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24
这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 爱学习、会学习。
2、遇到问题自己想一想、试一试。
3、仔细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
教学重点:
肯定每一位学生,鼓励每一位学生。
教学过程:
导语:今天咱们来做一个智力闯关游戏,如果闯关成功,你们的梦想就能实现。游戏的名字是《你做到了吗?》游戏闯关开始!
1、 师:你做到了吗?第一关
杨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略(板书:尊敬老师,热爱学习)
师:从课文里的那些句子能看得出?
生:略(从课文中找出读)。
师:谁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生:略
师:你们都是热爱学习的好学生,因为你们都懂的尊敬老师(肯定每一位学生)。第一关顺利通过。
2、 师:你做到了吗?第二关
曹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略(板书:脑筋)
师:从课文的哪里能看出来?
生:略(课文中找出,读)。
师: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你在什么时候动脑解决了什么问题?
生:略
师:你们都是爱动脑子的好学生,因为你们生活中一直这样做着,你们就是当代的小曹操,了不起。(肯定每一位学生)第二关顺利通过。
3、 师:你做到了吗?第三关
有一首儿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劳动,大脑会思考。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咱们来看一下,可爱的卡琳娜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略(从课文中找出读)。
师:卡琳娜又是怎样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呢?
生:略(从课文中找出读。板书:动手)
师:回想一下自己动手解决过哪些让自己困惑的问题?
生:略(自由说)。
师:你们真了不起。我相信,即使还没来得及动手试一试的'学生,从这节课开始会动起你一双勤劳的小手,来发现、创造出更多的神奇。希望在以后你们日记中分享你们的成就感。(肯定每一位学生)
第三关顺利通过。
4、 你做到了?第四关
师:你们都是热爱学习的学生,又是爱动脑又动手的好孩子。
咱们先来看一本书《岩石书》(出示课件)。
说一说这本书与咱平时看得到的书有什么不同?
生:略
师: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是这本一个字也没有的岩石书中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生:略(在课文中找出读)。
师:为什么我们看不到,而地质勘探队的叔叔能看得到呢?
生:略(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小结:地质勘探队的叔叔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运用学过的知识,动脑又动手,发现了地下蕴藏的宝藏。
师:谁能说说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生:略
第四关顺利通过。
小结:今天的你们是胜利者,回到家,你可以非常自豪的对自己的父母说:我一定会成功。理由就是:(出示课件)通过这个闯关游戏,证实了你们具有大学问家杨时热爱学习的态度;天才曹操爱动脑的好习惯;可爱的卡琳娜动手试一试的勇气;磊磊和林林充满好奇的探索精神;懂得了运用学过的知识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去发现、去创造。你们不成功谁成功。相信你们!加油!!
教学重点 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3、学习作品明线暗线相互交织的结构方法与景物描写的作用。学法指导 1、阅读课文,弄清主要情节和人物,各部分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事件。 2、查字典给生字注音解释词义。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题解 文题《药》有着揭示主题的作用,可以有三种理解: ① 蘸着革命者鲜血的馒头决不是愚昧的群众所想象的医治病者的良药; ② 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也决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③ 只有唤醒群众,动员群众起来革命,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剂良药。通过夏瑜被反动统治阶级杀害及华老栓等群众对他牺牲的反应,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显示出唤醒民众,使其摆脱封建阶级的精神毒害的重要,启示人们去探求疗救中国病态社会的良药。 二、主题 主题具有多义性,如: A. 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B.正题旨是亲子之爱,副题旨是革命者的寂寞。 C.从消极方面看,是“反封建”,从积极方面看,是要求“科学与民主暴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虐杀革命幼苗。只有彻底地进行反封建的革命,推翻吃人的封建社会,“扫荡这些食人者”,人民才能解放。 D. 写封建文化的残暴、凉薄、自私和人民对革命的茫然无知。 E.暴露封建迷信害人。 三、情节、结构、线索 小说的情节由明暗两条线索构成, 华家的故事是明线 // 夏家的故事是暗线 情节以事为序展开,两条线索通过“人血馒头”、康大叔,并行、交织、融合、塑造了人物,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四、学习课文 1、介绍时代背景: 本篇小说是以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成的,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对于辛亥革命,早已作出正确的评价,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由于领导这次革命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发动群众,所以这次革命最后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创作了这篇小说。 秋瑾(1875--1907)子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小说中夏瑜的名字就是根据秋瑾的名字仿造的。 夏--秋--季节 瑜--瑾--美玉 2、分析本文的双线结构 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各部分所写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②归纳各部分的内容,理出文章结构线索。(附:双线结构图) 情节 华 家(明线) 时 间 地点 夏家(暗线) ↓ ↓ ↓ 开端:老栓买药→秋天后半夜←→刑场←夏瑜就义 ↓ ↓ ↓ 发展:小栓吃药→当天早上←→茶馆←夏瑜血被吃 ↓ ↓ ↓ 高潮:茶客谈药→当天上午←→茶馆←茶客谈夏瑜 ↓ ↓ ↓ 结局:华母上坟→次年清明←→坟场←瑜母上坟 联想 : 康:左手--人血馒头 右手--屠刀 清:思想欺骗 武力镇压 华、夏 中国 3、讨论 ①夏四奶奶上坟是明写还是暗写?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写。说明两条线索在坟场这地方汇合。选在坟场汇合意在表明两家都有着同样的悲惨结果,两家都是受害者。 ②是什么东西把两条线索暗中连接起来的? 人血馒头。离开了人血馒头,两家的事就毫不相关。 ③双线连接的人物是谁? 康大叔。 ④两条线索关系如何,各起什么作用? 既是有主有从,有明有暗的,又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明线通过华老栓买药给儿子治病,结果没治好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毒害人民的罪行,揭示人民群众愚昧落后的霞抖竞θ嗣竦淖镄校揭示人民群众愚昧落后的现实。暗线通过夏瑜英勇献身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镇压革命的罪行,揭示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nbsp; ⑤作者为什么把夏家的故事作暗线安排,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A、小说主要是为了表现群众的愚昧,描写“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故将华家的故事安排为明线;夏瑜的故事表现“革命者的悲哀”,不是全文的重点,这样安排,会使小说的主题更丰富,更深刻。 B、本文写于1919年4月,尽管新文化运动已开始,马克思主义已开始传播中国,但五四运动尚未爆发。在鲁迅的生活阅历中,对革命的一面了解不多,因此,不能把革命者夏瑜作为重点描写对象。 ⑥作者为什么要安排一明一暗华家和夏家的故事呢,有什么深刻含义? A、华家和夏家合称华夏,而华夏其实就是中国,因为中国古代称谓华夏;华家夏家的故事就是中国的故事。华、夏的悲惨遭遇就是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写照。 B、统治阶级对华夏实行一文一武两手。康大叔代表了统治阶级,对华家实行文治(欺骗)。对夏家实行武功(镇压)。
教学目标
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预习方法。
2、自学生字新词。积累相应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祖先的摇篮》。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3)提出问题。你在预习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同学们很好地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课件显示)齐读。
预习课文的方法:
a) 读通课文。
b) 自学字词。
c) 理解内容。
d) 质疑问难。
e) 搜集资料。
二、学习课文。
1.解题。问:“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出示课件——看,这就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这是多大的摇篮呀,一望无边,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神奇的森林,齐声朗读《祖先的摇篮》。
2.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指名回答。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小组讨论。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4.交流。
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人类保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大家来交流一下。
5.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永远美丽。
三、课堂练习。
1.词语连线。
注意题目要求:可以多种答案。先在书上试着划一划,然后说一说。
2.背诵课文。
四、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试着学写一段小诗。用纸抄写出来。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的第3节。初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本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微粒观和转化观较深层次的学习。为今后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与能量打下基础。并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从分类的角度上来看,前面有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本节内容则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上进行分类,根据物质的成键方式,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在选修3中再介绍金属键),共价键再分为极性键与非极性键。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前面知识的联系,一是各种化学键与各类物质的关系,二是化学键变化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3.课标要求
化学键的相关内容较多,教材是按照逐渐深入的方式学习,课标也按照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本节的课标要求为:“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第三章《有机物》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中要求“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要求“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单配合物 的成键情况;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也就是说,在本节教学中,对化学键的要求并不高,教学中应当根据课标要求,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及认知规律,降低难度,注意梯度。在电子式的教学中,不必用太多时间将各种物质电子式都要学生练习一遍,取几个典型的投影出来让学生知道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就行了。并且交待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去钻复杂物质的电子式,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电子式的书写。要注意本节课概念较多,且概念又比较抽象,因此要注意教学手段的科学使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知道常见物质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了解形成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简单规律;
(2)知道电子式含义,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物质及其形成过程;
(3)了解键的极性;
(4)了解共价键的概念,从化学键的变化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1-2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得出感性认识,结合动画从微观模拟氯化钠的形成,建立离子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的实质;通过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简单归纳出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强化对离子键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3)通过P22思考与交流,并结合动画模拟演示,建立共价键的概念,了解共价键的实质和共价键的极性。并从原子得失电子能力角度简单归纳出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4)通过P22表1-3、学与问等,巩固用电子式表示出共价键及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5)通过P23思考与交流,知道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别;并且建立化学键的概念;
(6)通过模拟演示氯化氢的形成,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理解;电子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键概念、共用电子对、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理解;物质变化中被破坏的化学键类型判断。
四、课时建议
第1课时:离子键
第2课时:共价键
五、教学流程
1.离子键
提出问题(分子、原子、离子是怎么构成物质的;物质种类多于元素种类原因)→实验(钠与氯气的反应)→表征性抽象(通过钠与氯气反应的结果得出结论)→原理性抽象(动画模拟氯化钠形成,得出离子键概念)→得出结论(离子键定义)→离子键形成条件→离子键形成条件→离子键的实质→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离子化合物概念→实例→反思与评价
2.共价键
复习离子键及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提出新问题(氯化氢的形成原因)→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共价键定义)→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方法→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构成共价键的粒子的特点→共价键的实质→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共价键的种类(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离子健与共价键的概念辨析→归纳总结出化学键的定义→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评价
六、教学片段
第一课时 离子键
[设问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可是这一百多种元素却组成了数以千万计的物质,他们共同造就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子又是怎么形成分子或离子的?哪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哪些物质由离子构成?本节课我们从微观上探究物质的构成。
[板书] 第三节 化学键
一、离子键
[实验1-2]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
再用滤纸吸干上面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
待钠熔化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
(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学生完成表格
现象 钠剧烈燃烧、集气瓶内产生大量白烟
化学方程式 2Na+Cl2 2NaCl
[提问]氯化钠是一个分子吗?
[投影] NaCl的晶体样品、晶体结构模型。
与Na+较近是Cl-,与Cl-较近是Na+,Na+ 与Na+、 Cl-与 Cl-未能直接相连;无数个Na+与 Cl-相互连接向空间无限延伸排列就形成了NaCl的晶体。
[思考与讨论]
1、请同学们写出Na和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a和Cl的原子结构是否稳定?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稳定结构?
2、请写出Na+ 和Cl-结构示意图,讨论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时微粒之间的作用力。
[学生活动后投影]
[学生回答] Na+带正电荷、Cl-带负电荷,它们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相互吸引而靠近。
[追问]他们可以无限靠近吗?
[动画展示] 钠离子与氯离子靠近到一定程度时,静电引力与斥力平衡,离子之间有一定间距。
[讲述] Na+ 与Cl-之间的作用力:①异性电荷之间的静电引力;②原子核外电子之间的静电斥力;③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斥力。当离子之间距离较大时,F引>F斥,离子不断靠近,靠近过程中,F斥逐渐增大,当到一定距离时,F引 = F斥 ,如果继续靠近,则F引 <>
[板书]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这间的相互作用(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
静电作用:F引 = F斥
[讨论] 1、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什么?这些粒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活泼性怎样?
2、离子键的本质是什么?您是怎样理解的?
3、NH4+与Cl-、CO32-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Na+与OH-、CO32-、SO42-呢?你还能举出哪些粒子可以形成离子键?根据氯化钠的形成,讨论离子键的形成原因、成键粒子、本质与形成条件
[归纳小结]2、离子键的形成原因、成键粒子、本质与形成条件
成键本质 成键原因 成键微粒 成键条件 实例
静电作用 电子得失 阴阳离子 ①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即ⅠA、ⅡA和ⅥA、ⅦA之间易形成离子键。②离子也可是带电的原子团。 NaCl
MgBr2
NaOH
3、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过渡]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物质的形成较麻烦,由于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也体现了原子结构的特点,我们只需要在元素符号周围把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表达出来就可以把原子的结构特点表达出来,这就是电子式。
[讲述投影]二.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 • (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
1. 原子的电子式:
H× Na• ×Mg× •Ca• 等
2. 离子的电子式:
3.化合物的电子式
[投影、学生讨论] 下列电子式的书写是否正确,为什么?
[反馈矫正] 1、错误 。如果是氧原子的电子式,就多了两个电子;如果是氧离子的电子式,则漏掉了括号和电荷。2、错误,Na原子失去了最外层上的电子,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一般不把次外层上的电子表达出来,阳离子的离子符号就是它的电子式。
3、错误,-2表示硫的化合价而不是硫离子带的电荷。4、错误,硫离子的电子式应该加上括号。5、错误,应该把Cl-的电子式写在Ca2+的电子式的两侧。6、错误,应该把Na+的电子式写在O2-的电子式的两侧。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氯化钙的化学式写成CaCl2 的形式,而它的电子式必须写成
这样的形式?
[答疑] CaCl2只表示氯化钙的化学组成和Ca2+与Cl-个数比例关系,电子式不仅表示组成和比例特点,还表示了离子键的特点,它表示的是Ca2+与Cl-以离子键的方式相结合,而不是Cl-与Cl-以离子键结合,如果把两个Cl-的电子式写在一起就容易引起混淆,所以应该把Cl-的电子式写在Ca2+的电子式的两侧。
[讲解、投影]4.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强调] 1.箭号不是等号。2.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要注意二标:标正负电荷、阴离子标[ ]。3.箭号右方相同的微粒不可以合并写。4.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