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太空一日教学反思5则

日期:2021-05-11

这是太空一日教学反思5则,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太空一日教学反思5则

太空一日教学反思5则第1篇

《太空一日》讲述了杨利伟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这篇文字选自他的自传《天地九重》,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他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了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那些惊醒动魄的时刻,这些内容都写得十分精妙,详细。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杨利伟无畏艰险的勇气与对科学的热爱、严谨的态度,他一丝不苟,不怕牺牲,凸显出的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

教学分了两课时。第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速读课文之后,指导学生根据小标题梳理重要信息,先自己梳理,之后小组为单位讨论信息,然后抽代表交流梳理成果。给各小组加分。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感受作者的探险精神与科学精神。主要找出课文中的五次“意外”,“振动叠加”“本末倒置的错觉”“神秘的敲击声”“出现裂纹”“抛伞开伞时”,让学生找出相关信息,找到杨利伟当时的心里状态或者具体做法。合作学习,以组为单位互相讨论,达成一致的,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全班讨论时,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教师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结果学生花在第二部分的时间比较长,一班有一个小组没有找全面,其他组讨论结果还不错。三班采取的是四人一组讨论,讨论结果展示没有一班的参与度高。

第二课时,从评析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以及理解航天精神和写作特点入手。重点品析的句子:1.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2.“不知道那是些什么,我认为那些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3.“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4.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5.“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接着提问:作为中国飞天第一人的杨利伟,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结合具体语句回答。(航天精神,坚韧仔细,严谨科学,不怕牺牲,敢于拼搏)最后指导写作特点:1.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惊险迭出。2.语言准确,生动严谨。3.横向、纵向、对照。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宜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我的学生预习习惯不好,仅仅读一遍课文而已,相关知识介绍学生没有搜集。学生对这一题材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乐于探索细节,把握课文内容比较容易。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通过快速阅读,筛选主要信息,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如何解读标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品析文字,了解太空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体会到了航天人的奉献精神。课上组织小组讨论,一班学生参与度高,积极主动,三班学生基础差,参与讨论状态不好,有部分学生滥竽充数。但是一班多媒体坏了,我只能口头说一些课外知识,学生也不能很快通过多媒体获得课外知识,感觉课外知识获得量还不够大。

太空一日教学反思5则第2篇

  可取之处:

  1、 本文的篇幅比较长,所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

  2、文章通俗易懂,但有必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所 蕴藏的思想感情。

  3、 适当的图片、视频展示,有助于理解文章,拓展课程资源。

  不足之处:

  1、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忽视了他们对有关太空问题的解答。

  2、课堂过于死板,还应该放手让学生来提问。

太空一日教学反思5则第3篇

  《太空一日》这样的文章不好上,容易走偏。杨利伟在太空遇到了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情况,只要稍往这方面用点力,就会上成宣传杨利伟精神的思品课;单元目标里,有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要求,如果把握不好,也有可能激发探索精神的人生理想课或宣传太空知识的科普课。

  而梁老师,却上成了一节诗意盎然极具语文味的语文课。这些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是纯语文的,充满了“文气”,既紧扣了文本,但又不是唯文本而文本,而是抓住了文本的几个点,撬动全篇的学习。对于这些“点”,梁老师却不是盯着文本不放,而是跳出文本,采用最大限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智慧的活动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设计,老师都没有给学生包办代替,而只是指明了方向,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无论是双簧的表演,还是故事的编讲,还是队列的演示,都是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引,自主创生的,老师的引导适可而止,让学生跳着去摘桃子。经过努力而得来的成功,是幸福的,而这幸福,又激发了他们更多的灵感,课堂的创意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他既是教文本,更是用文本,教透了文本,却不拘泥于文本的羁绊,站在教学的制高点,从大局来策划。怪不得,同事们看到他的活动导学单时,就评价“格局高”。

  内容与形式,在这堂课里得到了完美地结合。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