻声读好),板书“小猴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叫——《小猴子下山》,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过了本课的生字宝宝,一起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去掉拼音后你还认得它吗?(开火车认读)

三、自读课文,说明要求。

• 1、今天我们跟小猴子一起下山,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看看小猴子下山之后都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像老师这样读读课文吗?

• 2、第一遍大声读,标出自然段,遇到难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第二遍,读给你的同桌听。边读边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用“——”划出来,小猴子看见了什么,用“~~”划出来。

四、学习课文。

1、课文的主角就是猴子,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再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呢?再次读一读课文,回答问题。

2、指名回答问题

玉米地 → 一棵桃树底下 → 一片瓜地 → 跑进树林里

3、四段分四个组读课文

4、小组合作讨论:这些东西都长得怎么样呢?从哪些词语里面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确实是好东西?找出词语。

反馈: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5、又( )又( )训练。

(1)、这些东西用这些词语一读就知道是好东西,不信来读读看: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兔子也可以用又( )又( )来说。【其他东西还可以用又( )又( )怎么说?】

6、理解区分“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看到这么多好东西,小猴子心情怎么样?那他就看一看?小猴子是怎么做的?

首先,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长得又大又多,是怎么做的?

(掰 扛)这些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接下来看到的东西又是怎么做的呢,和同桌相互商量用圆圈圈出来。

【反馈】

桃子:摘 捧 扔

西瓜:摘 抱 扔

兔子:追

这些动词可以换过来说吗?为什么?说说理由

四、复述课文

这就是我们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我们看着投影就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个故事吧。(师生共同复述课文)

同学们学得可真快,故事讲得又生动又有趣,

五、课外延伸

有时候,我们小朋友就像小猴子一样,总是有了这个就丢了那个,做一件事情不喜欢了,就放弃了,这样子,我们就会像小猴子一样,什么也得不到,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有始有终。

但是,第二天,太阳照样会升起来,小猴子又下山来了,第二天,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小朋友下课以后可以讨论讨论。

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 又大又多 桃子 又大又红

西瓜 又大又圆 兔子 蹦蹦跳跳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