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

日期:2021-04-13

这是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能力训练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美育渗透点

  体会鲁滨孙藐视一切困难的阳刚之美。

  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法

  激发兴趣、引导阅读讨论、适时点拨。

  学生学法

  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感情朗读课文等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鲁滨孙漂流记

  2.解题:“漂流”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记下疑难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本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

  (2)质疑,梳理问题。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鲁滨孙漂流到荒岛,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同座交流。

  3.全班交流。

  (遇到困难:冷、饿、野人的威胁。

  解决办法: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期五”为伴。

  从中体会:鲁滨孙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难,有顽强斗争求生存的精神。)

  4.朗读课文。(读出鲁滨孙当时的艰难和他在困难面前的勇敢。)

  5.质疑、解疑。(随机解决,教师穿插背景知识及简介相关细节)

  (四)总结、扩展

  1.鲁滨孙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启发联系实际谈)

  2.你想详细了解鲁滨孙吗?可读一读原著。

  (五)布置作业

  找到《鲁滨孙漂流记》原著,读一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第2篇

[摘要]《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承载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了解外国名著”和语文要素——“了解梗概和写作梗概”展开教学设计,以“梗概是什么一梗概有哪些特点一梗概怎么写”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读、议、写,从而使学生读懂故事,掌握写作方法,理解小说的艺术价值和人物形象,受到人文的熏陶。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评析;外国名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0006-02

【教学目标】

一、读懂故事,学习写法。根据单元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比对式阅读,知道什么是梗概、如何写梗概;通过梗概找出原文的片段,了解梗概的特点;学会变换,将长篇小说浓缩成简短的梗概。

二、内外兼修,多样建构。塑造人物形象不仅要描绘外在的事件,而且要描绘人物的心理。因此,赏析人物形象,需要内外兼修、“心”“事”相融,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展开教学。

三、处世态度,积极指引。名著之所以流传久远,是因为其语言艺术、思想价值都很高,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以及人生的启迪。阅读文本,理解并学习鲁滨逊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过程】

一、鉴别大师——了解“梗概”是什么

(一)了解“梗概”含义

教师通过邀请学生猜测“梗概”的大致意思,解读“梗概”一词。“梗”指的是植物的枝或茎,“梗概”就是粗略的、大概的内容或要点。

(二)理解“作品梗概”

1.教师出示名著的扉页或尾页的故事梗概部分,让学生理解“梗概”可以是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出示影视剧的内容介绍,让学生理解“梗概”也可以是电影的主要内容介绍。

2.总结“作品梗概”的定义。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作品,都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介绍,我们称之为“作品梗概”。(板书:作品梗概)

3.学生自由发现作品梗概的有关特点,教师相机点评,并概括出梗概的主要特点。(板书:准确、简洁、完整)

【设计意图 开课环节,从本义与引申义的结合入手,帮助学生了解“梗概”是什么。先由“梗”的本义入手,再给“梗概”一词下定义,接着结合文章、图书、影视作品等引出“作品梗概”的概念,最后让学生发现作品梗概的特点,这样的设计层层递进,巧妙而有层次地解决了“梗概是什么”的问题。】

二、天眼大师——理清故事情节

(一)小标题梳理情节

1.读教材的“梗概”部分,思考:在荒岛上鲁滨逊做了哪些事情得以自救。

2.根据呈现的每一个关键物品梳理故事情节(出示物品,如下图)。例如,发现帐篷可以概括为“搭帐篷定居”,发现野人的脚印可以概括为“救星期五”。在概括时,力求简短而准确。

3.教师总结:“小说就是靠一件件事去推动故事情节的变化和发展,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意思,这样读者才爱看。”

(二)讨论再识特点

1.教师提出质疑:“既然小标题能显示故事的情节发展,那小标题不就是梗概吗?这样,书上的梗概未免太长了吧?”

2.师生讨论,再识梗概的特点——准确、简明、完整。它比小标题更完整、更丰富,所以梗概并非越短越好。只有具有了这三个特点,才是好的梗概。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深入浅出,让学生通过小说具体的情节学习梗概的基本特点。小说的情节是故事的走向,更是内容梗概的依据。因此,设置“在荒岛上鲁滨逊做了哪些事情得以自救”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梳理情节和拟定标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梗概有了初步的感受。最后,教师追问:“那小标题不就是梗概吗?”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梗概的三个特点。】

三、设计大师——知道“梗概”怎么写

(一)小组合作找影子

1.四人为一组,合作讨论。细心阅读原文的精彩片段,找到对应的梗概的相关语句,用笔画出来,并讨论交流。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对应片段。

【PPT出示】

梗概:“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陪着他,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

原文:“还要提到的是,我们在船上有一只狗和两只猫,那两只猫是我带上岸的……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它却办不到。”

(二)对比阅读学写法

1.学生對比阅读原文和梗概部分,明晰梗概的写法——去枝叶,保留主要内容,最后修改连贯。

2.讨论,分清“梗概”与“缩写”的区别。

3.教师总结梗概的写法。

(三)小试牛刀写写看

1.师生交流写梗概时遇到的困难,得到什么收获。

2.教写法——梗概作为一种简要的介绍,是有读者看的,所以要吸引人。梗概不仅要准确、完整,还应有针对性,能吸引读者。

3.学生自由写作、交流。

【设计意图从“梗概是什么”到“梗概怎么写”,这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变过程。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原文与梗概、缩写与梗概的两组对比,既降低了学生写梗概的难度,也给予学生写梗概的“拐杖”。在试写后再交流遇到的困难与所得到的收获,引导学生对写梗概的方法进行巩固、总结,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写好梗概。】

四、分析大师——体会人物形象

(一)分析小说的艺术价值

1.教师设置问题:“既然梗概如此完整又有趣,那为什么还要写小说?”

2.学生自由讨论、辩论。小说的情节更丰富、对细节的描写更到位,看起来也就更真实;小说原文更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适时提出引导意见,促进学生思辨。

过渡:“是吗?那这篇小说展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请你们在节选片段中找到依据,说一说。”

(二)理解立体的人物形象

1.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学生自由读,深入讨论。只要他们能说出鲁滨逊的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等特点,并找到依据说清楚即可。

2.找到鲁滨逊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一一品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的艺术价值。

3.教师总结:“小说原文是为了讓故事情节更精彩,人物形象更立体、丰富;梗概是为了更快速地去理解,我们使用它表达观点、传递信息。二者有各自的价值,还有我们说到的更简短的小标题,都有存在的意义。希望同学们回去之后能把这本书完整地读一读,走进鲁滨逊的世界中,去发现、感受他不平凡的人生。下课。”

【设计意图 这里在解决“梗概怎么写”的问题后回归小说,聚焦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通过对梗概和小说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合作探究,既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又实现了从理解内容到欣赏人物的超越,提升了学生的阅读与欣赏能力,让语文核心素养的训练落在实处。】

【教学总评】

在人教版教材中,《鲁滨逊漂流记》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目标重在了解文章大意、浏览精彩片段,并能够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而在统编教材中,它作为一篇精读课文,教学目标自然不同,即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学习写梗概。作为一篇经典文章,如何做到“旧文新教”,这对执教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想达成教学目标,就要解决好“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大问题。本设计重在用新思路教老课文,力求帮助学生有层次、有方法地习得语文学习的能力。

一、立足语文要素,目标落到实处

统编教材的编排突显语文要素。本单元在篇章页就对语文要素进行明确的说明:“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学习写作品梗概。”这一课的设计紧紧围绕单元的语文要素,将语文要素落实在教学的各个板块中。教学伊始,采取层次化的方式展开教学,解决“作品梗概是什么”的问题;接着,对梗概的特点进行学习、总结,并在初次尝试写梗概之后进行再巩固,这样能有效提升学生写梗概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对小说的艺术和人物进行立体思考,使他们获得对梗概的进一步感悟。

二、主线贯穿始终,教学有章可循

明晰的教学主线既是教学的线索,也是学生学习的阶梯。本课教学设计聚焦语文要素,以“梗概是什么一梗概有哪些特点一梗概怎么写”为主线展开教学,逻辑清晰,板块明确。这样,通过一个个明确的问题,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在每一个板块的设计中,无论是“梗概是什么”还是“梗概怎么写”都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的学有章可循。不仅如此,作为教学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有扶有放,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在循序渐进中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三、关注写作艺术,教学主题升华

统编教材在编排上关注语文要素的体现,目的是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第二单元在篇章页除了提出语文要素外,还明确提出单元的人文主题——“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这意味着在教学中要借助单元课文,让学生学会欣赏名著,感受、赏析名著的语言艺术和人物形象。因此,教学的最后环节,引导学生感悟小说的艺术价值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使学生立体、全面地理解小说的艺术魅力。

横向看,本设计运用新思路教授旧课文,主线明确,通过科学的、层递式的教学流程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纵向看,本设计前有铺垫,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授新知;课上有训练,针对新授内容进行即时练习;课后有巩固练习。这样扎实的教学,带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第3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鉴赏淳朴的人情和人物内心的孤寂之情;

  2、结合作家谈创作的文章和文章的题目,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

  3、鉴赏散文化的语言、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了解小说的情节,概括选文三个部分的内容;鉴赏淳朴的人情和人物内心的孤寂之情;鉴赏散文化的语言和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难点:分析探讨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

  1、读书指导法;

  2、讨论法;

  3、讲解法;

  4、诵读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小说的情节,鉴赏人物淳朴的人情和孤寂的内心世界;感受散文化的语言及其表达效果;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小说的情节;借助情节和环境,鉴赏人物形象;

  难点:结合情节和景物描写,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

  1、导入新课: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但也可以有散文一样的美的语言和意境。今天我们来学习沈从文以湘西生活为题材的一篇小说《边城》。

  2、明确目标:

  我们知道,学习小说首先要了解它的情节,其次要根据情节和环境,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人物是:了解小说的情节,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3、学生迅速浏览课文,结合课后注释,复述小说情节,并笔头概括文章三个部分的内容。

  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复述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根据全文加以补充,尤其是王团总用碾坊作陪嫁,要把儿子嫁给傩送,傩送却不为所动;爷爷后来忧郁而死等情节。

  课文三个部分的内容概括:

  翠翠情窦初开,爷爷为翠翠讲父母的故事;

  翠翠梦中听歌,爷爷为翠翠打听婚事;

  爷爷和翠翠谈傩送的心意,翠翠和爷爷在月光下、高崖边谈未来。

  4、鉴赏人物形象:

  提问:沈从文在创作谈中说,他写这篇小说,是要通过几个凡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那么本文写了几重人物之间的爱?这些爱各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祖孙之爱;手足之爱;恋人之爱。

  祖父关心翠翠的生活、婚姻;翠翠对爷爷的依恋,为爷爷烧饭。天宝退出对翠翠的追求,傩送因为天宝的死亡而远走他方。翠翠和傩送之间,天宝对翠翠纯洁、真诚的爱情。

  讨论:请结合课文的情节和环境,尤其是某些关键性的句子,谈谈翠翠这以人物形象。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对学生的说法不要轻易否定,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

  参考:情窦初开,“在成熟的生命中,觉得好像缺了什么。……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渴望新的生活,“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下桃源县,过洞庭湖。深深的依恋爷爷,担心爷爷会离她而去。当她设想到爷爷要搭下水船去杀了她的时候,就吓怕起来,“一面锐声喊着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喊爷爷,看见爷爷依然后,小“小心子还跳跃不已。”朦胧中渴望着爱情。听父母的故事,神往倾心。间或吸气,释放心中被压抑的“分量沉重的东西”。对傩送一见倾心,但又含蓄而不善表白。在梦中听到傩送唱的歌,梦见自己摘到了平常摘不到的虎耳草。当爷爷提及到傩送向她攀交情的时候,先是“吃了一惊”,然后借故走开。天真而幼稚。爷爷在溪中渡船,她一个人坐在悬崖上,觉得很悲伤,看见萤火虫闪着蓝光,便又想“看你飞得多远”便把眼睛随着那萤火虫的明光追去。可以说,翠翠是淳朴的边城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女孩形象。她过着自由的生活,关心爷爷,也被爷爷宠爱关心;但她已经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祖父并不能真正理解她,她的内心是清纯的,同时又是孤寂的。

  提问:天宝、傩送、爷爷又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天宝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她爱上了翠翠,便请人去提亲;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之后,便相约去决斗;忍痛割爱、成全弟弟之后,便外出闯滩。这都说明他敢作敢为,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而决斗时让弟弟先唱歌,最终放弃了追求翠翠,都说明他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傩送是一个心底善良,敢于追求,蔑视权财、责任感强的人。他和翠翠一见钟情,不走车路,执着的为翠翠唱歌求爱。对王团总陪嫁的碾坊,他毫不动心,敢于追求自己的最爱。当知道哥哥闯滩而死的时候,他心怀愧疚,舍弃一切,远走他乡。

  爷爷是一位勤劳、善良、坚强的老人。他经受了女儿女婿双双徇情的悲惨人生,但依然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在溪上摆渡。他对孙女关心备至,关心她的生活,也关心她的婚姻。为了把翠翠托付给人,解除她死后的遗憾,她亲自上街打探消息,并启发翠翠去恋爱去响应傩送的爱慕。晚上,他常常带翠翠来到悬崖边、月关下给翠翠讲故事,跟翠翠说话,从来都和善安详。

  讨论:有人说“《边城》里的人物都流露着孤寂的色彩”,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参考:确实如此。

  翠翠从小失去了父母,尽管爷爷对她关爱备至,但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个青春少女的内心世界。“她看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