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3-25

这是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一等奖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会背第二自然段。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的险,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上课前我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笔陡铁链发颤鲫鱼背白发苍苍手脚并用汲取勇气居然决心终于(齐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现在谁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抽生)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爬上峰顶的。

  2、理解爸爸对我和老爷爷说的话。

  三、感受天都峰之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

  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画出相应的词句。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圈画相关词句,体会峰之险。

  2、抽生反馈。(抓重点词句分层次指导朗读)

  (1)、指名读。(2)、强调加红线词语读。(3)、强调加点词语。

  【课件出示险要的天都峰图片】

  过度:看着就叫人发颤的天都峰,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真是一件难事啊!

  四、体会一老一小的对话,互相鼓励做决定。

  师:就在小女孩将要失掉爬山自信的时候,身后上来一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头发花白,从外貌来看,年龄比小女孩的爷爷年龄还要大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二)】

  朗读一老一小的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

  1、小组自由朗读对话。

  师:从两个“也”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一个“也”字强调了老爷爷对我这个小女孩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同时也有几分敬佩;

  (抽生读出老爷爷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情。)第二个“也”字强调了小女孩对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说怀疑还不如说是小女孩对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老爷爷表示羡慕和敬佩。(抽生读出小女孩对老爷爷的羡慕与敬佩之情。)(最后一句话是老爷爷说的,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2、抽生带着理解分角色朗读对话。

  过度:老爷爷看到这么小的女孩都敢挑战天都峰,他从心底里下定了爬山的决心,小女孩看到年龄这么大的老人都敢挑战天都峰,她也从心底里下定了爬山的决心。有了信心,还怕达不到目的吗?

  五、经历爬山经过,感受“我”登山的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三】

  齐读第六、七自然段,说说从红色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终于”等词体现出“我”爬山之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齐读、谈体会、带着体会读。

  六、理解爸爸的话。

  师:终于爬上了峰顶,老爷爷和小女孩互相道谢,他们并没有为对方做什么贡献,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请大家默读下面对话,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一老一小的对话】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感谢您!”看到这一老一小互相道谢,爸爸不由得赞叹到:

  【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这句话是爸爸对“我”和老爷爷的赞叹,他赞叹我和老爷爷都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这句话也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互相鼓励、战胜困难。(顺势板书:互相鼓励、战胜困难)

  七、学习表达方法,为日后写作打基础。

  师:课文题目是《爬天都峰》,作者为什么在写爬山的经过之前重点写天都峰的高和陡呢?(写天都峰的高和陡是为下文描写爬山的艰难和体现人物的品质做好了铺垫,在写法上这叫衬托。)

  八、作业

  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高老爷爷

  爬天都峰汲取力量

  陡我(小姑娘)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领略美景与趣事。

2.学习本文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并用的写法。

3.感受文章语言略带幽默与书卷气息的特点。

教学过程:

1一、导入新课

(课前朗读古诗词)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在旅行中去认识未知的这个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绚烂。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爬山,我们可以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绮丽。登顶,可以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今天,我们随着马克吐温的脚步,去勃朗峰来一次绮丽之旅。

2二、预习反馈

1

1、说一说,交流你所知道的作者和勃朗峰

(1)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有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种体裁。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具有幽默和讽刺的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激烈。

(2)勃郎峰

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 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冰川发育,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顺坡下滑,西北坡法国一侧有著名的梅德冰川,东南坡意大利一侧有米阿杰和布伦瓦等大冰川。建有科学研究实验站。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的旅游中心。

2

2、写一写,你所掌握的字音

字词注音,抽生到黑板上完成。

翌日(yì) 辚辚(lín) 巉峻(chán)拾级(shè) 霓裳(ní) 隧道(suì)

俯瞰(kàn) 穹顶(qióng) 皑皑(ái)缭绕(liáo) 沟壑(hè) 打嗝(gé)纷至沓来(tà)

3

3、考一考,词语正确的一项

3三、交流展示

1

1、跳读课文,理清思路。

过渡语:可怜可悯,教师引导为什么说乘客可怜可悯呢?物有所值的旅行是什么样的呢?请跳读课文,找一找这一路写了哪些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又在这一路遇到了什么人和事?梳理课文之后,用一个词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预设(奇), 沿途奇美,主峰奇伟,山峰奇险,云朵奇幻;车夫“奇人”经历“奇遇”

2

2、品读语言

(1)这一路奇丽的风景,经历的奇人奇事,都被我们的作者写进了精彩的文字里。下面请同学们划出文中你觉得最精彩的句子,品读分析说说你的阅读感受。(分组合作,一大组风景,二大组人物)

【交流点拨】①取道黑首欣赏瀑布,“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一连串四字词语,语言整齐,极富文学意味;②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时,用了“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四字词语连用,词藻华丽且用词准确,令人耳目一新。③“车王”赶马车“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只当是种乐趣吧……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等句子,无不暗含着诙谐与幽默,读来饶有兴味,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

(2)揣摩文中“车王”和“勃郎队长”的说话语气,用自己的方式读出来,抓描写,品性格和生活态度。

4四、质疑辅正

为什么用了一整段文字描写肥皂泡?

【交流点拨】眼前的绚丽色彩,正像人们透过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样精彩,色彩斑斓,但却转瞬即逝,它们又在无穷地变幻着,不能长久,不能永恒,作者感悟到历史变迁,人世沧桑,个人在时光的长河中非常渺小。

5五、拓展延伸

1、国学经典诵读,谈启示

2.小练笔,说感悟

你一定也登临过很多山,也一定遇到过人生中的一座座“山”,也曾生发出无数的感慨吧!请打开记忆的匣子,选择你所遇到的“山”,把你登山的感悟写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哪篇课文,知道吗?(生回答)上《登勃朗峰》。哪位同学来板书一下?【让学生上去板书课题】(1)

  (注意:要有“19”,后面要加“*”)问:为什么要在“19”后加“*”,有道理吗?

  这在语文书的“目录”里有明示,《目录》第二页第19课中有“*”标志,第三页的“注”中说明本文是“自读课文”。

  本文的文体是什么?

  语文书第95页,第五单元“单元提示”,说得清楚明白。这是一篇游记,学习游记,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的语句。

  这篇课文编排有哪些特点?

  语文书第104—107页,编者向我们展示的内容有:旁批、注释、阅读提示、读读写写。

  其中“阅读提示”给了我们很多信息,例如“写作思路”、“笔法说明”、“别样的幽默”、“译笔简练”等等,我们要予以关注。

  昨天下午,通过刘恩樵老师,我收到了兵希中学初二(1)班学生提的问题。在此,非常感谢刘恩樵老师!也很感谢初二(1)班的同学们!你们非常厉害,提的问题非常有水准,既有关于结构的,也有关于内容、笔法、主旨的,甚至还有关于标点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二、教学步骤

  【活动一:圈游踪】

  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请标出作者经过的地点。

  详细点的游览路线是:坐火车去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徒步出发→取道黑首,抵达高地→过V字形山口→拾级而上→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沿河谷前往夏蒙尼→到达沙蒙尼旅馆。

  精简点的游览路线则是:(先去马蒂尼——再取道(取道的释义:1.选取经由的道路2.开避道路)黑首——再登临勃朗峰——再抵达阿冉提——最后到达沙蒙尼旅馆。)这些游踪清楚地告诉读者上山下山的经过。【让学生上去板书游踪】(2)

  【活动二:找词语】

  从课文的每一段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概括本段内容的四字词语,并说明你找这个词语的原因?(把班级学生分为两个大组:第一大组找第1—6段的词语,第二大组找7—11段的词语,如有需要,可同桌探讨。)【让学生上去板书词语】(3)

  学生分别找出络绎不绝、美不胜收、独踞苍穹、奇形怪状、瞬息万变、无穷变幻、美餐一顿把握十足、名副其实、非他莫属、信守诺言等10个词语。

  小结:从文后的“阅读提示”可知,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上山——下山”。上山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美(景奇美),下山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奇(人奇人事奇事)。如果全文只用一个字来统摄,就是:奇。所以,与其说作者登山愉悦的是眼;不如说作者登山走的是心,愉悦的是灵魂。

  【活动三:写旁批】

  书上的旁批共有六个,分两类:问题类、点评类。大家自己先读一遍,领会其妙处;然后再尝试写一两个旁批,书上已有旁批的段落也可再写,可以向编者挑战。(把班级学生分为两个大组:第二大组找第1—6段写景部分,第一大组找7—11段写人部分,如有需要,可同桌探讨。)【注:如果是问题类旁批,还要试着给出答案。】

  第1段:物有所值者,可能適得其反。【挑战编者】

  第2段:俯视、环视皆是秀色;视觉、听觉各有不同。

  第3段: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挑战编者】

  第4段:天生一个勃朗峰,奇形怪状在尖岩。

  第5段:(点评类:我见江山多妩媚,料江山见我应如是)或者(问题类:妩媚者?抑或妖媚者?)【挑战编者】

  第6段:伟哉!自然界的造物主。

  第7段:(点评类:人生得意须尽欢,快哉!)或者(问题类:车夫明知等会要驾车带人,为什么还要纵饮?)

  第8段:车夫让我们不要浮躁,我们有浮躁吗?

  第9段:(点评类:为什么这个车夫够狂?)或者(问题类:这个车夫真够狂!)【挑战编者】 【这个问题就来自我们兵希中学】

  第10段:打的不是嗝,是热情,是幽默。

  第11段:为什么说这是老天有意安排的?【挑战编者】【这个问题也就来自我们兵希中学】

  有人说,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本文前半部分写景,描写了登勃朗峰的所见所感,语言流畅而洒脱,华美而准确,形象性强而颇有新意,用的是散文笔法。后半部分记事,描写途中遇到的奇人奇事,语言富有生活情趣,幽默又风趣,用的是小说笔法。

  这两种风格看似不搭,但细读文章,就会发现这两部分无论从文字内容方面还是文章意脉方面,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

  从内容看,第7段前面两句概述我们徒步登山的时间之久、速度之快,正好回应了第1段中所写的“我们”轻松悠闲和骑骡乘车者的“可怜可悯”,将文章的两个部分绾结起来。

  从文章意脉来看,全文其实都扣着“奇”来写:黑首道上风景“奇美”,勃朗峰主峰“奇伟”,旁边的群峰“奇险”,峰巅云朵“奇幻”,赶车的车夫是“奇人”,乘车的经历堪称“奇遇”,文章的两个部分可以说是意脉相通,连为一体的。

  【活动四:贵质疑】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陈献章

  1.本文标题为《登勃朗峰》(有的译本题目是《车夫之王》),你觉得哪个题目更好?如果你觉得都不好,请你重新拟一个题目。

  《登勃朗峰》好,登勃朗峰是游记的核心组成部分,写登勃朗峰前的景色是为写登勃朗峰的美景蓄势,意在告诉读者,不仅勃朗峰的景色美,途中的景色也非常优美。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花了大量篇幅写车夫,这样安排有的好处是:能够丰富文章的意蕴,使读者不仅领略勃朗峰的美景,而且零距离地感受这里的人美,起到丰富文章内容和深化中心的作用。

  《登勃朗峰》不好,因为真正写登勃朗峰的只有第3—6段,课文第1—2段是写从马蒂尼到黑首以及从黑首到峰下所见到的景色。第7—11段则是写车夫和他的朋友种种事情,有点跑题了。

  《车夫之王》好,写的幽默有趣,妙趣横生,更能体现马克·吐温的风格,让读者读起来也更有韵味。因为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奇人奇事亦可乐也。后半部分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可以烘托旅途的惊险,富有传奇色彩。这样写,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车夫之王》不好,这样显得太狭隘了,车夫之王的情节毕竟只是文中的一部分,这样太过突出车夫的轶事了,不能凸显游记的体例,因为本文毕竟是游记啊。

  两个题目都不好,因为都过于以偏概全,我们的题目是……

  2.游记大抵可以分为两类:自然相、社会相。前者以描写自然界的风景为主,后者除了描写自然风景外,还花较多笔墨表现社会风情。

  【推荐书目】

  马克·吐温《傻子出国记》/史蒂文森《夜宿松林》/梭罗《瓦尔登湖》/夏多布里昂《前往美洲》/赫士列特《论出游》余秋雨《文化苦旅》/梁衡《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

  三、布置作业

  1.课后读《傻子出国记》或者《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从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两篇,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2.本文和《一滴水经过丽江》同为游记,但阅读后的感受大不相同,请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