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3-22

这是李清照词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一等奖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揣摩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体味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3、理解并积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的不同“愁”情。

  难点:理解并积累词中的常见意象,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教法设想】 鉴赏、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阅读,将知识系统化;通过“知人论世”的分析,将理解深入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她是一个独创一格的女人,她既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豪气,也有“一种想思,两处闲愁”的万种柔情,她就是被人称为“乱世中的美神”的“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两首词,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二、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简介作者(学生读课文题注)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词人。词集有《漱玉词》。

  2、我们在初中阶段曾经学过她的什么作品?(复习)(读或背)

  《如梦令》和《武陵春》。

  3、介绍李清照人生遭遇和前后不同风格

  上面这两首词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一首相对轻松、活泼,一首相对愁绪满怀,比较沉重。)这是为什么?

  这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有密切关系。出生于官宦人家的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过着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结婚后与嫁给赵明诚,与丈夫情投意合,相亲相爱,但也开始有丈夫在外做官、自己独守空家的孤独和寂寞;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流落江南,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病故,她后来受过骗,坐过牢,没有子嗣,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晚景凄凉。

  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两期。

  南渡前: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

  三、学习新课,感受经典。

  (一)学习《醉花阴》

  1、初读感知。

  女生读。听朗读录音。齐读。

  2、品读词味。

  ⑴品味情感:愁(开篇一愁字,笼罩全篇)

  ⑵品味词句:

  李清照是如何表达她的闺中之愁的?用了哪些富有内涵的词语?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紧紧扣住一个“愁”字分析。

  引导学生重点把握要点词:永、又、凉、瘦。

  ⑶品味意象:李清照是如何表达她的`闺中之愁的?选用了哪些富有内涵的意象?

  重点意象:薄雾、浓云、东篱、酒、西风、黄花

  (二)学习《声声慢》

  1、初读感知。

  女生读。师范读。齐读。

  3、品读词味。

  ⑴品味情感: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⑵品味词句:

  词中选用了哪些典型词语来表现人物,表达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以及连用7个叠词的表达效果。

  讨论明确:叠词运用的表达效果:一是直接抒情,极有层次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为全词渲染了一种的悲凉的氛围,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二是增强词的音韵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⑶品味意象。品味词中几个常见意象。

  引导学生把握要点意象:淡酒、过雁、梧桐、细雨。

  (三)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高考拟练:

  1、黄花是《醉花阴》和《声声慢》共同选用的意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词中的黄花有何异同。

  共同点:都以黄花自比,都有高洁之意,都写出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满腹愁绪。

  不同点:《醉花阴》中的黄花有“暗香”,可供欣赏,仍不失孤芳自赏的情调和诗酒自适的潇洒。

  《声声慢》中则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不“堪摘”。表现了词人晚年孤苦飘零的处境,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哀。

  2、同是写“愁”,《醉花阴》和《声声慢》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

  明确要点:《醉花阴》愁的是离别,是相思,是闺怨之愁;《声声慢》愁的是丧夫之痛、流离之苦、亡国之恨,既有个人愁,又有家国愁。

  三、课堂小结

  知人论世是诗词鉴赏的一种很实用的方法。

  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这两首词中,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晚年的“愁”则是在经历了亡国、流离、丧夫之后的“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浓愁。

  品读意象,是诗词鉴赏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通过意象品读,能准确把握作品的内容、情感和主题。要注意理解和积累常见意象的特定意义。

  四、布置作业

  1、熟背这两首词,并深入体会词的内容和情感。

  2、酒、风和黄昏也是《醉花阴》和《声声慢》共同选用的意象,它们在两首词也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请简要比较。

  3、任选两首词中你觉得写得最美或最有味的句子,写出你觉得比较精美的赏析文字。

  板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

  《声声慢》: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家国之愁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词人展转于杭州,越州(今绍兴),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但她一直关心国家大事,也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

  李清照擅长写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的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的深沉伤感,她的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严肃而深刻的描绘,于委婉细腻中一洗以往词作的妩媚不实的气氛,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词文赏析:

  1、“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疏”字应解为“疏狂”,侧重于“狂”字。

  2、结合杜甫《三绝句》诗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3、尽管饮酒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狂风骤雨,现在怎么样了。

  4、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5、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却道”有丰富的内涵,请同学们说说看。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

  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7、“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

  “绿” 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8、词人为什么这么惜花?

  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三、板书设计:

  雨疏风骤→借酒消愁→怕见落花→绿肥红瘦。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读懂34首易安词

2.体会词中的人与情

【达成目标】

一、 导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根,是中国人民的脉,最美是诗词。

今天走进《漱玉词》

1.同学们了解多少李清照的情况

2.老师简介李清照

“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明·杨慎《词品》

“易安居士,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shàn ,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宋·王灼《碧鸡漫志》

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宋·赵明诚 题31岁李清照画像

“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lí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qì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

——宋·李清照《词论》

到了晏元献(晏殊)、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这些人,都是学识渊博的人,填小词,就像拿瓢取大海里的水一样容易,但他们的作品只是不加整理的诗罢了,往往不协音律…

李清照明确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二、 快乐记诗词:

1. 斗百草

2. 飞花令

选出34首易安词的高频词,玩一波飞花令,加强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三、 美美细品悟:

1.默读:

读到一个怎样的李清照?读到一番怎样的世间情?

3. 分维度交流:

A动作表情: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B房间摆设: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来相召、香车宝马,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C悲凄病老: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栏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李易安情怀: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四、 写首小诗词:

1.分析《永遇乐 落日熔金》

2.写几句《潍州之春》

【反馈目标】

1. 交流自己写的小诗词

2. 对比豪放派辛弃疾的《永遇乐》,赏评诗词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吟诵词,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体会词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以“沉醉”为切入点,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体会李清照的词作特色。

  四、教学方法

  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再用比较的方法,提供另外一首李清照的词作,了解词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风格。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适当加以指导,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大家还记得《夏日绝句》吗?(齐背)

  2、说说你了解的李清照的相关情况。

  3、 出示幻灯,简介李清照

  补充:古代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却被称为“一代词宗”,词史地位好比诗中李白。我们今天要学的《如梦令》(板书齐读),就是她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写的。

  3、今天我们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

  4、同时呈现诗与词:轻轻地读,你发现词与诗在表现形式上哪儿不一样?

  5、简介词的特点

  词起与唐,盛于宋。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每一句的字数、节拍,包括演唱的旋律都是靠词牌来规定。这里的词牌就是(如梦令)。很多词没有题目,我们往往用第一句来当它的题目。所以这首词的题目也可以叫(常记溪亭日暮)数数它有几行?

  (6)再数数每一行有几个字(教师手势引导,学生读一行报一行数字665646)?所有的如梦令,都是这样的结构。

  引读,男生读《夏日绝句》;女生读《如梦令》,(节奏要特别有变化:平长仄短)。

  二、 初读全词,理解诗意

  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自由读,指名读读,齐读

  3、默读思考,圈画出不懂的词语,想一想词的大意。

  同桌交流

  4、 交流词语的意思。

  常记:经常想起。

  溪亭:小溪边的凉亭。

  日暮:太阳快要下山,时间不早了。

  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归路:回来的路。

  兴尽:兴致得到满足。

  5、 明确词语解释,先想一想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然后再自己说一说。 全词的大意:

  经常回忆起在溪边凉亭游玩饮宴的情景,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别不出来了。一直到兴致完了,天已经黑了,才掉转船头回去。结果却搞错了方向,船行到了藕花深处。

  奋力地划啊,奋力地划啊,把栖息在沙洲上的水鸟惊得全都飞起来了。

  6、朗读体会全词的意思。

  三、 美读全词,领悟意境

  1、请大家细细读几遍完成以下的问题。

  (1)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教学“藕”字)

  (2)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3)为什么会误入?

  (4)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

  2、其实整首诗就围绕着两个字来写,哪两个字?(板书:沉醉)

  3、词人因何而醉?(板书:美酒)

  词中强调喝酒的地点是(溪亭),所以要读重音。

  词中强调喝酒的`时间是(日暮),所以要读重音。

  词中强调喝酒后的状态是(沉醉),所以要读重音。

  师强调:读重音不是单纯的加重读音,而是用它把前后的词语意思都凝聚起来 (个人读,齐读)

  4、作者喝着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醉到哪种程度呢?

  5、让作者沉醉的仅仅是酒吗?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中告诉了你答案。 默读在词中找一找,想一想,批注一下

  (视觉上,余霞、荷叶、荷花、鸥鹭。关注色彩:绿、红、白、金黄 )

  (听觉上,你的耳边萦绕着(鸥鹭扑棱声、鸣叫声;水声,惊叫声、划桨声) (嗅觉上,深深地闻一闻,沁入心脾的荷花淡淡的清香)

  6、哪你说让作者沉醉的除了美酒还有什么?(板书:美景)

  作者喝着美酒,欣赏着美景,心底弥漫着一种什么情绪?(欢乐的,轻松的,愉悦的,美好的,沉醉的

  美酒加美景,给了她美好的心情,这种心情,让我们读着 ,看着,也跟着陶醉了。(板书:美好的心情)

  7、再读,感悟词人不仅“沉醉”于酒,“沉醉”于“景”,还“沉醉”于“情”。

  四、对比赏读读,延伸拓展

  对照比读两首《如梦令》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对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