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鸽巢问题教案设计1课时

日期:2021-04-26

这是鸽巢问题教案设计1课时,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鸽巢问题教案设计1课时

鸽巢问题教案设计1课时第1篇

  鸽巢问题是我们数学中比较有意思且在生活中运用比较广泛的问题。因此,在录制一师一优课时我想到了给学生讲这一节课,使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数学是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中的。

  鸽巢问题又可以叫做抽屉原理,是一种在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原理,许多游戏的设置都运用了该原理,例如抢凳子游戏,纸牌游戏等。因此,在讲课开始我先用纸牌游戏中引出今天的'鸽巢问题,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来学习本节课内容。接着我出示例题,先找一位同学演示3支笔放进2个笔筒中应该怎么放,并记录下来,使学生明白小组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并记录。接着出示课本例1的题目,学生小组内通过刚才的方法很轻易的就找出一共有几种方法,在找一位学生进行演示加强大家的认识。我有介绍了刚才学生们实验的方法叫做枚举法。并通过观察引出概念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接着让学生们转换思想求实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得出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论。并把其转化为算式。

  接着增加铅笔和笔筒的个数仍能得到相同的结论,由此学生发现当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2支铅笔的结论。把铅笔和笔筒换成其他物品学生还能相似的结论,说明学生已经可以学移致用了。之后介绍鸽巢问题的发现者,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我又引到游戏揭示答案,再通过几道层次递进的题目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鸽巢问题,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鸽巢问题教案设计1课时第2篇

  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一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应该是原生态,充满“数学味”的课;应该立足课堂,立足知识点。“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运用这一模式,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从探究具体问题到类推得出一般结论,初步了解“鸽巢问题”。本节课教学在师生互动方面有以下特色:

  1、激趣引入

  在导入新课时,我以游戏引入,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师生双边互动的积极性,更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鸽巢原理的本质。通过游戏,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唤起学生继续参与课堂互动的意愿。

  2、提供探索空间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首先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证明”:“把4枝铅笔放入3个杯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接着同桌互动演示并尝试解释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后,全班交流展示,多元评价各种“证明”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方法教师给予针对性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

  3、营造提问的空间

  本节课注重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去品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如在出示“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问学生看到这个条件你想提怎样的数学问题?这样间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鸽巢问题教案设计1课时第3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出示一副扑克牌。

  教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取出大王和小王,还剩下52张牌,下面请5位同学上来,每人随意抽一张,不管怎么抽,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同学们相信吗?

  5位同学上台,抽牌,亮牌,统计。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研究几个数量较小的同类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魔术”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把3支铅笔放到2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同桌二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

  预设:一个放3支,另一个不放;一个放2支,另一个放1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两种结果)

  教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说得对吗?

  教师:这句话里“总有”是什么意思?

  预设:一定有。

  教师:这句话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

  预设:最少有2支,不少于2支,包括2支及2支以上。

  【设计意图】把教材中例1的“笔筒”改为“铅笔盒”,便于学生准备学具。且用画图和数的分解来表示上述问题的结果,更直观。通过对“总有”“至少”的意思的单独说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

  (2)教师:把4支铅笔放到3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4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

  学生:可以放(4,0,0);(3,1,0);(2,2,0);(2,1,1)。(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四种结果)

  引导学生仿照上例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假设法(反证法):

  教师:前面我们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出这一结论的,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再汇报,教师进行总结:

  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就是平均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另一方面入手,逐步引入假设法来说理,从实际操作上升为理论水平,进一步加深理解。

  教师:把5支铅笔放到4个铅笔盒里呢?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4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教师:把6支铅笔放到5个铅笔盒里呢?把7支铅笔放到6个铅笔盒里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只要铅笔数比铅笔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教师:上面各个问题,我们都采用了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将解题经验上升为理论水平,进一步强化方法、理清思路。

  (3)教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揭示本节课开头的魔术的结果,你能来说一说这个魔术的道理吗?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4人选中了4种不同的花色,剩下的1人不管选那种花色,总会和其他4人里的一人相同。总有一种花色,至少有2人选”。

  【设计意图】回到课开头提出的问题,揭示悬念,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4)练习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1题(进一步练习“平均分”的方法)。 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

  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为什么?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仿照例1“平均分”的方法得出“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剩下1本不管放在哪个抽屉里,都会变成3本,所以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2)教师:如果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会出现怎样的结论呢?10本呢?11本呢?16本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7÷3=2??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

  8÷3=2??2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

  10÷3=3??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

  11÷3=3??2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

  16÷3=5??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6本。

  教师:观察上述算式和结论,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数÷抽屉数=商数??余数”“至少数=商数+1”。

  【设计意图】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巩固练习

  1.11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3只鸽子。为什么?

  2.5个人坐4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我们学会了简单的鸽巢问题。

  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分析,也可以用除法的意义来解答。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