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语文必修教案

十首最美的古诗词

日期:2021-05-06

这是十首最美的古诗词,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十首最美的古诗词

十首最美的古诗词第1篇

教学目标:

1.感知作品内容,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3.通过鉴赏意象,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古典诗歌的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2.难点:理解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豪放派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我们的心灵之谷中似乎依然回荡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铿然之声。今天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另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婉约派词人,柳永的《雨霖铃》。

二、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特别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在他之前,慢词总共不过十余首,而他一人就创作慢词132首)。他的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足见他的词深受市民喜爱,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柳永也是倍加推崇地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可见,柳永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三、词牌介绍

《雨霖铃》又名“雨霖铃慢”,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相传,唐安史之乱时,玄宗西逃入蜀。杨贵妃在马嵬坡被赐缢死后,玄宗日夜思念。入斜谷后,遇上连日霖雨,在栈道中,又听见铃声阵阵,倍感凄凉哀婉,于是作《雨霖铃曲》,寄托思念之情,曲调极其哀怨。有前人称“一曲霖铃泪数行”,可见一斑。

四、写作背景

为了便于理解作品内容,通常我们要了解写作背景,那么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呢?

本词是作者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黄在《花庵词选》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仁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柳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宸游凤辇何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感到不快,以此对他冷淡。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官职六品,但无实权,是虚职),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飘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更何况还要与心爱的人相别。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五、整体感知

这首词的基调:低沉、哀婉、悲伤、凄清。词的上片写在一个秋天雨后的傍晚,词人和恋人在都门外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写词人想象离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六、品读鉴赏(串讲)

(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里不能忽视一个小东西――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这寒蝉更增添了悲凉。“凄切”一词为本词定下基调。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后被当作别离地点的通称。成为表现离愁别绪的常用意象之一。

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此句虽明写景,却暗含情,环境氛围多悲戚之意。

(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在“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情境之下,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宴给他送别,虽然有酒相送,但也无心饮用,想必是一桌子的酒菜,筷子动也没动。两人心中是百般留恋,依依不舍。但是人要留,船家却催促了:“天色已晚,开船了!”“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如何是好呢?

正因为如此,后面迸发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时应有千言万语,为何却无言了呢?――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话承上启下,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愈行愈远,离心爱的人也越来越远,心中的愁思也愈来愈深。这里,浩渺无际的江水与词人心头难以排解的愁肠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从眼前所见写起,又想象行舟后所见之景,写法上是半虚半实。

(四)“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离别总是令人神伤。这里的“自古”似乎有自我安慰之意,但紧接着用“更那堪”翻进一层,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突出当秋而悲,甚于常情。离愁别绪不断涌上心头,只能借酒消愁,但是酒醒之后又会是何种景象呢?

(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被明代词评家贺赏称这一句是“千古丽句”,那么这句俊在哪里呢?(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品读)提示:切入点:什么时候看到的景象?哪些景象?――美在:“杨柳岸”、“晓风”、“残月”四个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杨柳”、“风”、“月”这些本是自然界的景物,但文人却赋予其特殊含义。“杨柳”历来为送别诗的意象,《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况且“柳”谐音“留”,有不舍之意。“晓风”,这里是秋天的晚风,清冷,让人心生凉意,而“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中的风又有了依恋的意思,这里“晓风”两层意思兼有;“月”是“团圆”的象征,而“残月”则是“不团圆”,为孤身远行的词人心头添了一层凉意。而在这里的景纯为情设,虚写,营造了浓烈的愁思,有“愁”则需“销”,借酒吧,可此时已是酒醒时分,正应了李白的“举杯销愁愁更愁”!

(六)“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纵然有千种的风情,万般的情意,又与谁去诉说呢?这两句道出了“余恨无穷,余味不尽”,然后请学生谈谈感受。词人以孤寂落寞之情收束全诗,既突出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 下片在写法上是虚写。

七、归纳艺术特色

1.白描手法。没有堆砌辞藻和大量用典,以本色语言进行铺叙,告别过程逐层展示,离别之痛渐次加深。

2.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合理意象的选择,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

3.虚实相济。前后呼应,层层深入,眼前实景、实事、实情与别后虚景、虚事、实情相结合。

八、课堂小结

柳永的一生是充满抑郁和失意的,一首《雨霖铃》道尽了仕途失意,落拓江湖,辞别情人,把酒浇愁愁更愁的痛苦等等真切的感受。它不是写离愁别恨的一个侧面,词人的情感也没有随着离别戛然而止,而是被充分抒写并表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层层推进的过程。(千年风霜纵是无情,但词人的感情在千年后却依旧生动)看来这首词不单纯是写一对恋人的分离,而是柳永借助分离这个话题来深刻表达他的人生况味。

九、布置作业

1. 结合本课第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雨霖铃》,鉴赏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风格。

2.按照词的一般常识鉴赏另一位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

十首最美的古诗词第2篇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宋词内容,然后完成本学案;

  2.认真思考,规范书写,独立完成。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词的文体知识;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内容;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理解意境,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知识链接】

  1.有关词的知识:

  (1)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 。词体萌芽于 之际,盛行于 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 。另有 、 、琴趣、乐章等别称。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2)宋词习惯上分为 和 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 、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 、 等。

  (3)词的分类:按结构分为: 按字数分为: 小令 ──( 字以内)、 中调 ──( — 字)、 长调 ──( 字以上)。又分单调 (一片)如《如梦令》、双调 ( 两片/阕)、三叠、四叠 等。

  2.柳永:北宋人,原名 ,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 。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3.“雨霖铃”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避乱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于是与恋人痛别。本词正是他当时心境的体现。

  【自主学习】

  1.完成上面知识链接部分的填空。

  2.词中哪句话是反映中心的主旨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概括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 上阕主要写词人与有情人临别时的难舍情景;

  下阕: 下阕主要写词人想象二人别离后的思念情景。

  【合作探究】

  1.从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 , 依次是 离别前 、 离别时、

  离别后 。

  2.这首词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情景交融,词中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

  景语: “寒蝉”句、“念去去”和下阕中“今宵”句。

  情语:“都门”、“执手”二句和“更那堪”等句 。

  3.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虚实相生,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实写:上阕前三句是实写 ;

  虚写:上阕最后一句和整个下阕四句。

  【知识反馈】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A.催促 军帐 噤若寒蝉 胜券在握 B.暮霭 竞然 不勘入目 不屈不挠

  C.天堑 箫鼓 寥若辰星 九宵云外 D.嘉宾 夜暮 嘻笑怒骂 童叟无欺

  2.下列对词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D)

  A.帐饮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 市列珠玑(泛指珍珠)

  B.兰舟(船的美称)催发 重湖叠巘(山峰)

  C.竟无语凝噎(因为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 羌管弄(吹奏)晴

  D.此去经年(经过一年) 图(描绘)将好景

  3.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下列诗句中颠倒了词序的一项是( B )

  A.留恋处,兰舟催发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4.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B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城声色之盛。

  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八声甘州(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上阕的景物描写对抒发感情有什么作用?

  【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十首最美的古诗词第3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深刻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4.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雨霖铃》朗读带,歌曲《祝你一路顺风》、《送别》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祝你一路顺风》、《送别》的歌声中进入课堂,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李煜的词是绝望的诗歌,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一首泪眼对泪眼的离别词,也是美丽忧伤而不朽的。

  我们学过哪些描写别情的诗呢?

  (学生回答)进入新课。

  二.词牌简介

  《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霖,一作“淋”。相传‘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三.柳永简介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曾在词中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便说:“汝自去浅斟低唱,要功名何用?”大笔一挥,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以描写城市风貌和羁旅生活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本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四.诵读指导

  1.选学生代表朗读,另外的学生进行评点。

  2. 教师指导

  ① 寒蝉凄切——“凄”字要读得长,“切”字要短促,要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⑥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学生读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没有读出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

  3.再请学生试读

  4.教师稍做提点,再聆听录音,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五.整体感知

  1.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明确: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

  2.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3.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他离别的伤感之情。)

  六、鉴赏词的意境

  1、找出词眼:伤离别

  离别:事 伤:情

  2、根据上下片内容,分别用自己的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幅画面,并取一小标题。

  明确:明确:第一幅画可命名为“长亭别离”: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空气格外清新,寒蝉在柳树梢长鸣不已。京城门外,长亭边,一个临时搭建的篷帐里,筵席上有两个斟满酒的酒杯和两盘几乎没动过筷子的`下酒菜。词人与情人双手紧握,喉咙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脸颊上挂满了滚烫的泪水。此时,水面上,一只小船里一位老艄公正对着这对情人使劲地喊着:“上船喽——,上船喽——”。天色越来越暗,茫茫水域里,濛濛雾气一片。第二幅画可命名为“羁旅长愁”:一夜飘流后,词人仿佛来到异乡。东方即将吐色时,头顶依然有一弯残月,河流两岸朦朦胧胧的杨柳树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着。词人望着残月,感受着秋风,现出一幅愁眉不展,若有所思的样子

  板书:

  上片:长亭别离: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实写)

  下片:羁旅长愁:杨柳、晓风、残月(虚写)

  重要表现手法: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虚实相济

  七、揣摩重点语句,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例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侧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奠定全词情感基调。

  例二: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三种景物既可说是眼前所见,也可说用比喻形容词人那无法排遣的离愁别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用比喻修辞,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离愁,情景交融,这正如贺铸在《青玉案》中“度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例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进一步细致出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态。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

  例四、“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承上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层所开拓出的意境,进一步设想分别后的凄凉处境。今夜喝了别酒以后乘船而行,朦朦胧胧的,酒醒后,将到了什么地方呢?大概已是拂晓,到了枯杨岸边,冷风吹面,残缺的月亮挂在天边。岸柳,容易使人想起霸陵折柳赠别,且是枯柳,晓风寒,残月冷,景物是孤单单、清冷冷的。景物的清冷,又使人想起昨晚“都门帐饮”、“执手相看”的眷恋之情,更觉得自己形单影孤,前途渺茫,所以这里虽不言愁,但景物已经打上了词人浓重的哀伤、悲愁之情,就连词人的精神状态都写出来了。

  这三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主要是妙在景中融情。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愁的事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并且这幅画面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更加强化了“愁”。

  典型意象的传统意义:

  关于酒: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时——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短歌行》)

  愁时——李白失意官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苏轼也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思念丈夫时,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声声慢》)

  王维送别元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关于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关于风: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关于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年年柳色,灞陵送别”——李白《忆秦娥》

  “伤心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施肩吾《折柳枝》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唐王之涣《送别》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张九龄《折杨柳》

  柳既是送别的象征物,又是送别的见证人,如今独在旅舟上见柳,怎不惹起满怀离思?

  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八、布置作业:背诵七首词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