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古诗寒食优秀教案

日期:2021-12-13

这是古诗寒食优秀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古诗寒食优秀教案

古诗寒食优秀教案第 1 篇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侯”。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链接资料、想象画面,丰富诗句的内涵,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 借助寒食节日习俗,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学古诗,借助注释、查阅资料、比较阅读、结合丰富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难点:结合“五侯之典”,体会诗人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习俗就是其中一朵美丽的奇葩。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民风民俗百花园,一起采撷传统节日习俗之花。

第一关移花接木,第二关习俗赛道,第三关点字成诗。

2.同学们,传统节日已是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节日习俗唤醒了我们心底最亲切也最温暖的一份记忆。像这样随着岁月的流逝,沿历史记忆下来的传统就是文化;今天我们吟诵诗词文赋,领略千百年来的节日风味,就叫传承;你与我有个共同的身份——经典传承人!上课!

二、导入新课,交流学法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在韩翃的经典之作中领略寒食的别样风味。睿智的学生会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汇报常用的古诗词的学习方法。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查阅资料,加深理解;

发挥想象,联系生活,有感情地背诵或吟唱古诗;

绘制思维导图……

3.榜上有名:预学成果展示。

三、诵读古诗,粗知诗意

1.指名读诗,评价指导。

2.了解古诗押韵,关注“斜”字读音。

押韵的文字叫做“韵脚”;韵是和谐的意思。押韵可以令诗文读起来顺口、悦耳,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之美。读“xiá”更和谐,读“xié”更规范,小学阶段以规范读音为准。

3.来,让我们一起用清脆明朗的声音读出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味。《寒食》,起——

4.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内容。

5.自主练习后指名述说。

三、质疑问难,探究诗情

1.引导质疑:同学们,我们已经读出了诗的韵味,也结合注释理解了诗意,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们常说“学贵有疑”,就请你大胆地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还想深入探究的问题。老师给大家做个小提示:你可以从内容、情感、写法等角度进行思考。

(1)内容:寒食节禁火,为什么出现“日暮汉宫传蜡烛”的现象?【这个问题值得琢磨】

(2)情感:我想知道韩翃想借寒食的习俗表达什么情感?【读懂了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也就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3)写法:我想知道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独特的表达手法,往往会使其成为独领风骚数百年的绝招。】

2. 被称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虽中进士但是却闲居长达十年之久。据《本事诗》记载,唐德宗十分赏识这首《寒食》,于是就钦点韩翃主持制诰,最终官至中书舍人。到底这首诗有着何等魅力,能使长期怀才不遇的韩翃一朝高中锦鲤呢?

3.学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感受诗人用语的高妙。

⑴学生自读体会。

⑵全班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春城无处不飞花”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比肯定句更能烘托出全城的春意浓郁的盛况。

通过与“春城无处不落花”“春城无处不开花”进行对比,体会 “飞”字之妙:“飞”字用得好,比“落”更灵动,更能展现春城的动态美,更能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而落花随风飞舞恰恰是暮春的典型景色。

迁移运用,体会“斜”字。

⑶师小结: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和风习习,一片姹紫嫣红,简直美不胜收。一“飞”一“斜”明写花柳,暗写风,与“东风”相呼应,足见诗人措辞用字之高妙。诗人以轻丽之笔,高度赞美了长安春城的承平景象。

⑷想象诗境,诵读表达。

同学们,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此时此刻我们随诗人一起眺望长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深吸一口气,你又闻到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如果你就是诗人韩翃,你又会用怎样的心情来读出这诗句呢?

4.通过资料拓展,探究“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丰富内涵。

⑴齐读诗句:诗人的目光由整个长安城汇聚于皇城风光,时间由白天写到夜晚,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齐读后两句。

⑵结合资料,展开探究:这两句诗可是大有深意,通过拓展链接的方法,就可以丰富我们的理解。拿出你的补充资料,请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⑶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展开小组合作探究。

⑷全班依次汇报交流。

资料一:唐朝的寒食制度

通过阅读本段资料,学生不难发现“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特权现象源于唐朝的寒食制度多了清明传赐新火的习俗。

引导学生质疑:唐朝寒食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可是诗人为什么只写到传赐新火这一种习俗呢?

资料二:唐诗里的寒食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感受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

对比张籍和王维的诗,学生很容易发现:张籍的诗展现的是寒食节宫廷的闲暇和皇宫大宴群臣的隆重,而王维的诗里写到的寒食节百姓出游尤其是权贵豪门家的悠闲和快乐。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笔下的寒食节比较寒酸,与“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再次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感受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一边是普天之下的家家禁火,一边则是皇宫权臣破例传赐新火。如果你是怀才不遇、常年闲居不得重用的诗人,你内心是何种感受呢?【对皇宫特权现象的不满】请你读出来,好吗?

资料三:寒食节的起源

观看视频:“寒食节的起源”,体会“日暮汉宫传蜡烛”的用意。

引导学生发现: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

唐朝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这幅祥和欢乐的夜晚走马传烛图背后寄托着皇帝对臣子们的期待与教诲。这弥散的轻烟既显示了皇帝的恩宠,又让臣子们警醒:臣子们在享受皇恩的同时,也能以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为榜样,忠诚、廉洁,勤政为民。

古诗寒食优秀教案第 2 篇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3)悟诗情。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

  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

  (4)朗读全诗。

  三、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古诗寒食优秀教案第 3 篇

教学目标:

抓住“斜”的读音,复习诗句的押韵,能准确读写会写字“侯”。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了解寒食节及其习俗,理解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游戏:读句子,猜节日

我们一出门,就看到街上非常热闹,空气里荡漾着炮竹的硝烟味,人们都穿上节日的新装,个个喜气洋洋。——春节

在一间间亮堂堂的房子里,人们正在那吃月饼,赏月,看着那个犹如白玉盘似的月亮,人们都笑了。天上的月亮照亮了大地,河面倒映着天上的月亮,美极了!——中秋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偏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柳絮飘飞处处,柳枝遍插各门——寒食节

(二)引出课题《寒食》

二、学生自主阅读,提取信息,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和习俗。

春秋时代,晋国的公子重耳为了逃避动乱,和介子推等臣子逃到偏远的地方。重耳一行几天没有东西吃,饿得头晕眼花。这时,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腿上的肉。做成肉汤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终于当上了国君,是为晋文公。他封赏群臣,但是介子推不愿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

填空:寒食节是为了纪念 ,他被 在柳树下,所以在寒食节,我们不能 ,要 。

三、初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一)出示诗句中的词语“御柳”“日暮”“五侯”,抽读,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二)自由练习朗读古诗,抽读,讨论“斜”在这首诗中的读音,引出古诗押韵的规则。

(三)分男女生读古诗,齐读古诗

四、分析诗句意思

(一)“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飞舞着柳絮,寒食节里东风吹斜了皇宫里的柳树。

京城里飘飞的柳絮,皇宫中随风摇摆的柳树都在提醒着人们,寒食节到了。

寒食节是不生火的,请你想象一下寒食节的晚上,百姓的家里会是怎样一幅画面?

(二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暮色降临,宫里开始传递皇上赏赐的蜡烛,燃烛的轻烟在王孙贵族的家里渐渐升起。

五、理解古诗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绘的情景里,有让你感到矛盾的地方吗?

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六、走近作者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闻名天下。

不过,韩翃在“大历十才子”里最为著名,并不是因为他的诗写的最好,而是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身上究竟有怎样一个传奇的故事,他还写过哪些诗词呢?感兴趣的孩子下来以后自己去查询资料,寻找答案。

七、板书

古诗寒食优秀教案第 4 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四、布置作业

  背诵《寒食》。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