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一等奖

日期:2022-05-09

这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一等奖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一等奖第 1 篇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许多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为豪放派词人代表,人称“词中之龙”,)。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是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陈亮)的。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原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开篇突起,进入军中生活。由现实进入回忆。

八百里分麾下炙写形,

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声,

沙场秋点兵。

以上5句写军中生活。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抓住战场上最具典型的马和弓,属于侧面描写,衬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预示着战斗的胜利。写的峻疾明快。以上7句每句为一事一景,写的威武雄壮。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写作战目的,也写作者理想,驱金复国。

可怜白发生。写千万感慨,由梦境回到现实,抒发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写得悲壮。

译文:酒醉中挑亮灯火欣赏着光闪闪的宝剑,梦醒后号角声声响遍了军营。

将士们在军旗下分吃烤熟的牛肉,倾听各种乐器奏出的雄壮的歌声,

秋天在黄沙弥漫的大漠中举行盛大的阅兵。

战场上策马奔驰如同的卢一样飞快,拉开弓箭就像响雷一般令人心惊,

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可惜我如今早已经白发苍苍。

注释 :

首句叙写了现实生活,“看剑”表现他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事。从“梦回”句起到“赢得”句止,通过写梦,从各个角度来想象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结句笔锋急转,“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壮志难酬而年纪以老的境况。这首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情调激昂,描绘生动,形象鲜明,用词精炼,艺术造诣很高。(一曲《破阵子》,一股英雄气,辛弃疾以他掷地有声的笔触,简洁而雄健的勾勒出一幅豪杰长啸的素描,矢志报国而又壮志难酬,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最大冲突。一柄寒光四射的利剑,在灯下看了又看。催征的鼓角,嘶鸣的战马,夜夜进入难圆的英雄梦。腐朽的王朝,无情的粉碎了他的英雄畅想,在空荡荡的历史长廊,只留下诗人“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苍白呐喊。)

简析:词的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简析:词的下片写了什么?

下片前两句描写战斗场面。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再简析:

上阕: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表现诗人克敌制胜的坚强信心,气魄雄伟,豪迈有力。

下阕:描写跃马挽弓的战斗生活和恢复祖国山河的畅想,

表现诗人积极抗战的迫切愿望,激昂慷慨,苍凉悲壮。

以上1句看,2句闻,3句宴饮,4句娱乐,5句阅兵,6、7句战沙场,8、9句美名扬,10句志未酬,悲断肠。其中1、10句实写,2——9句虚写。全词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恨。

问题设计:

1.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

2.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3.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宋朝最著名的词人有哪些?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辛、李二人皆为历城人,“山东多圣贤,北方多壮士,江南多佳人,四川多高士”

4.如何理解最后一句?

表现了词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词人的情感从豪壮激昂跌落为深沉的痛苦,

乃至对人生的感叹。

5.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

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6.“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归纳一下,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不得志借酒宣泄心中郁闷。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怒批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抒发对人生的感慨,思念亲人。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掌握在一首词中通过朗读表现豪情壮志与无奈悲凉的方法技巧

梳理现实与梦境的叙事结构关系,明确雄壮与悲凉的抒情层次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在一首词中通过朗读表现豪情壮志与无奈悲凉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梳理现实与梦境的叙事结构关系,明确雄壮与悲凉的抒情层次关系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1、一个人喝醉酒后,可能会有怎样的行为表现?介绍心理学对酒后行为的解释

2、辛弃疾喝醉后会有怎样反常的举动?其中饱含了怎样复杂的情感与心理?

二、 把握“壮”,理解“壮”,感受“壮”

1、自读课文,参考注释

2、个别朗读:正音:挑灯、麾下、炙、的卢、了却、白发

节奏: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3、作者在醉酒的状态中做了什么事?产生了怎样的幻觉?

在酒醉中梦回曾经征战沙场的情景;

作者自称这是一首“壮词”

4、朗读描写酒醉幻觉的诗句,感受读来有怎么的感受?呼应了标题中哪个字?

5、通过朗读感受表现壮的诗句,注意语气。

6、作者的“壮”表现哪些方面?

(1)战场壮阔

(2)主将豪迈

(3)士气高昂(能不能是沙场“春”点兵,沙场“夏”点兵?)

(4)战斗激烈(为什么不直接进行正面描写?)

(5) 志向远大

6、怎样朗读更能表现出出战的豪迈雄壮?

音量 语调 节奏 语气

7、学生朗读,点评

三、 怀疑“壮”,否定“壮”,重构“壮”

1、作者自称这是一首“壮词”,作者说的是否就是准确的?谈谈你自己的解读

2、“可怜白发生”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如何通过朗读表现你对“可怜白发生”这句的理解与感受?

4、我们读者读出“悲”,作者自己认为“壮”,是否矛盾?如何理解整首词中“悲”与“壮”之间的关系?

词有两个情感层次:醉梦中与醉梦外

醉梦中的壮与醉梦外的悲

既相互融合转化,又相互对比反衬,使情感更饱满强烈

5、朗读感受作者丰富饱满的情感,加深对“悲壮”的理解

四、对比鉴赏,加深理解

1、陆游的《诉衷情》与辛弃疾的《破阵子》有许多相似之处,常常被人比较,对比两首词,说说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说你更喜欢哪一首?理由是什么?(引入古代诗论中“气”与“格”的概念)

3、以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中《辛派词人》的对比作为参考借鉴。鼓励同学的真知灼见和独立品味、比较阅读的勇气

附:

陆游词的主要内容是抒发他壮志未酬的幽愤,其词境的特点是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如《诉衷情》。放翁词风格虽多样,但未熔炼成独特的个性,其悲壮似稼轩二无辛词的雄奇,其豪放似东坡而无苏词的飘逸,其闲适疏淡似朱敦儒而缺乏朱词的恬静潇洒,有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放翁词提要》)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第三卷 P139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词

2、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明确诗人梦境与现实的冲突,感悟悲凉的心境和豪迈的情感。

3、掌握修辞手法,积累优美词句,做蓬勃向上的新时代青年。

重点难点

1、重点,学诗词,解诗意,理解诗人的情怀,体悟诗人的抱负,感受今日的美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2、难点:注意修辞的分析;准确区分梦境与现实,品悟跌宕起伏的节奏,感悟人生的曲折与无奈

教学方法

品读法、点拨鉴赏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

1、作者介绍: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念(积极抗金,收复中原),但命运坎坷,壮志难酬,所以词风多半悲壮慷慨。此作作于闲居江西上饶之时。

图片来自网络

2、题解:破阵子,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指写给陈同甫(其好友)的词作,壮词,指表达雄壮的情怀。寄之,寄给他。题目中指明了写作风格和基本情感。

3、导语:词作中哪些诗句有“壮词”特点,哪些情感有“壮词”风格,仔细体悟。

二、学

(一)、朗读诗词,注意节奏、情感。

1、掌握下列词语

麾下:指部下

炙:烤熟的肉食

的卢:dì l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助他脱险

霹雳: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

2、熟读诗歌,至以背诵。

(二)、整体感悟,理解诗歌

1、这首壮词描绘的是哪里的生活场景?与诗人的现实生活有何联系?

明确:这首壮词描绘的生活场景是军营:连营分炙、沙场点兵、战场厮杀,这些都是军营的生活,是诗人往昔战旅生活的追忆,也是梦境追求的理想生活。诗人渴望战斗,希望能够收复中原失地,主战抗金,可惜南宋羸弱,偏安一隅,诗人无法重上战场,这样的军营生活也就成了梦境中无法实现的理想。

2、哪些诗句体现了雄壮之情?

明确:“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直接抒发诗人渴望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雄心和抱负。

(三)、品读诗句,体悟现实与梦境的冲突。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引发了诗人怎样的联想?这是现实(或是追忆)还梦境?

明确:这是现实的追忆也是梦境的联想。“醉里”,表明诗人现在的精神状态;“挑灯看剑”,指魂牵梦绕,点明对军营的向往;“梦回”,梦忆,是梦想也是追忆;“吹角连营”,号角响起的连片军营。首句点明诗人追求的地方,以及现在的现实处境。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八百里”,牛肉;“炙”,烤熟的肉食;“五十弦”,乐器;“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乐。写将士们分食牛肉的热闹场景。雄健的身影、酣畅的声音,具有豪迈与阳刚之美。

3、“沙场秋点兵”:“沙场”,战场。点兵:阅兵,场面阔大雄伟,气氛庄严肃穆。“秋”更是点染了阅兵的的肃杀之气,为将士的出征渲染了悲壮的色彩。当然,“秋”也是硕果累累的季节,兵马已足,粮草已丰,正是出征的好时节,蕴含昂扬的气势。

图片来自网络

4、“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战斗场面的描写。马是好马,弓是好弓 ,诗歌以战弓、良马写战场激烈厮杀,用了比喻手法,侧面赞扬了出征将士的英勇无畏精神,并预示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下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作铺垫。

5、“可怜白发生”:点明现实处境,照应开头。“可怜”,可惜、可叹;“白发生”,岁月被蹉跎,华发已生,重回战场或军营已经不可能了,表达报国无门的惆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小结:整首诗都是壮词的体现,无论描写的内容还是抒发的情感都充满了豪迈之气,刚健有力。诗人借梦境与现实的结合,抒发了对军营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渴望收复河山的壮志,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所以这份感情变得悲壮起来。

三、作业练习

积累:你学过的诗词当中,哪些词作或诗句表达了雄壮的感情?

比如: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了解与词相关的文学常 识、写作背景。

2.朗读品味,理解首作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4.体会词作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与词相关的文学常 识、写作背景。

2.朗读品味,理解首作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难点:

1.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4.体会词作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陈子昂吗?他因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喊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旷古的苍凉与寂寞。报国无门,是中国古典诗词一个常见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就是一首这样主题的悲壮诗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麾下炙(huī)

八百里分麾下炙:军旗下面,指军营里

五十弦翻塞外声:奏

马作的卢飞快:像……一样

2.作者链接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3.写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诵读:注意把握好语速、语调、节奏。

2.文意理解。

【交流点拨】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在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二)深层探究

1.文本探究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为何要在梦中回到连营?

【交流点拨】闲居在家,没机会去战场,只能在梦中回到连营。表现出诗人时刻不忘杀敌报国。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几句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这几句写的是将士们的军营生活场面,壮观,豪迈。将士们竟然吃“八百里駮”这样的名牛肉——只要是杀敌卫国,这又算得了什么?体现了将士的豪迈之情。“沙场秋点兵”,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暗示了战斗即将开始。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中出现了

哪些事物?从哪些角度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一下你从这两句诗中看到的场景。

【交流点拨】对仗。《破阵子》这两句要求对仗。出现了“马”和“弓”,这是战场上使 用的东西,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激烈的战斗场面。马飞快,追杀之速;弓如霹雳,杀敌 之猛。让我们仿佛看到敌人狼狈溃逃,瞬间成为残兵败将,辛弃疾身先士卒,奋勇追杀,敌人纷纷落马,宋军大获全胜。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不是说作者杀敌只是为了自己的“名”?

【交流点拨】不是。在作者看来,“君王天下事”就是收复中原,与自己的抗金思想是一致的。而通过自己的奋勇拼杀,能“了却”君王收复中原的大事,正是自己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赢得生前身后名”不过是“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已,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名。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在《小重山》词中也说“白首为功名”,这些都是指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理想。

(5)“可怜白发生。”诗意在这里发生突然的急转。前九句和这一句是什么关系?

【交流点拨】前九句一气贯注,密不可分,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梦中的往事消失,回到现实,感情一落千丈,从豪情壮志跌落为深沉痛苦的悲叹。前九句实际上是为了最后一句画龙点睛之语衬托铺垫的。这种前后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令人不能不为作者的不幸而悲愤,而叹息。

(6)“可怜白发生。”诗人何处可怜?是可怜自己经老了吗?

【交流点拨】第一,诗人毕生的杀敌报国的志向终未实现,可怜;第二,诗人的杀敌之策不被统治者采纳,致使收复中原大业不成,可怜;第三,诗人身已老迈,鬓已如霜,虽仍有杀敌报国之志,但仍赋闲在家,不得其用,壮志难酬,可怜。第四,诗人只能以酒为伴,在醉梦中重温杀敌报国的情景,可怜。

诗人可怜的不是自己老了,而是自己已经老了,但杀敌报国之志仍未实现。

2.词作特点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交流点拨】“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四、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

1.词的惯例是上阕写景或叙事,下阕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阕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交流】《渔家傲》:塞下景色;特点: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特点:雄壮、开阔。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特点: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下阕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

【交流】《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板书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