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目标

日期:2021-12-19

这是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目标,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目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目标第 1 篇

  由于有了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究,想到了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与底分别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底相等。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同位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推导过程。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这是这节课的.优点,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主人,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索交流。

  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1、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练习总结的不够,使学生巩固的不够。

  2、学生在与同位交流时,还算积极,但是在汇报交流时,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看法,导致老师说得多,学生领会的不够。我觉得我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想办法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可能是对学生了解不够造成的。

  3、可能受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影响,部分学生也沿着三角形的高剪开,再拼起来,一般的的三角形拼成了不规则的四边形,只有等腰三角形剪开后才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手忙脚乱,心里明白怎样给学生解释,但是力不从心,可能是心理素质的原因,害怕听课的老师笑话。

  总之,我觉这节课很不成功,有许多地方值得继续研究,向用经验的老师请教,以这次讲课为教训,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目标第 2 篇

《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类推能力,渗透转化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于是,我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课时,上课的前一天我布置了预学作业:1.剪一剪,每人剪一对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一个同学剪一对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一个同学剪一对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一个同学剪一对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三个同学每人剪一对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2.拼一拼,将剪好的两个三角形拼一拼,能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4.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怎样表示?

课的开始,我先检查学生的预学情况,提问:谁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生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于是带着疑问,学生走进了课堂。

课堂中,我开展了学生动手活动,活动一:我让学生分别展示课前剪拼的图形,每个同学都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同学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也有同学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通过学生展示,不难发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也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而且,其中的一个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是等底等高的,因此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s=ah÷2。

接着我进行第二个活动:我让同学们交换自己手上其中的一个三角形,看看,交换后的两个三角形能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很快发现,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原因很简单,两个形状不同三角形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就是说,必须是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最后我进行第三活动:我让同学们把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作比较,一个同学拿出自己的一个三角形和另一个同学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作比较,看看你的三角形面积是不是他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学生很快做出正确判断,不是。那这是为什么?我让学生共同探讨,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就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我的三角形和他那个平行四边形不是等底等高的,所以我的三角形的面积不是他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于是,同学们得出结论:等底等高(或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强调:等底等高。

这节课下来,我觉得我教的很轻松,学生学的很愉快。回顾整个堂课,我发觉学生真正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真正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学生从课前预学到参与课堂活动,他们经历了对新知识的发现,对问题的思考,对结论的概括。同时,教师精心指导,生生交流,展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课堂中适时点拨,梳理学生预学中的的盲点。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课堂效果良好。由此可见,学生课前预学至关重要,课前预学为落实学生成为课堂的的主人提供了保障。学生课前预学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学生参与课前预学不但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好奇心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一步思考、探究、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带着疑惑走进课堂。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目标第 3 篇

  《三角形的面积》是在教学了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进行的新的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转化的思想能够找出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难点是理解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同时,突破重点的过程也是本节课的一个新的难点。尤其是对于那部分学困生来说,通过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在抽象出此时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等的这一重要环节上,肯定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环节来辅助本节课突破重难点::

  1、学生掌握了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提问导入:“三角形的面积跟什么图形有关系,可以让我们想办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学生有过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经验,因此今天我在抛出问题之后,只是稍作考虑就想到了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计算。学生们通过讨论活动,得出方法,很高兴,同时也找到了解决今后类似问题的思考方向。

  2、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本节课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我准备了三组完全相同的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在想到能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看着老师给出示的几组图形,然后把它们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不能得出我们想要的图形来。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发现:那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平成一个长方形,这样,我们只要先计算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然后除以2 就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了。学生的思路顿时打开,畅所欲言中巩固对三角形面积的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然后进一步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底乘高代换了,就得到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本节课的重点就算是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完成了。

  3、练习时,设计的梯度是由易到难,主要是先让学生学会熟练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面积来,然后再给出已知面积求高或底的题目,这样的升华是让不同的 学生在不同层次上有个全面的提升,从而实现“共同富裕”!本节课的练习设计是经过仔细挑选的,因此比较有代表性,更能检测出本节课学生理解的程度。

  然而,在课堂上,学生喊得是轰轰烈烈,练习完成的也很不错,几乎全班同学在结束的时候都已经熟记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知道是怎么来的了。但是,却忽略了很重要的环节:课上没有强调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抛出一个问题全班同学都认为是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面积的2倍。因为我们三角形的面积是有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出来的,所以学生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我在讲解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的时候没给学生讲透彻,这两个图形必须是等底等高的情况下,才有2倍的关系,否则是无法比较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图形:一个大大的三角形和一个小小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然后来判断他们的面积大小是不是老师给出的那个结论中的话,学生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二者的关系必须建立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才能成立。这也正是因为我在新授环节中没能给学生讲清楚,因此才在快下课的时候用了近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重新“灌输”!哎,看来教学这个东西,在课前必须是实实际际、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才行啊!

  教学总是在教然后知学的困惑,如果在教之前就能够把学中遇到的问题都扫清的话,相信每节课都会是精品课,无可挑剔!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目标第 4 篇

  昨天,布置学生预习“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并让他们完成书上试一试两道求三角形面积的题目。

  今天,尝试了预习后的数学课的上法。

  “你们都预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谁来说一说三角形面积怎么算?”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地问了。

  知道的学生不多。可能出现的原因有:一是学生没有把预习当成作业;二是学生不知道怎么预习,没完成;三是学生预习时记住了,隔了一夜忘了……原因不同,该如何了解真正的情况,再进行完善?

  我抽了上等生来进行回答,目的是想在课始就给学生一个正迁移。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我让孩子们读了一遍,追问:“怎么得到这个公式的?”

  孩子们愣了一下,马上有几个学生举手。

  我没有马上抽学生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如果直接抽学生回答,那些已经忘得差不多或根本没预习过的同学可能会更听不明白,或者他们的`学习准备还没到位。经过同桌互说,他们已经有的经验能产生“共鸣”。

  “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

  “谁听明白了?”我又追问。

  我相信很多学生还是没听明白,拿出自制的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演示了一遍。边演示边明白如下几个问题:

  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二.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与三角形的底与高有何关系?(这两个问题好像有点乱,怎样组织一个问题来引领?就提“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学生能一点一点的说出来吗?我觉得这里需要明白这几层意思,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原来三角形面积的两倍,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来三角形的底,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高,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用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除以2。自己说说都感觉有些糊涂,学生能清楚吗?)

  有两位学生纠结于是不是所有三角形都可以,我用一个大三角尺与学具一比较,好在对比强烈,学生能看明白。

  “老师,不拼可以吗?”

  “可以,把三角形割补成平行四边形”。前者应该是没预习或没有把书上的推导图看明白的学生。后者一定是看明白了。

  我利用画在黑板上的三角形,先介绍找出高,边的中点,连接这两个中点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再拿出课前折的上半个三角形,一旋转,就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了。很直观形象,比课件好用多了。这里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一些“潜规则”,比如,怎么把那两个中点一连,高也就是一半了?旋转之后,怎样让学生感觉到这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虽然不用证明,但数学应该是严格的吧。)

  练习的设计,大致按照书上的一二三进行。第一题是给出底和高,求面积的表格练习。做的时候再次强调了怎么填表格,什么时候要写单位,什么时候不写。第二题是计算发现题。引导学生得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对于高标在外面的方式有些学生不理解。在学习高的那一课应该强化一下钝角三角形的高。这一题还进行了改编,让学生再画一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第三题是量底和高,算面积。

  明天学习“梯形的面积”了,如果还是按照这个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我可以在哪些方面深入一点?(今天上课的感觉很好,为什么写出来这么没意思?)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