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宋代经济的发展一等奖教案

日期:2022-05-22

这是宋代经济的发展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宋代经济的发展一等奖教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一等奖教案第 1 篇

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1)世界经济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①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

  ②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发展的催化剂。

  ④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

  ①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因此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风险是不均衡的。

  ②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虽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机遇。但使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他们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正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4)贸易自由化体系的建立:

  ①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运转.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建立起来。

  ②这一体制的确立大大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

  (5)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90年代,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这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也形成了。

  (6)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①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②经济全球化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③区域经济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二、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

  (1)知识经济的兴起及影响:

  ①冷战结束后,经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加速了经济知识化的步伐,90年代中期以来,知识经济开始在美国首先形成。

  ②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2)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影响:

  ①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了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找到了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变为行动。

  ②影响:a、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问题严重,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其面临的迫切和艰巨的任务;b、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选择,这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中国与世界多极化

  (1)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2)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国除了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合作组织外,还积极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努力(20xx年已加入)。

  (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宋代经济的发展一等奖教案第 2 篇

1.知识经济的兴起

  冷战结束后,经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加速了经济知识化的步伐。9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开始在美国首先形成。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知识经济?(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关于知识经济,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权威性的定义。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了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我们可简单为之定义: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大为降低,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这就是知识经济。《泰晤士报》2000年在一篇讨论新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专文中调查了14个在1999年一年内成为亿万富翁的人后发现,这些人都是依靠新观念和对信息时代的卓越知识,以及几台电脑和少量资本创业的。凭借少量资本和少数员工,主要依靠新知识和新技术去创造财富的公司还在不断增加。在发达国家的新经济部门中,基本的经济资源已不再仅靠资本、劳动或自然资源,而是靠知识创新。这是因为全世界急剧增加的财富使资本不再成为稀缺的资源。阿尔温·托夫勒在他出版的新书《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中断言,在信息社会中,知识正成为所有创造财富所必需的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要素,是一切有形资源的最终替代。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知识经济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宋代经济的发展一等奖教案第 3 篇

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

  (1)知识经济的兴起及影响:

  ①冷战结束后,经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加速了经济知识化的步伐,90年代中期以来,知识经济开始在美国首先形成。

  ②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2)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影响:

  ①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了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找到了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变为行动。

  ②影响:

  a.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问题严重,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其面临的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b.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选择,这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中国与世界多极化

  (1)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2)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国除了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合作组织外,还积极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努力(20xx年已加入)。

  (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宋代经济的发展一等奖教案第 4 篇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

  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2.商品率:

  商品率达60%以上,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图4.9)。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图4.10)。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主要分布区

  水稻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小麦(以春小麦为主)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

  玉米松嫩平原,这里已经形成我国著名的“玉米带”

  阅读

  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

  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1.概念:

  地区专业化生产(又称分区专业化生产)是指在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特点和优势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发展各种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或集中产区。

  2.地区专业化生产是农业料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和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

  3.特点:每个地区各自着重发展少数突出的部门或作物,并成为以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产品占压倒优势的专业化生产区,其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是商品性生产,并同其他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商品交换。

  4.发达国家的农业分区专业化

  在发达国家农业分区专业化普遍现象,尤其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水平很高,而且农业规模大,部门繁多,各地社会和自然条件又有明显差异的缘故。美国农业分区专业化,一方面表现为个别农业部门和个别农产品在地区分布上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各地区农业部门结构中,主要专业化部门的比重很大。

  5.农业分区专业化的深入:二战后,不仅小麦、玉米、棉花、烟草、水稻、养畜业和放牧业分别集中到自然和社会条件最有利的地区,连原来各农户分散经营以满足自己消费的奶牛和鸡的饲养,以及蔬菜和马铃薯种植等,也改由个别地区专业农场大规模经营。

  活动

  1.阅读表4.2,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点拨: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居全国首列,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东北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如20xx年全国4个农村住户平均每人出售粮食超过500千克的省份中,3个是东北的3个省,其中吉林和黑龙江是仅有的两个超过1000千克的省份,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点拨: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点拨:如果不考虑复种指数的差异,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丰富,质量好,历史上农业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再加上春旱、秋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因此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普遍低而不闻。而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水网地带,地势低平,田块破碎,人口稠密,稻作历史悠久,田间管理经验丰富,故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点拨:这一部分可以参考下一个标题“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2.东北地区中部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阅读表4.3,比较中国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差异。

  点拨:中国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相同点:我国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玉米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都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很高。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农场;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差,单产相对较低,这主要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关。

  五、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例如,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2.发展方向:

  (1)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2)目标:该区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3)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

  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重

  点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活动

  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

  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

  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具体分析略。

  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点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

  点拨: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沙喂鱼),成功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

  4.基塘生产的模式已推广到全国的许多地区,但是不同地区采用这种模式都要才艮据当地的条件作适当的调整。你所在的地区是否适宜进行基塘生产?如果适宜,基上可选择种植哪些作物或树种?

  点拨: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

  2.商品率: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⑵地区专业化生产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主要分布区

  水 稻

  小麦(以春小麦为主)

  玉 米

  五、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2.发展方向:

  (1)原则:

  (2)目标:

  (3)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

  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