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老王》解读解析

日期:2022-06-12

这是《老王》解读解析,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话题一,‘三轮’二字,非同小可。”

  “话题二,‘病了’二字,作用重大。”

  “话题三,‘愧怍’一词,含义丰富。”

  成都,川师大附中,一头银发的余映潮老师站在学生中间,厚重沉稳的声音透着语文老师的真情。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余老师。多次外出讲课,总是阴差阳错地和余老师擦身而过。或者他来,我走。或者我刚到,他已经匆匆赶赴机场。这个灰蒙蒙的飘着点雨丝的日子,川师大的秋天,飘满黄叶的诗意,我竟然真切切地扶着余老师的手,在一树树秋声里,走进了《老王》的苦难与纯美的人性里。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感情深沉的文章《老王》。”老师先从相关的背景说起,杨绛,干校,文革,还有冰箱。这“冰箱”给我的感觉特深,我从来没去好好思考过着冰箱是什么,老师却硬是找出了初中生阅读时可能会存在的语言障碍,真好。然后是难读写的字词,朴朴素素,简简单单,却又是很真实的语文课。“语文,不就是读读写写的事嘛,干嘛弄得这么复杂?”昨晚一起用餐的时候,华平兄谈起一位名师的《背影》的怪异的解读,余老师就是这样激动地说的。语文,就是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可当今这个浮躁功利的语文圈,能真正回归这份质朴与实在的又能有几人?

  长者,用他们对语文的爱,坚守着这样一份纯净,用他们对教育的真,托起自己幸福的人生。这个世界,所有物质的东西最后都会离我们而去,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只是我们人性中闪耀出来的真善美。守住自己的内心,做自己爱做的事,不让人生因自己的错误方向而愧怍,单纯又尊严地站立在这动荡浮华的世间。

  我听着余老师的课,我觉得他是在用最语文的姿态给我做人生的引领。

  自然,我也会去思考老师的课,他简洁的教学步骤里,清晰地呈现着《老王》一课的阅读思维,由“三轮车”上的悲欢苦难走向“病了”后的善良美好,最后汇集成“愧怍”中的纯朴人性,沿着“品词”的训练推进教学的深度,板块清晰,要点明确,这位老人确实有自己独到的又很坚持的语文教学理解。

  余老的教学设计给了我另一条走进《老王》的途径,我很感激地继续想下去。如果我用余老师的教学设计,我还会做出怎样的调整?我在思想,我的目光落在老师的白发上,我甚至想起了前天坐进我课堂的初中语文老师,还有八十五岁高龄的却把手机微信玩得很萌的师傅钱梦龙,他们,都永远是我要敬佩的人。

  我沿用余老师的“品词法”教学设计,走进《老王》。

  品词,重在品上,那品什么词,为什么要品这个词,怎么样品词,品出它的什么味道,词和文本的主旨情感有着怎么样的关联,这应该是我要弄清楚的事。余映潮老师选择了“三轮”“病了”“愧怍”三个词,但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词,这三个词都是教师精心的选择,学生在自己阅读的时候,怎么样才能找到这样非同小可含义丰富的值得品的词,这一点,我觉得是个需要研究值得斟酌的地方。五个“直”字,三个表示赞叹的“多,好,大”字,这些学生能不能自己在读中发现?如果我来引导学生品词,我可能会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最有意味的词是哪个?”让学生举出他们在阅读后感受最深的词,或“大约”或“降格”或“镶嵌”或“送”或“那个地方”,总之,从学生的初读感受出发,向着他们最朴素的词语感悟出发,慢慢地走进词语的内核深处,再铺成通向文本核心的路径。《老王》这一文章,值得咀嚼品味的词语点很多,余老师是选择了三个实词,其实这文章中的虚词同样精彩。钱理群先生说:“真正的文学大师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是应该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的。”让学生找到属于他们的“三轮”“病了”,说出他们的理解,然后再在老师的修复中重新审视这些个词语,这样,是不是更有效?

  品词,是一种训练,训练,就有一个指导并实践、提升的过程。所以,如果,我沿着余老师的教学设计,我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一个调整——以一个词的示范带动以后的词语的品味揣摩。不想三个词平均用力。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共同赏析品咏“三轮”(假设是“三轮”的话),让学生明白只有深入和“三轮”相关的细节,才能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才能读出“三轮”里的深刻复杂的感情。“三轮”里,有老王低下的地位和卑微的身份,写尽了老王的贫困和窘迫,三轮里,更有老王的仁义善良,也藏着“我”和老王的遭遇和互相关怀。品词的方法明白了,实践了,再放手学生进入“病了”进入“愧怍”,这应该是品词的提升阶段。先扶着走一段,得出方法后,让学生学会运用并得以实践,最后经词语抵达精神,我想这样可能更符合我的教学思想。

  品词,离不开对文本的阅读。这堂课,余老师的动静相宜的教学收放给我很深的印象。如果我用老师的品词法去教学,我想,我还是会更选择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起来,或者默读和诵读相结合。我总是喜欢课堂有深情的朗读,有安静的找读,有冷静的思考,有激烈的交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到位,多半是读书读得不到位。品“三轮”,那就让学生找出相关“三轮”细节,读一读,感受的时间充分了,可能理解就随之深刻了。你看,“只有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这“只有”这“破旧”,一读起来,个中辛酸痛苦就浮出水面。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教学总得读。"王崧舟老师说,"语文味"还表现于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这堂课上,余老师选择静心阅读,并提醒学生做批注,这是非常接地气的教学,很注重训练学生的独立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不读不悟,感受文本的基本路径必须也只能是自己阅读,我很理解很佩服余老师说的“我还想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这是常识的回归。在余老师的阅读训练基础上,我还会有聚焦性地朗读一些句子,让初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与文字接触、碰撞,用有质的声音去感知散文的内蕴情感,这样可能会更能让文字深入内心。

  “我喜欢作坊里的工作。刨花的气味,锯子的吟唱,锤子的敲打声,这一切都让我着迷。”卡夫卡是这样说的。感谢余老师的《老王》品词教学,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也让我有了作坊里再加工的机会。年迈的老师,走进了课堂如此阳光如此青春,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反思我们的语文之心,给自己一个靠近名师的机会呢?余老师一定希望,我们能从他的课堂上想到点什么,并融化成我们以后的语文教学的精彩。长者,希望我们学会学习,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

  课堂的美丽永远无止境。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

  谢谢余映潮老师。您挺直的语文腰板就是一种召唤!

  向您致敬!

  更希望未来的我们也能在讲台上丰富我们的人生!

  遇见,我们听懂。听懂,我们就再出发。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