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卜算子王观教案

日期:2021-05-21

这是卜算子王观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卜算子王观教案

卜算子王观教案第1篇

【原文】《卜算子》北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

【注释】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处。盈盈:美好的样子

【译文】水是美人眼波动,山似俪人聚眉峰。

要问行人去哪里,山水丰盈处。

春天刚刚送走,又送你去远行。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将春留住。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但诗中没有常见的离别情绪,一扫愁苦、悲伤、孤寂的沉闷之气,代之以对秀丽山水,对美好的憧憬与热爱.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是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下片“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驻,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作者用两个“送”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离长江不远的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益觉难以为怀。结末两句,是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卜算子王观教案第2篇

【年代】:宋

【作者】:王观——《卜算子》

【内容】: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注释】:

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眉神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赏析】: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唐宋词鉴赏集》:诗贵缘情。这首小词正是用它所表现的真挚感情条打动读者的心弦的。且不必问题目云云,它那从民间营养吸取来的健康情调、鲜明语言、民歌的艺术技巧引起读者的美感和共鸣,使它臻于词的上乘。

《能改斋漫录》:王逐客送鲍浩然游浙东,作长短句云:“水是眼波横”云云。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诗云:“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诗、词意同。

卜算子王观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义,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与朋友分别时候的心情。

2.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该词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归纳总结,体会送别诗的表达特点,并从中汲取习作营养。 教学重

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品味作者融情于景之妙。

2、读出该词所表达的情感、送别诗的表达特点以及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这首宋词与其他送别诗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词义、作者背景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师:时光如流水般飞逝,我们也即将小学毕业,面对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有什么话要送给同学?可以用一句诗来表达。

师:这一首首送别诗,道出了友人间不舍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南宋词人王观的送别词——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感受这首词的情怀。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

渔歌子 、蝶恋花、菩萨蛮等等。

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在这首词中“卜算子”这个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

师:这首词的题目又让我们想起以前我们学过的类似的送别诗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那么这里题目的意思是?

师相机解释:浙东:浙江的东南部,鲍浩然的家就在那里。 送别好友鲍浩然去浙东,题目点明了要描写的主要事件

4、我们再来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词,正确流利。

1、“请打开课本的第153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注意断句正确。

(出示)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刚才他读的时候,有个字音读的特别准,正音:

处――地方(chù),“那”同“哪”,是通假字,在这里读三声。

3、请大家自由地、正确地再读一遍词。(评价) 指名读。

师:同学们读的真用心呢,词读通了,我们再来了解他的词义。

再读词,对照注释自学理解大意

师:我们再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古诗的时候, 用哪些方法来理解古诗的意思呢?

出示:(指名汇报。看注释,了解诗人,明白写作背景。查字典,反复朗读等)

多媒体出示

4、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开始自学,可以适当地在书上做批注。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再解决不了的,等一会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5、交流词义

出示:

三、精读,品悟词情。

1、师:词义这么快就弄明白了,让我们继续深入词中,再来看看词中描写景物的句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师:你来读读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的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这样美得画面使你想到哪些写景的成语?

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给我们展现了这幅美丽的山水图的?

生交流 (比喻)

师:在古人的笔下一般形容容貌美丽的女子时,用眼如秋水、眉如春山 ,在这里作者却反用其意,说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你觉得怎样?

师:同学们真厉害,理解能力很强,在这里作者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懂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指导朗读。你此时的内心是怎样的?用朗读来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吧

师:“欲问行人去哪边?

生:眉眼盈盈处

师:“欲问行人去哪边?

生:眉眼盈盈处

师:这眉眼盈盈处到底在哪里呢?

我们还可以说在哪里?(江南秀丽的景色 )

小结: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无情之物的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板书 景

师: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一有情有义的美丽景色。生感情朗读。(设计意图:通过多次朗读,了解词中的大意,描绘的景象,作者表达的情感。)

师:美丽的景色令人,面对好友的离去作者的心中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呢?

(课件出示)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难道作者就没有一丝不舍之情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

生反馈。送

师:送走了春天,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送走了春天紧接着又送走的朋友,你想想此时作者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

生答。

师:你来读

你再来读

师::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

你来读

我们一起读

我们的感情是美好的,就像这美丽的春天啊,但是深厚的友情也是要分离的。尽管内心不舍,但是朋友回家是和家人团聚,这是人之常情。想到朋友将要享受幸福。作者的心里还会难过吗?还有什么离别之苦啊。于是作者说——若到江南遇上春,千万和春住。

师:为什么要和春住啊?

生汇报交流。

师:原来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替代了离别的依惜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

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祝福吧!

你们看:这两句就抒发了作者的什么啊?情 板书。这是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啊?

师:“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题。你们看“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是对朋友的劝慰。(带横线的词,均有学生补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对友情的珍重,“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是对别离的伤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向潇洒的礼拜,高站在黄鹤楼上,孟浩然的影子都看不见了,他还依依不舍地站在哪里不忍离去。…人生自古伤离别。

师:以上几首送别诗和这首词的情感表达有何不同?(一悲一喜)

生汇报。,

师:那么诗人王观告诉我们怎样去面对人生的离愁别绪?

1、说得真好,我想王观是要告诉我们,虽然团聚是短暂的,但我相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论走得多远,我们的心、我们的情,永远在一起。让我们互赠美好的祝愿,那就是“若到江南赶上春,

2、让我们带着理解来读读这首别具一格的词。感情朗读。配乐读文。

四、全文总结,拓展延伸。

师总结:指着黑板说: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样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送别诗词最重要的写作手法。 自古送别诗词都充满着离别之苦,而送人送的如此欢欢喜喜的,我想恐怕只有王观了吧。

1、 推荐借景抒情的送别诗词。

2、 生自由谈谈对借景抒情一类诗词的理解。

3、 鼓励学生课外展开诵读活动。(拓展诵读,举一反三,促类旁通。)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