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诫子书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日期:2022-06-06

这是诫子书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诫子书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诫子书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第 1 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法,学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明确加点字的`注音和课文朗读停顿。

  夫:澹泊::淫慢:险躁:穷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全班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温馨提示:

  A、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的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明确: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4、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明确: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六、课堂小结:

  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愿这些经典的语句伴随我们大家行走一生。让我们一起背诵全文。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八、板书设计:

诫子书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第 2 篇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这是一篇篇幅较短的文言文,为了让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思,我是按照“生读——生悟——生思”的模式来执教这节课,整个课堂中都以“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和收获是本节课的主要立足点。

  “诵读”和“积累知识”两个部分进行较为顺利,学生课堂活动较为踊跃,而且基本每个同学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导学案设置比较合理,逐层深入,从“基础”到“延伸”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但这节课的授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赏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但由于“导”的不到位,部分同学不能动起来,不能“赏”出亮点,“赏”出水平,导致气氛不够活跃,对文章中富有哲理又有警醒作用的句子领悟不够到位。在这个环节,如能适当让学生自己“质疑”,然后解疑,相信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会大大增强。

  2、课堂上小组运用不够成功。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讨论,有时都没有给学生自己考虑的时间就讨论,这样浪费了很多有价值的时间;另外,有些问题确实不值得小组讨论,而我不合时机的运用小组讨论,出现了课堂“懒散”的局面,如:让学生讨论课文译文,这就属于“画蛇添足”,多余之举。

  在今后的授课中,我一定会不断摸索,让小组讨论真正发挥它的实效性。

  诫子书优秀教学反思3

  今天去华辰学校进行同课异构活动,讲授的是《诫子书》。这篇课文是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人生之舟”为主题的一篇文言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学情有限,所接触的文言文又不多,加之本文在内容上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采用以“读”贯穿课堂始终的方法:朗读——读出文言的韵味;译读——读懂文言的意味;赏读——读出文章的美点。同时采用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方法,在弄清文章的意思的基础上,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由于对学生学情把握不准,时间设计也有问题,因此本节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译”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但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看似很顺利,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把握不到位,对文章的理解似是而非,并没有在取得预设的效果。

  2、课堂上小组运用不够细致。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少数人并没有跟上。

  3、在“读懂文言意味”这一板块中学生在翻译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的主问题是“思考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教儿子修身治学的?”这个主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我设想是学生能一层层梳理课文的行文思路,虽然在我的提示下学生能够梳理出来,但是由于给学生时间不够,显然有一些学生并没有将这个问题弄清楚,弄透彻。

  通过这节课,我也思考了一些东西: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被自己的预设锁定,不能被自己设计的教学导纲限制。更不能被课堂教学模式限制。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有取舍,做到一课一得,注重课外阅读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中,既要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要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诫子书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第 3 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积累文言知识。熟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2.通过品析文中词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静”的重要性。

  3.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深切教诲,以及文章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

  批注式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名家范读,注意节奏停顿和字音。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诸葛亮写《诫子书》用意是什么?

  明确: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培养自己的品性,字里行间透露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板书:谆谆告诫、修身自学】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与前一句的关系是?

  明确:阐述静的价值和作用。【板书:静】

  3.后文诸葛亮又从哪些方面教育儿子?

  明确:正反两个方面。正面论说:学、才、志的关系。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因此,志是成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而学又要以静为前提。反面论说:从“淫慢”“险躁”两个反面来论述“静”与“俭”的重要性。【板书:学、才、志】

  4.最后一句在议论之中加入抒情,表达了诸葛亮的什么情感?

  明确:教导儿子要珍惜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教诲的殷切之心。【板书:惜时】

  5.回顾整篇文章,《诫子书》是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的?这些方面中诸葛亮放在首位的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修身、治学、惜时,静、学、才、志。静放在首位,学、才、志均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但成才之前先要成人,所以要先修身养德,只有道德品质是高尚的才可能治学成才,否则即便有很高的才学也未必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四)拓展延伸

  多媒体展示关于诸葛亮的背景资料和影视片段。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民间故事、成语俗语等。

  (五)小结作业

  请学生思考并总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句的现实意义以及自己有何影响和借鉴。作业: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民间故事、成语俗语等。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谈论修身治学道理的家书,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希望。文章具有较强的论说性,所以本课着重向学生讲解了“静”的重要性,以及“学”“才”“志”三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理,并在学习生活中以此来要求自己。

诫子书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第 4 篇

  《诫子书》短小精悍,却意蕴深刻,寥寥数笔却饱含着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读来颇有韵味。

  特别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名言,大家真是耳熟能详。本课要求背诵,最好的方式是在课堂上一步步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但大多时候,古文在背诵上有前置性,也就是还没正式学习课文时,学生已经会背诵了。《诫子书》很短,学生在讲解前已经背完了,我问孩子们理解什么意思吗,讲了什么内容,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

  问题来了,按理说,学生熟读成诵后,大致意思还是能理解的,可出现现在这种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我也料到孩子们在理解上会有困难,但完全不懂是没料到的。课前,我已经分析了原因:虽然短小,问题就出在短小上。越是短小,就浓缩了越多的精华,我们就要更静下心来深入到文本中去。我决定把分成隐性的层次,引导孩子们一层一层去理解文本内容。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孩子们很容易发现是说学习的。我追问“学习需要什么”,孩子们很聪明,齐声回答“静”。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话很明显和前文所说的不同,强调的是一个“躁”字。学生再结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以理解这句话说的是修身。

  至此,孩子们看到黑板上的板书,一目了然。

  从而,回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中心句上来,孩子们也很容易理解了本文的核心是“静”。无论是做人(修身)还是学习(治学),都需要“静”,切忌“躁”。

  最后的“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孩子们根据意思,自己总结出了“要珍惜时间”。到此,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就很明朗了。

  当然,学习古代的精华很有必要,能从中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更可贵。因此,学生从中所受的启发是这节课不能忽视的,也希望孩子们能学有所获。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