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金与南宋的对峙一等奖教案

日期:2022-05-27

这是金与南宋的对峙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金与南宋的对峙一等奖教案

金与南宋的对峙一等奖教案第 1 篇

一、 组织教学

  古代词人的创作是自然、真挚的情感的流露,因此,题材往往来自于生活的周围。自然界的万物便是他们的题材库。尤其是能寄托他们的思想性格的自然景物,更是他们常用来言志的题材。

二、鉴赏《卜算子?咏梅》

  1、学生一齐背《卜算子?咏梅》。

  2、学生介绍陆游,教师补充

  陆游(1125-1209),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最着名的大诗人,存诗九千余首 、爱国思想是他诗中的主旋律。他也是重要的词人。其词的风格为俊爽流利、沉郁雄放。

  3、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词的内容。

  【注】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旁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哪里还能再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

  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争妍斗艳,你任凭百紫千红去妒忌恨怨。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作尘埃,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

  上片写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境况。下片通过梅花来写自己的高尚节操。

  4、 你认为词篇中哪些是关键的词语?

  明确:寂寞、愁、风和雨、妒、辗作尘、香如故。

  5、概括词中所表现出的梅的品质。

  ⑴生长处所→“驿外断桥边”(无人护特,更无人欣赏)

  点明梅花所在的地点。"驿外"、"断桥"烘托环境的荒凉,与梅花的冰姿玉质是不相适应的。这样的环境可以使读者联想到作者一生被投闲置散和无所用世。接句"寂寞开无主",说明梅花被弃置在荒凉冷漠的环境里,既,所以免不了要产生"无主"的寂寞。这里,读者自然会联想到诗人被弃置林下而无所作为。"已是黄昏独自愁",象征诗人已进入暮年,他的抗金复国的政治主张无人理睬,孤独之感油然而生。"更着风和雨",象征着诗人由于爱国获罪并屡遭迫害。

  ⑵生长环境→"无意苦争春",

  说明诗人并非有意与投降派争官夺宠,而是因为自己怀有崇高的品质与远大的抱负,所以"一任群芳妒",即不怕投降派的妒恨与打击。

  以上主要用的是“拟人”的手法,诗人赋予梅花以人的感情色彩,如“寂寞”、“愁”。“无意”、“苦争”等等,这些抽象的感情活动,都不是无知的花木所能感受得到或能做到的,而是在梅花身上寄托着诗人强烈的感情和意志。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二句,又具有“拟物”的特征。诗人用梅花的特性来比喻个人品格的高尚、节操的坚贞和爱国之心的至死不变。

  6、《卜算子?咏梅》小结

  这是一首咏物词。表面看,这首词歌咏的是梅花,实际上,它是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和比拟手法,用梅花来表现词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

  作者以爱国获罪,在漫长的一生之中屡遭打击。但他矢志不移,始终坚持抗金报国的远大理想,表现出一种崇高民族气节。这首词就是诗人这一节操的形象化的反映。

三、鉴赏《扬州慢?淮左名都》

  1、学生背诵。

  2、简介作者。

  姜夔(约1155—约1221) 南宋文学家,精通音乐。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因屡试不第,一生未仕,乃往来鄂、赣、皖、苏、闽间,出入仕宦家,与诗人词客交游。死于杭州。诗初学黄庭坚,后改学晚唐,诗旨清新,饶有韵味,有《白人道人诗集》;词为婉约派,清妙秀远,追求高雅,有《白石道人歌曲》。

  3、简介背景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4、学生对照书下注释,了解词的内容。

  ⑴大家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情感上有种什么样的感觉?(指名或集体回答)

  明确:悲(悲凉、凄凉、凄冷等)

  ⑵你是从哪些地方(字、词、句)读出这种感受的?

  明确: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二十四桥……为谁生”等。

  ⑶刚才你所撷取的这些词语,诗人是从哪些感官来描写的呢?(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景(色)、声

  ⑷如果用词作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此时所见的扬州城,它应该是?(指名或集体回答)

  明确:空城(废池)

  ⑸诗人为何“解鞍少驻初程”?他心目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6)是什么原因使昔日繁华的扬州城变成了一座“空城”的呢?

  明确:“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四十年(1160)、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隆兴二年(1164)金兵屡次南侵之事。尤其是绍兴四十一年(1161)那一回。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在瓜洲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

  5、找一找《扬州慢?淮左名都》中所用的典故,说说它的来历和作用。

金与南宋的对峙一等奖教案第 2 篇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南宋的建立;王彦和“八字*”;宗泽;南宋初年金*的南下,黄天荡战役;岳飞、岳家*和郾城大捷;岳飞被害;1141年宋金和议;西州回鹘;黑汗王朝;大理及其与宋朝间的友好往来。

2.思想认识:

①抗金斗争是正义的事业。北方义*和岳飞的抗金斗争,符合广大*的利益,永远受到*的尊敬。

②西州回鹘、黑汗王朝和大理都是当时祖国境内少数民族建立的,是同宋并立的*。维吾尔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对我国西北和西南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3.能力培养

通过岳飞抗金等史实的讲述,培养正确评价史实(金宋战争)和历史人物(岳飞)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导入新课:出示《金、南宋对峙形势》和《西州回鹘和黑汗王朝》图,指图说明两宋时期,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宋并立的*,除辽、西夏、金、西辽外,还有回鹘族在西北地区建立的西州回鹘、黑汗王朝和白族在西南地区建立的大理。

一、南宋的建立

1.南宋的建立

1127年,赵构建南宋。(指图说明为什么称南宋?)

2.北方义*抗金斗争的作用

女真贵族到黄河流域后,对那里的居民进行野蛮的掠夺和统治,女真贵族和金*的暴行,激起黄河流域*的强烈反抗。他们纷纷组织义*,反抗金统治者的掠夺和*,义*的斗争牵制了金*的南下。

3.王彦领导的“八字*”

让学生看p87材料。

4.宗泽的抗金斗争

讲宗泽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岳飞抗金和宋金对峙

1.南宋初年金*南下和南宋主战派的抗金斗争

金兵多次南下追击宋高宗,宋高宗多次出逃,狼狈之极。(读宋高宗给金元帅粘罕的信)南宋的抗金是民心、*心所向,即使在统治者里,也有不少人是坚持抗金的,如宗泽、韩世忠、岳飞等,而岳飞是抗金将领中最杰出的一个。

2.岳家*和郾城大捷

①让学生讲述小学学过的岳飞的故事。(看岳飞像、岳飞手迹“还我河山”)

②讲岳家**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战斗力强,“撼山易,撼岳家*难!”

③郾城大捷(1140年)

金*大举攻宋,南宋分路抵抗,岳飞中路*在郾城大破金将兀术的主力骑兵。(讲述郾城大捷中岳家*大破金骑兵的战况)

郾城大捷后,抗金形势一片大好。

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会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向金求和。连下诏令岳飞等班师。解除岳飞等人兵权,并杀害岳飞。

岳飞坚持抗金,赢得广大*的尊敬。

宋高宗为什么要害岳飞?

宋高宗本人就是投降派的代表,既怕打败更怕打胜。败,被灭;胜,抗战派地位提高,被金俘虏的皇帝会回来。同时,不论胜败,*武装都会在战争中得到发展。他认为这些都威胁着自己的利益,因此,反对抗战,主张投降。

(看p90秦桧跪像,讲故事,对联,赞颂岳飞,抨击秦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感情。)

3.宋金和议

利用《宋金对峙形势图》。让学生记住宋金和议的时间(1141年)

双方的边界,金中都,南宋临安。金和南宋的分界线大散关、淮水。

宋金和议的三项内容:①划界②称臣③送岁*

实质:金和南宋暂时力量平衡的结果。

抨击南宋统治者:林升的《题西林壁》陆游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西州回鹘、黑汗王朝和大理

1.回鹘*建的两个*:西州回鹘、黑汗王朝。

2.白族人建的大理。

小结:辽宋夏金时期,我国西北、西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民族*?

作业:p94一、二、三题。

课后记:

第14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一)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五代十国时,吴越修筑钱塘*海塘。自五代起,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宋朝时,水稻向北方的推广,小麦向南方的扩展,棉花向长*流域的扩展,茶树在南方的普遍种植。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在南方兴起。宋代制瓷业的发展和著名瓷窑。煤的大量开采。造船规模的扩大和造船技术的提高。

金与南宋的对峙一等奖教案第 3 篇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表现,理解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过北方,从而改变了以前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标志性表现的提取、培养学生历史概括能力;通过对教材图片的分析与解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解读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三国起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已经完成南移,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我国经济运行特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好的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方针,并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南移

  2、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方法:阅读、讲授、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归纳出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的主题,同时引入在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更快。

  二、讲解新课:

  (一)、农业的发展

  指导读书分析、归纳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四大表现:农业技术提高、耕地面积扩大、农作物品种交流、种植区域扩大和经济作物大量栽培。

  书42页看看,引导学生讲解。

  (二)、手工业的进步

  1、棉纺织业。了解初始阶段的棉纺织技术,观看《纺车图》一车、二人、双纱。

  2、制瓷业。了解景德镇制瓷业的概貌,并看图说说青白瓷的特点。

  (三)、商业的繁荣

  1、北宋时在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发行了“会子”,思考:纸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课外收集不同的纸币或图片。

  2、南宋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和繁华的商业都市。引导学生分析临安商业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3、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

  (四)、经济重心南移

  教师概述从夏商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到南宋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并一直持续到今天。而今,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突出,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东西部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金与南宋的对峙一等奖教案第 4 篇

一、依据课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组织灵魂,人们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本课上承第6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教材一方面讲述了女真族建立了金政权,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并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遭到了岳飞等南宋军民的奋起抵抗,最终和南宋达成和议,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另一方面课文贯穿了民族交融这条暗线。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主动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与先进文化,加快了民族交融的进程。这就需要在唯物史观引领下整体把握这时期的民族关系。

  根据学情以及教学经验,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观察图片、地图,并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并对北宋亡国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学习岳飞精忠报国、正气凛然的`精神;学习相关史实,尝试对宋金和议进行分析和评价,知道南宋偏安;认识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二、紧扣教学设计,落实素养培育

  本课导入部分和课文小结,都采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和《金、南宋对峙形势图》,既承上,直接点题,又首尾呼应。从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到金与南宋的对峙,既是一个时间概念,又是一个特定的空间概念。这时期各民族的碰撞和交流,形成了民族交融的新高潮,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进一步发展。根据学情,利用形势图,直观引导学生从历史的时空概念入手效果比较好。

  女真族的崛起是本课的第一子目。在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女真族不断壮大,为摆脱辽的控制和压迫,起兵抗辽。阿骨打一面与辽作战,建立“金”政权,一面改革军政体制,重视农牧业生产,吸收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逐渐具备了灭辽,甚至灭北宋的实力。在这一子目中为了增加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不仅提供了大金得胜陀颂碑图片,而且选取了《大金得胜陀颂》碑文,形成图文互证,孤证不立和多重证据的历史学习方法。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图像与相对枯燥的文字之间当然会选择前者。漫画、连环画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就很能说明问题。现在的历史教科书也顺应这一趋势,加入了大量插图并全彩印刷,大大提高了可读性。然而,这种对图像资料的偏爱也许会带来重图轻文的隐忧。因此,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图文互证的意识十分有必要。此外,史料实证注重材料必有出处、材料的科学性、证据意识等。为了求证金太祖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发展生产,颁行女真文字,给学生提供了《金史﹒太祖本纪》中有关“猛安谋克”的记载和注重农耕生产的史料,以及女真文墨锭图。对这些史料的运用,既是探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能力的重要表现。

  金灭辽及北宋是本课的第二子目。首先侧重于讲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讲述战争过程的能力是战争史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学生最不易掌握的内容。因为它不但涉及大量的地名,特别是古代的地名,还有交战双方的具体位置以及战略战术等,所以必须借助地图才能讲清战争的过程。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隐性知识,它是课文内容的必要补充。教学中,借助于地图册中金灭辽及北宋的示意图,教师示范讲解金灭辽的过程,然后再请学生结合课前准备的内容讲解金灭北宋的情况。这样引导学生读图识图,以图释文,了解金灭辽、灭北宋的史实,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还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能力,一种穿越历史场景的能力。其次,提供史料分析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学生通过前面所学,对北宋的政治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能够对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通过材料解读与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南宋的偏安这一子目是本课的难点。教材从南宋建立、岳飞抗金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三个方面进行了叙述。如何正确看待岳飞抗金,辩证地分析和评价宋金和议等问题是这部分的重难点。为此,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岳飞抗金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初步认识岳飞抗金,再提供金军南下的史料,让学生思考:人们为什么尊重和爱戴岳飞?引导学生明白,人民之所以将岳飞视为民族英雄,这是因为他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抗金斗争中,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是当时抗金力量的中坚;岳飞和岳家军抗击金军南下,为南方地区创造了相对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南方人民免受战争灾难,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他站在正义的一面,因此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对于宋金和议,补充了相关资料,让学生对照相关内容一一分析影响。总之,第三子目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作为最高层次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中历史价值观教育的根本归宿,体现出对历史课程所承载的培育和涵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的高度重视和深切期望。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反思课堂实践,推动教学共生

  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节课下来,切实体会到一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本课第一子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备课时,教师首先就得翻阅一些史料,如《大金得胜陀颂》碑文和《金史》等,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印证。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学识,在教学时,我们方能在课堂上左右逢源。二是要引领学生自我积累。鼓励和指导学生阅读历史通俗读物,浏览相关历史网站,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历史感。三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历史知识。利用博物馆、历史遗址、遗迹等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可以拉近历史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本课课前调查了解到,一部分学生们去过杭州岳飞墓。学习岳飞抗金时,这部分学生不仅学习热情高涨,而且感受到历史的“有用”,求知的欲望更浓。四是开放课堂,教学相长。如今的初中学生成长于新世纪,思维活跃,知识面比较广,可以有序、有效地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合作学习。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接近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有话说,踊跃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因势利导,从而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课堂。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